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爨来爨往
爨来爨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38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以色列

(2008-11-01 11:17:04)
标签:

韩永聪

旅游

以色列

中旅

旅行/见闻

视觉/图片

生活记录

杂谈

分类: 杂谈.随感
 耶路撒冷旧城:世界上唯一被三大宗教——犹太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认定为信仰源流和精神指针的圣地城市。3000多年来,它在战火动乱中,不断被破坏,又不断地被修复,哭墙前有着犹太人永远的爱与哀愁.......
以色列国土是犹太人民的故乡。它是该民族一段整久远而重要的历史的舞台,记载了该民族头一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犹太人的文化、宗教和民族特里,犹太人民建立的主权国家顽强地维系了几个世纪,但在其他时其则生活在之下。既使在大多数犹太人被迫流氓之后,犹太人民也从未忘记他们与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仍然是他们民族生活的核心和向往之地。这一点从人们聚集在犹太教种宗教活动以及丰富多采的美术和艺术创作中得以属现。随着以色列国于1948年成立,犹太人在两千年后重新获得了独立。 以色列的圣城及永久首都耶路撒冷,到处弥漫着神圣的气息,基督教、回教及犹太奉此地为圣地,接受来自不同信仰、络绎不绝的信徒朝拜。由城墙围成的旧城着中世纪城廊都市的面貌,城内分为基督教、阿拉伯(回教)、犹太教及亚美尼亚不同宗教区,又有岩石圆顶的庙宇地区,而城外以西就是现代化的都市,那儿尽大厦、摩登信住宅。先后游览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气氛。耶路撒冷是3个宗教的圣地,故有很多属于不同宗教的教寺,如奥玛清真寺、阿真寺、圣墓教堂及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圣地橄榄山。
  
  
此外,哭墙、苦路、锡安山等;路撒冷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果您想了解犹太人和中东的宗教艺术,那么就千万不参观以色列博物馆的机会。 一般到以色列旅游的人士,都会到著名的死海畅游。死海是一咸水湖泊,位于以色列约旦之间的裂谷中,湖面比海平面低392公尺,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死海水色,海中既无海岛,也没有白帆,连汹涌的波涛也没有。湖水含盐度很高,故生生存。因为海水教育界度比重大,就算你不懂游泳,也可在水中自由游,非常有趣于死海含有丰富的矿物体,据说对治疗皮肤病很有功效,不妨一试。


特拉维夫--雅法
  去以色列旅游最好的季节是11月到翌年4月。到那里去的游人必须首先了解以色列的宗教思想,朵遵守犹太教的习惯,在公共场所不要吸烟,在犹太人区禁止拍照。当然,饮食更应尊重那里的习惯。

  特拉维夫--雅法,是以色列最大的现代化城市,有悠久的历史,又是海、空的关口,游人必经之路,在旧港附近有许多古迹。去以色列旅游首先要去这里。海法附近有关先知耶利米的古迹很多,如耶利米修道院。海法东36公里处在玛利亚纪念堂和圣母井等古迹。位于加利里海海边还有温泉,适于冬天休假。这也是游人旅游的好去处.


耶路撒冷简介
  "既然你们爱护耶路撒冷,都要与她一同欢喜快乐,你们都要与她同乐共哀。"耶和华曾如此说:"我要像江河一样,给她带来和平;而且像流水一样,使她和各国共享荣华。"

  耶路撒冷为宗教和传统、圣地与名胜、历史和礼堂所薰陶,构成了一个受犹太人、基督徒及穆斯林教徒共同崇教的城市。它反映了三个主要一神教信仰的热忱和虔敬,他们对耶路撒冷都怀有无比的崇敬和爱慕。三千年来,耶路撒冷三直是犹太人信仰的中心,逐代相传,一直保留着它的象征价值。当年曾被罗马放逐并遍及全球的犹太人,都没忘记耶路撒冷。年复一年他们都重复着同一句话,"明年在耶路撒冷再见",这一保存话反映出各地犹太人对返回故土的渴望。这地方有许多宗教名胜和圣迹,委实值得人们前去观赏和"朝觐"。

  不过,耶路撒冷是一座山城。外国人去以色列旅注重,一般多先到特拉维夫,然后乘汽车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当然你也可去雅法乘火车。1892年雅法就铺设了通往耶路撒冷的铁路,这是巴勒斯坦的第一条铁路。不过为了观光、朝圣、坐汽车前去似乎比乘火车去要优越得多,风趣各有不同。乘汽车东行20分钟,便由平原进入丘陵地带。快要驶近耶路撒冷。山势渐趋于陡峭。树木夹道,既绿荫幽静,又婆婆多情,好似在迎接远方的来客。特拉维夫距耶路撒冷不过62公里,汽车约1小时即可到达。由于耶城是建立在起伏的山岗之上和峡谷之中,所以马路也是在坡度不一的山丘蜿蜓伸展。视野所及,不少房屋建筑,遍及山顶;有的则呈现梯形,分布在山坡。教堂钟声,远近有闻,令人感到有古雅的神韵。这个山城海拔既不高也不低,约在720~790米左右。既可策杖而行,亦可信步登山。天气比较干燥及清凉,即使在冬天,亦经常会出现骤雨中的阳光。常年温差不大,只十月份年均气最低为6°~11℃ ;8月份最高为19~28℃,因此,一年四季都游客不断。这里圣迹很多,景点不少,先去古城或新城可任凭你神游去。


购物信息
  旧市街的阿拉伯区,商店林立,到处都是逛街购物的游客。以色列可供馈赠的礼物有:金银制品、橄榄树的木工艺品犹太教的烛台、宝石等。


圣墓教堂
  圣墓教堂是基督教一个圣地,又名复活教堂。它耸立于耶路撒冷老城卡尔瓦里山上。据《新约全书》记载:基督教救世主耶稣传教时,被犹太教当局拘捕送交罗马总督拉多处,经判决钉死在十字架上。3天后又复活,40天后升天。公元33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少伦娜太后巡游耶路撒冷,遂下令下在耶稣蒙难、安葬及复活之地建造了这一座圣墓教堂,耶稣墓及其入口处都在教堂之内。故基督教徒各派和它们的所属教会均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地。


橄榄山的古老墓园

  橄榄山是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圣地。它位于耶路撒冷的东部。公元前586年犹太国被巴比伦灭亡前后,据古代犹太人的先知预言:上帝将在适当的时候派他所膏立的"弥赛亚"降临前来复兴犹太国,拯救其子民,不会让异域殊方诸国长期对他们施加惩罚。弥赛亚受上帝派遣前来复兴这个犹太人的国家时,是从橄榄山降临,因此犹太人就以此山山坡作为最神圣的葬地。

  橄榄山有一系列山峰,长约1600米。主峰3座:北峰最高,名圣墓峰,海拔830米;第二峰名升天的教堂;南峰为第三峰,海拔808米,一般所说的橄榄山,即指此举。它对耶路撒冷居高临下,历来攻城军队,穆斯林军营扎寨之所。古罗马帝国将领提图斯曾在此屯驻军队,穆斯林军团围困耶城时也曾在此地屯过兵,埃及苏丹王萨拉丁亦曾驻军于此。山上有不少穆斯林墓地,多属公元5~6世纪伊斯兰教欧默乐和萨拉丁的军队牺牲者。山麓和山巅分布着一些与耶稣生平事迹有关的教堂,它是耶稣度过他一生最后一天的地方。教堂内有一座花园和8棵橄榄树,它们历史悠久,相传为耶稣时代所置,距今约2000年。据基督教的《旧约》曾4次记载橄榄山事,《新约》亦多次提及、曾称:耶稣每天都在殿内教训人,每夜则出城住一座名叫橄榄山的山地住宿。两地距离不过800米,这一切都是犹太人念念不忘的神圣地方,迄今它已成为人们揽胜和访古的好去处。


锡安山与大卫王墓

锡安山(Mount Zion)与大卫王墓(Tomb of Dovid)

  锡安山又译作"郇山",它是耶路撒冷的一座山,位于耶路撒冷西部,也是犹太人朝见上帝的所在地。《圣经》曾经指明:"锡安山就是耶和华居信的地方,与耶和华膏大卫为王的圣山。公元前1000年,此地被大卫王攻下,实际是锡安的城堡,一个拱卫耶路撒冷城的城堡。所罗门建造的圣殿就是建造在该城北边的山上。古代犹太人曾以它作为政治和宗教的中心,因而《旧约·以赛亚》便称锡安为"犹太国"。它被"外邦侵吞,倾覆荒凉"之后,是一个唯一公存的地方。由于"锡安"这名称的宗教色彩和感情特性,都来源于耶路撒冷是王国的首都和圣殿的所在地,而耶路撒冷作为圣城又蕴含了无数犹太人的信仰要素,所以直到近代,犹太人就把"锡安山"视作是全心全意的故土,口号高喊"回归锡安山"和提倡"犹太复国主义,即由此而来。

  过去大卫王逝世后,其陵墓即修筑安置于此,可供人们晋谒凭吊。


哭墙

  哭墙又称西墙,是犹太教的一个圣迹。它位于耶路撒冷东区老城的东部。墙长48米,高约19米,由12层大石块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未使用胶泥,但墙体异常坚固。公元前10世纪古以色列王国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继位,曾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即摩利亚山)建造了第一座犹太教圣殿,又称所罗门圣殿。圣殿长约30米,宽约10米,高约15米。殿前走廊长约10米。殿墙用山石砌成,墙上以香柏木遮护。殿右房屋内有螺旋楼梯,可上通屋顶。殿梁采的是一条粗大的香柏木。地上铺以松木板,金子帖面。整个圣殿分为内外两殿,门厅为礼拜场所,外殿为圣所,内殿的门框、门扇中香柏均用橄榄木制作,外表贴金,各门扣铰链,俱皆金链。内殿中香柏祭坛,亦皆金子包装:两个橄榄木作的"基路伯"活物,各高5米,亦用金子裹其面。"基路伯"具有人、狮、牛、鹰四种脸象;有两对翅膀,上面一对相接,下面一对遮体,其肢体下有四个可随意而行的轮子,而活物的上面坐着耶和华上帝。用金子铸出连接一起的两个"基路柏"要高张2.5米长和翅膀,两个翅膀尖的距离约5米,遮隐着"施恩座",脸对脸朝着"施恩座"。据说,这是上帝所在之所,只有大祭司在赎罪日才可入内。殿前有两根柱子在左边的名"波阿司"(Boaz:古希伯来人,是伯利恒的一家富户,以利米勒的亲族了;右边的一根名"雅斤"古希伯来人名),殿门外走廊前还放置一个铜铸的大祭坛。殿院宽阔,院中有一个带台阶的大祭坛,为了祭司净身方便,也放置了一个称作铜海的大铜盆。这个圣殿的建筑及其所有安装设施,真可谓宏伟彤庭,金壁玉堂,仙仗宝座,华丽生辉。教徒们来此朝觐和献祭者,经常络绎载道,门庭若市,因而成为古犹太人宗教、政治和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公元前604年和公元前597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曾两次兴兵斥夺圣殿中财物;并于公元前586年攻下耶路撒冷,就在犹太教历阿布月初九日,,将这痤圣殿彻底摧毁。王国上下人员连同技工均被裹挟到巴比伦,作了囚虏。

  波斯国第一代皇帝居鲁士二世来亡巴比伦后,于公元前538年,允许被俘到巴比伦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与此同时,还将圣殿中被掠走的珍贵器物5000件归还给犹太人。第二圣殿初期建筑工程并不顺利,停工十余年。后来在先知"哈吉"和撒迦利亚的鼓励下,所罗巴伯和约书亚再次领导群众,动手建殿。公元前516年,第二圣殿终于完成形式虽仿第一圣殿,但较为简易,此后犹太人亦多次对它进行修葺。公元前168年,希腊塞琉古王朝安条克四世在圣殿祭坛上向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献祭,曾遭到犹太人的反对。后经马卡比起义,洁净了圣殿,并成为犹太人每年修殿节纪念的由来。公元前37~前4年,犹太希律大帝重修第二圣殿,较前更为富丽堂皇,不亚于罗马的大庙宇。它的建筑,遵循传统格式,比过去更高大,装饰更加精美华丽。这样来之不易的宝贵建筑物,可惜于公元70年和135年又彻底被毁于罗马人之手,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圣殿从此公元691年曾并入伊斯兰教的岩顶和阿克萨清真寺的围墙,虽然如此,但犹太人仍很珍惜之,都被视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早在公元333年就有不少犹太人在该墙下聚集起家行宗教祈祷活动,甚至触景生情,号啕痛哭,哭诉罗马人毁坏圣殿之暴行。此衙千百年来,常有各地犹太人也来此号哭,寄托其对故国之哀思,抒发出"彼黍离离"之感叹,此即"哭墙"得名之由来。如今每天都有人来此面壁哭泣或祈祷,特别是每逢宗教节日,更有大批犹太人聚集墙下,举行缅怀先人和追忆民族苦难的祈祷仪式。


摩里亚山(Mount Moriah)

  摩里亚山是圣殿一度矗立的地方,也是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准备献其独子以撒为燔祭之所在。据《创世纪》称:上帝为考验亚伯拉罕的诚意,让他带着独子以撒前往摩托车利亚地去,在上帝指定

  第三日,他们来到摩利亚地。正当亚伯拉罕在上帝指定的地方举刀要钉儿子的时候,上帝的使者急呼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也就是那个独生子留下不给我。"亚伯拉罕举目一望,只见一只公羊被稠密的小树绊信了两角,他就用这只羊献了燔祭。以后圣殿便修建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