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侯会
侯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19,020
  • 关注人气:11,1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浒传》中的战争描写比兵书更严谨?

(2020-11-19 14:25:46)
标签:

《水浒传》

战争

妖法

分类: 文化•历史

《水浒传》中的战争描写比兵书更严谨?《水浒》写江湖豪杰市井故事,妙笔生花引人入胜;可是一涉及两军对垒的场面,就未免顾此失彼、笔墨失灵有时连眉目清晰也都做不到。

如第50回写梁山兵马分四路杀来祝家庄,祝家庄的祝氏三杰(祝龙、祝虎、祝彪)及教师栾廷玉分别从前后门出迎战四面之敌。

祝虎从后门杀出,却跑到前门去救火,被不知何方而来的吕方、郭盛杀掉。祝龙迎战东来的林冲,战败后往北逃,却遇上由南面杀来的李逵(这不是南辕北辙吗),死于李逵的板斧之下。出前门要杀宋江的祝彪,大概始终未遇上宋江,糊里糊涂被扈成绑了,同样被不讲俘虏政策的李逵所杀。

至于栾廷玉,本来计划出后门去战从西北而来的梁山兵马(书中此前并未交代西北方有兵马),不过他出门后遇上谁,双方如何交手,书中并无描写。从宋江的一声叹息中得知他的下场:“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这一仗打得真是稀里糊涂!

《水浒传》中的战争描写比兵书更严谨?还有一些掺杂了妖法的战役,更是远离写实风格,荒诞可笑。如高唐州新任知府高廉素习妖法,作战时从背上掣出“太阿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喝声:“疾!”顿时“黑气冲天,狂风大作,飞砂走石,播土扬尘”。他手下的三百神兵放起火来,更有豺狼虎豹、怪兽毒虫助阵,无人能敌。——对付妖人,要用妖法。宋江请回公孙胜,以五雷天心正法对付,高廉的妖术顿时失去了威力。

再如宋江征辽时,难破辽军的“太乙混天像阵”。宋江夜梦玄女亲授破阵之法:如若对付敌方的“皂旗军马”,就选派七将,用“黄旗、黄甲、黄衣、黄马”去破,让身披黄袍的猛将入阵直取水星,“此乃土克水之义也”。再以白袍军马破其青旗军阵(这叫“金克木”),以红袍军马破白旗军阵(这叫“火克金”)……宋江醒后,依法布置,果然大获全胜。

《水浒传》中的战争描写比兵书更严谨?在今天看来,这些叙述,纯属小说家的呓语,读者看到此处,大多一翻而过。——却不知古代的“军事家”真有研究这套“理论”的,还撰为兵书、著于典册哩!

明人唐顺之作《武编》,篇中参考前代兵家著作,不乏严肃实用的内容但也有荒诞可笑的“知识”,被作者郑重其事抄在书中。例如以下内容:

 

《易范·经纬》曰:五行之初生,水而木,木而火,火而金,金而土。故西方之金为方阵,而方变为圆;中央之土为圆阵,而圆变为曲;北方之水为曲阵,而曲变为直;东南方之木为直阵,而直变为锐……火之克金也,故锐阵可以破方阵;金之克木也,故方阵可以破直阵……

 

这与玄女梦中所授的破阵之法,已十分近似。——还有更“邪”的呢!如《演禽战法》:

 

主将见破,即令三军喊呼向前,各执长枪、三尖利刀,作法默念:“狐精救我三军!唵吒吒摩哩哩!”即变为“心月狐”阵杀入。狐性喜变妇女,怕网索猫犬,官军口作犬声,头上画妇人美色,墨包贼阵:“哒哩哩杀杀!”即变为“牛金牛”。令士卒各执大刀大斧,口作牛声而进。不知破法,受其害矣。……

 

《水浒传》中的战争描写比兵书更严谨?比起小说中的描述,这样的战法似乎就更下一层!——《武编》作者唐顺之便是与李开先一同盛赞《水浒》的唐荆川,他于明嘉靖八年(1529)参加会试,考取第一,几乎等同于状元(会试第一称“会元”,下面还要参加殿试。“状元”是殿试第一)。他又是儒学大师,文学上属于“唐宋派”,与归有光、茅坤等人齐名。他曾以淮扬巡抚的身份领导抗倭,亲临前线,有一定军事经验。四库馆臣评价《武编》,认为“是编虽纸上之谈,亦多由阅历而得,固未可概以书生之见目之”。

既然兵书都可以这么写,《水浒》中的战争描写,应当称得上“严谨”了!

   本文节选自拙著《银字水浒传:英雄谱中的历史擦痕》,京东、当当有售:

京东: https://item.jd.com/12982550.html

当当: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132386.html

 

 

 《水浒传》中的战争描写比兵书更严谨?

《水浒传》中的战争描写比兵书更严谨?

《水浒传》中的战争描写比兵书更严谨?

 

 

 



 

 (本博客文章均系自创,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所用插图如涉及著作权,敬请明示)


《水浒传》中的战争描写比兵书更严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