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侯会
侯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19,251
  • 关注人气:11,1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实秋的祖父与“猫屎橛”的故事

(2017-02-23 08:44:23)
标签:

梁实秋

祖父

猫屎橛

老人问题

分类: 社会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家》,记录了百年前一个小康之家的家
庭生活和代际关系,读来饶有趣味。梁家在北京住的是典型的四合院,梁实秋的祖父与“猫屎橛”的故事
父母带着十一个孩子住在内院的西厢房;上房(北房)七间,是祖父母的领地,孩子们“非经呼唤不能进去”。

在孩子们眼里,祖父高高在上,具有绝对权威。他隔着玻璃窗朝外望,孩子们就不敢在院子里乱跑。一次胡同里来了“打糖锣儿的”,孩子们一时忘形,蜂拥而出,祖父大喊:“跑什么?留神门牙!”事后祖父唤孩子们进去,对所买糖果一一检视。作者还在上小学,递上两根糖棍儿解释说:“这黑的,我们取名为狗屎橛;这白的为猫屎橛。”老人接过去各尝一口,连说:“不错,不错!”并嘱咐下回替他也带两支。下次再听到糖锣声,孩子们站在院子里大叫:“爷爷,您吃猫屎橛,还是吃狗屎橛?”爷爷立刻回答:“我吃猫屎橛!”——作者说:“这是我记得的与祖父建立密切关系的开始。”

梁实秋的祖父与“猫屎橛”的故事

    家里吃饭也分等级,祖父母吃小锅饭,父母和孩子吃普通饭,男女仆人吃大锅饭。小锅饭也不过是爆羊肉、烧茄子、焖扁豆之类,细切细做而已。

让今天的人看来,这些无非是封建伦理、等级排场那一套,早该扫进该去的地方了。然而细想,这些安排却不无道理。老年人也是从年轻时过来的,也曾生儿育女,为家庭打拼,耗尽了体力精力。到了晚年,理应照顾好他们。老年人体弱神衰,让他们住得宽敞些、清静些,避开孩子吵闹,有利于颐养精神;老年人脾胃弱,为他们开小灶,做得精细些,软烂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人过七十,无肉不饱,圣贤早已梁实秋的祖父与“猫屎橛”的故事注意到这一问题。——旧式家庭的安排及规矩,并非全是“封建糟粕”。

中国人敬老有着悠久的传统。孔子描述大同之世,特别提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里的“老”“矜(同“鳏”,指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独(老而无子)”,全都涉及老人。孟子则把“七十者衣帛食肉”订为理想社会的重要指标。

传统文化如此强调尊老,自有其矫正时弊的动机。大约在人类走出蒙昧之前,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力采获、争抢食物,又饱受老病困扰,遇上天灾人祸,总是最先的牺牲者。而在世界各民族的早期传说中,几乎都有遗弃老人的记录。——儒家尊老重老、力倡孝道的教诲,正是对人性弱点的强力矫正。

不过现代人早已厌烦了这些老掉牙的训诫,一些自以为是的评论者,总爱以时下标准及有限的个人体验来臧否人事、判断是非。他们对乘公交不花钱、还跟自己“抢座儿”的老年人愤愤不平,却不想这
是老人们大半生低薪奉献后获得的微小补偿。当儿女的一味抱怨爹娘退休享了“清福”,却不肯对孙辈实行“全包”式接管,却不体贴老人半生辛劳、好不容易歇口气,又添了腰酸腿疼的煎熬,精力衰减。梁实秋的祖父与“猫屎橛”的故事还有人厌恶大妈占据花园大跳广场舞,吵了自己的清梦,却不考虑老人不多的退休金买不起健身俱乐部的高价年卡,只好因地制宜,自娱自乐,无求于人。更有人看到网络上报道几件老人骂人、“碰瓷儿”的负面消息,便高喊“老人变坏、坏人变老”,却不愿了解最简单的统计学原理,看看在庞大的基数上,这样的事是否多过彩票中奖的几率?

不错,由于复杂的历史的社会的原因,老年人身上也有不少缺点弱点。拿现代社会的公民标准衡量,我自己作为老人,也多有不合格之处。然而宅心仁厚的年轻人,想想你小的时候,爹娘对你的缺点过错是如何无条件的包容,还是能原谅就原谅吧!其实不爱父母的年轻人几乎没有,那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分一些爱与宽容给所有的老人。

    谁家无父母老人?谁人会永远年轻?在银发社会来临之际,有感于网络上出现“矮化”老人的苗头,唠叨这么两句,明知无用,也算是一种发声。
   (本博客文章均为自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插图来自网上,谨致谢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