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不应该是读书的目标

(2010-04-30 08:14:33)
标签:

大阅读时代

阅读

读书

生活

休闲

浅阅读

深阅读

亲子阅读

电子阅读

电子书

分类: 文摘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买书,所以家里的书都没地方放了。读书也许是最节省的一种轻松休闲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人生体验,可以体验更多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感受。至于深阅读和浅阅读,当然主要是浅阅读,读的书很杂,只要能够让我开心、愉悦就可以。读书并不需要一本正经的,好像有那么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想得越严肃也许更不会去看书。

 

“阅读”不应该是读书的目标
    把书架放在客厅里只是因为实在没地方放的缘故。为了给新的大衣橱腾位置,把原来放在楼梯间的书架搬到了客厅里。其实取书并不方便,不过常看和现在看的书一般不放在下面。

    我的理解和生活方式,读书并不是目标,读书更多是一种休闲的方式、生活的方式和寻求帮助的一种途径,具有轻松、开阔眼界、积累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功能。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买的书、看的书比较的杂,当然也会很有趣,每天至少会有一个多的小时看书。书会带来心理的安静,这也是很重要的价值。

    我读书、做事情和思考问题都会很快,这也是得益于读书多,这其实也是一种实用的价值。不少人觉得读书无用,好像觉得很烦,我老是讲,这有什么烦的,烦的是事情办不成。当然,办不成事情也没有什么好烦的。这也是一种心理,心理是否轻松当然跟自己生活的环境有关,但更多的还是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样遇到的事情你可以看得很重、也可以看得很轻,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取舍,多读点书可以理解和宽容更多的事情,也可以少走更多的弯路、也减少更多“烦”的可能。生活到现在,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预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的东西,也可以选择更加便捷的方式去生活得更加轻松和美好一些。并不是生活本身会很轻松,而是读书、思考可以让我们觉得生活可以变得更加的美好和轻松!

    纸质书我觉得是很难割舍的,这是一种情结,也是一种需求。很难想象家里出了电脑、除了电纸书没有其他书的生活。我想,如果连纸质书也没有或者很少的人会喜欢读书,毕竟在屏幕上看书主要还是快、方便,但还是需要正襟危坐地在设备的前面。我看书喜欢在床上,有的时候可以慢慢地读。我电脑业不少,家里人均两台,下载在电脑上的书跟我的纸质书差不多多,也有上万本,这些有的时候也看,但都是我读过的,比如《美国人》三卷本我在上网本上都读过。我在以前也讲过,赞赏过谷歌的努力,毕竟我在网上看到过某个学院制作还是盗来那么多的图书,相信也没有版权的。所以我对于电子书阅读还是限于已经读过的书,在有的时候带书不方便(其实我如果出差的时候都带书买书)才会重新在电脑上阅读一遍、重温一下。电脑更多还是看新闻和其他的,如果电子书解决这个问题倒更加的环保、低碳。

    对于低碳,前段时间电视台想请我帮忙做节目。我拒绝了,我说我的生活方式说不上低碳,总量肯定在一般人以上,我的电量水量什么都很多。我值得骄傲的是效率和节省,我94年就开始使用湖州的“菰”牌节能灯,当时就要20多元一只灯泡,现在这个品牌可能没有了,我喜欢家里亮堂堂的,所以把所有的灯全部换成了节能灯泡,当时的好处在于如果坏了可以换。尽管从成本上讲总体并不便宜,但要考虑到我一直是生活在亮堂的环境中,如果使用其他灯泡电量损失可能更多。比如太阳能热水器,我装了两个,热水不断,所以用水量肯定高于其他人家,但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比如买车选择了1.4手动,省油,尽管开车的里程数在单位里算多的。在碳排放的过程,我也种了很多的植物,也改善了环境。我觉得低碳生活不意味着就要少用一度电少用一滴水,这是一种简单的理解,从个人角度来讲,还是要少浪费、高效率。后来就帮着做了交通出行方式的节目,也算帮了他们的忙,我老是帮助他们完成功课。

    我最反感的还是一直来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体制就是考试,最后让人觉得读书就是考试,如果考试没有就没有必要读书了。这样的方式只会让更多的人远离读书,也会明显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这是很痛苦地事情。即使工作了也一样,比如这些天单位里又要考从业资格考试,还好我不用考,据说已经考过了,反正能不考试蛮好的,人力部说不求上进了。如果说是考试的上进,我倒正不喜欢,但不影响对知识的追求和喜欢。我也有一年每月对全行的网点人员进行培训加考试,感觉效果一般,留了一大堆的试卷。所以后来我就不再考试,这也为很多人减轻了压力,毕竟都是有家有儿的人家,利用晚上的时间其实也是很不合适的,我老是讲,看到大家有的时候连晚饭都没吃就来听课,我觉得于心不忍,当然我的负担更重,因为同样的课对于在座的一个人只是占用了两个小时,但对我就是几个两个小时,我也是人跟别人一样的人,可以体会我的负担,考好试还要批改。所以我宁可利用简短的时间讲解、利用简短的指南、利用各种方式的回复去指导业务,从效果来看效果更好,人家真正掌握了技能和知识,也引导更多的人去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明天世博会正式开始。没有机会去。看看电视很不错。这些天一直在想到底怎么去世博会,人太多,游览也很可怕,所以尽管有票,但还是没有去办通行证,准备旅游车去可能更加的简单。五一可以干点什么?也许,看看电视、看看书、上上网、给毛毛大熊洗澡、看着外面的情况去去杭州苏州还是其他地方,如果在家里也许可以看掉几本书。看书是最节省时间、金钱的休闲方式!

    本来是转载看到的好文章。写点感受就那么多了。所以题目也换了!

 

 

拍摄时间:2010年4月30日

 


“阅读”不应该是读书的目标
    好在客厅也算比较大的,也没有做隔断。所以还有位置摆放,也不算太难看。客厅也是毛毛大熊主要的活动场地,所以也不能放得太满。
“阅读”不应该是读书的目标
    这不算书房,只能算是储藏间。我家没有专门的书房,还是因为房子太小,放不下书房,关键还是我根本不在乎这些形式,只要可以放下书就可以,毕竟看书只要拿来放在旁边就可以了。原来电脑业放在这里,后来为了玩偷菜和看电视,现在电脑就在卧室,可以边看电视边上网。我现在就一边看着世博的焰火,一边在补充博客。这样可以省下不少的时间,可以同时做几件事情,佳霏也可以和我们在一起。这张照片上有两件东西是我的杰作,一个是最近安上去的窗帘,我们从百安居买来窗帘架自己装上去,窗帘是老房子里带来的,也省下一点钱;另一件就是那个抽斗橱,也是从老房子带来的,油漆是我自己油漆的,那是我第二次装修,当时两套房子打通(95年),那次装修不少工作是我自己做的,包括敲墙、电线、油漆,特别是后面两项还是很有技术性的,所以为了方便和质量,全部使用松下的,油漆也用的好的,也是买书看着学习的。所以不懂没有关系,可以买书读书。
“阅读”不应该是读书的目标

    不少需要近期阅读的书主要就放在开放的书架里。我夫人用以前的窗帘遮灰。当时也是很多的窗帘,很巧的是从在现在的体育中心那里办的商品交易会买了一桶布料,化了500元,然后从杭州中山中路羊坝头买来配件,又从解百买来窗帘钩自己做的。自己动手也是一种节省的途径,可以材料更好一些。

“阅读”不应该是读书的目标
    佳霏已经正常了!看到活动线板,其实我装的插座是很多人家的几倍,可惜再多也没有用,电器太多,需要使用的插头太多!

“阅读”不应该是读书的目标

“阅读”不应该是读书的目标
花坛也是买来防腐木自己做的。到现在效果蛮好的!!

 

"大阅读时代"的阅读 劣书排放"二氧化碳"

 

http://book.sina.com.cn  2010年04月28日 09:5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每个人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每个人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进入大阅读时代,随着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的增加,我们该如何阅读?是选择深阅读还是浅阅读?读书要趁早,我们又将如何进行亲子阅读呢?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后,“低碳”流行全球。我们将如何迎来“低碳阅读”呢?

  A、最热争论: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大阅读时代,读书不再是正襟危坐的“开卷”行为,你随时随地都能借助各种数字化的工具实现阅读行为。但是这种便利快捷的阅读行为具有节奏快、时间短的“先天不良”,形成了目前颇为流行的“浅阅读”。“深阅读”以获取知识、提升自己为目的,提倡的是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思考;而“浅阅读”则以了解信息、休闲消遣为目的,追求的是快速浏览,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是深阅读可行,还是浅阅读便利?这样的争论一直持续不休。

  虹影:少些“浅阅读”多些“深阅读”

  女作家虹影表示,她身边接触的很多女性朋友热衷的就是“浅阅读”,“她们也看书,但看的都是那些以时装、首饰、汽车、房子、吃喝玩乐为内容的资讯类杂志。小说当然也读,但多是与婚恋有关的通俗小说,那些稍微有思想、有内涵或许更能提供精神食粮的小说却从来不读。长此以往,这种避重就轻的‘浅阅读’或者说‘轻阅读’会害人不浅。”虹影认为,在这个过于喧嚣、浮躁的社会情势下,尤其是一些“蛋白质”女孩,应该多看看那些有利于提升自身修养、陶冶情操的读物。

  而女作家张悦然也认为,“浅阅读”在目前的社会中大行其道,比如大量的“穿越小说”,像是从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很难找到有思想价值的东西。张悦然认为,“阅读”应该是活的水,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它是新鲜的,可以与外界交换的水流。张悦然更以目前流行的“女性读物”为例,“‘女性读物’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图书类别,但是许多读物都非常封闭。它要么围绕‘女性’大做文章,要么过度强调与男性的不同,或者对立,最终导致‘女性读物’缺少丰富宽广的话题和深刻的思想。”

  纪连海:深阅读、浅阅读并行不悖

  《百家讲坛》著名学者纪连海表示,他的阅读经验里,深阅读、浅阅读并不对立,他会根据不同的书籍,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同样一本书,我会有深阅读、浅阅读之分。那两年比较流行《狼图腾》,我只读过《狼图腾》的序,这个序的观点不见得对,但是它很值得我们思考,它给我们敲了警钟,汉民族是属羊的吗?草原民族是属狼的吗?虽然他对历史的分析不见得对,但是我依然觉得这一篇文章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纪连海也介绍了自己的“深阅读”经历。“我上课讲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传统的观念已经深深地给我们打下了烙印,难道历史真的是这样吗?于是我阅读了《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的内容在哪?它说这个路易十六是法国有史以来最民主的一位皇帝,但是民主埋葬的是他自己。这是一本和我们的教材以及我们所理解的

  知识完全观念相反的书籍。我不是说它对,但是你通过正面的、反面的阅读,你一定会有自己的结论。从此以后你便不再人云亦云。”作为一位历史老师,纪连海如何指导自己的学生阅读呢?纪连海表示,“我讲课是固定的程式化的东西,比如我先讲今天要讲什么课,出课题,然后出课标,我做的PPT,第一篇是这个课的题目,第二篇是课标,国家要求我们掌握到什么情况,第三篇是我向你推荐的书目,我本身告诉他哪些是深阅读,哪些是浅阅读的东西。而且我的课件公开拷到学生的电脑上,公共电脑,谁都可以拷,我向来一下拷一学期、一学年的,这些课件都给他们。我年年自己协调,推荐的书目我会自己介绍,比如这部分书我建议你浏览,我还告诉学生,这些书我读过,有些书我听说过我没有读过,我读过的书哪部分好,有时候我说这个汉字的故事特别好,你只有读了才会知道,原来这个字是这么回事,象形文字怎么就象形了,你会发现我们祖先的创造力等等,我会告诉学生,哪些是我建议你读的。因为我节节课都要推荐书,哪怕这些课里面你只听两回话,你在历史方面就会多读两本书。”

  B、大力提倡:亲子阅读

  所谓“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的阅读方式。《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杨红樱:家长陪孩子从头读到尾

  本届书博会上受到广泛关注的著名儿童作家杨红樱就大力提倡“亲子阅读”。杨红樱说:“家长根本没读一下怎么能知道这本书不好呢?所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采访中,杨红樱告诉记者,她曾到沈阳一所学校做读书活动,一个小男孩找到她说:“我看过你的《男生日记》后很感动,我爸爸妈妈也离婚了,和书里的孩子一样,我以前不明白他们为什么离婚,为什么要丢下我,心里有点恨我爸妈,但是读完书后,我觉得我也能和书里的主人公一样,很好地生活下去。”

  这是让杨红樱感触颇深的一段经历,她在定义什么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书时说:“能让孩子找到心灵安慰和成长力量的书以及能让孩子快乐的书都是好书,这些书一般都是孩子们愿意看的。就像沈阳那位小朋友,他从我的书里学会了坚强获得了力量,并学会怎样去尊重父母的情感。其实很多大人都认为,小孩子看的书都是无知的浅薄的没意思的,这是错误的观念,不要低估他们的阅读能力,其实儿童的阅读没有成年人的那种功利性,他们不会去考英语去考会计,他们只会追逐那些让他们觉得感动的书,他们自愿读的书一定是他们认为好的,能够找到和自己心灵相契合的书籍,其实就是儿童需要的好书。

  对于如何选择“亲子阅读”的书籍,杨红樱深有感触。“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他喜欢什么样的书。可以带孩子去一趟书店,家长不要干涉,而是让孩子自己在书店中游走、选择,看他最终会选一些什么类型的书。获知孩子的兴趣后,要尽量满足他这种兴趣。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读别的类型的书。”

  杨红樱还强调,不要在孩子的阅读道路上制造障碍。有些家长在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就搬出《红楼梦》、《鲁宾逊漂流记》之类的名著大部头,甚至是《论语》、《孟子》、《庄子》等中国古代经典名著,“这根本没必要,你想想,和孩子离了几百年的作品,还有中世纪的欧洲,这些怎么能看懂嘛,而且太深奥孩子也不愿意看,孩子消化不了,会产生挫败感,于是很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喜欢读书了”。对于“亲子阅读”的乐趣,杨红樱说:“真正看完一本书,才会了解书中的内容,才会有兴趣继续看下一本,才会爱上读书,并且从中获得快乐。因此,家长陪孩子从头读到尾是个很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们从小就要培养这种习惯,半途而废得不到真快乐。”

  C、最IN词汇:低碳阅读

  2009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于环保,“低碳”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词汇之一。而“低碳阅读”也成为本届书博会上一个最IN最热门的词汇。“低碳阅读”是以“无纸阅读”的“电纸书”以及装帧简朴的低碳读物为主的新型阅读方式。“低碳阅读”被广大的读友看作是一种积极、健康、文明和时尚的阅读方式,而图书出版界、读书评论界、文化评论界也在提倡“低碳阅读”方面达成共识。

  读者:电子阅读很低碳

  在本届书博会展场,多位读者告诉记者,在他们的观念里,目前倡导“低碳阅读”的主要体现方式是电子阅读。在纸质阅读时代,人们去书店选购一本图书需要大概半天时间,如果在网上订购一本图书,至少需要一两天才能把书拿到手,但有了电子阅读器,现在只需要不到60秒就能从电子书店无线下载一本书籍并开始阅读,一个阅读器可以容纳成百上千本书籍的内容。更加不容忽视的是,全球每年因造纸会有无数森林遭砍伐,环境也因为印刷而受到污染。一旦电子阅读占据主流地位,至少一些并不需要珍藏的纸质读物,如报刊、流行读物就可以以精美电子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对大众读者而言,选择电子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即是在无形中推广了“低碳阅读”。

  出版商:拙劣的书排放“二氧化碳”

  一位参加书博会的出版商告诉记者,“低碳阅读”不仅指数字化阅读还包括选择阅读的图书本身也是“低碳”的,装帧设计和内容都要绿色环保。“现今图书的开本真是五花八门,不少是形式大于内容,留白越来越多,照片越来越多,一打开书,就有一种水淋淋的感觉,心疼多少树木被白白糟蹋了。特别是异形开本的书多。16开的书倒鲜见了,都是大16开、小16开的,这样的开本除了不好摆放,还要浪费更多的纸。至于一些拙劣的书,文字粗糙,编造煽情,阴暗极端,那排放的不仅不是‘氧气’,而是‘二氧化碳’,读来更让人憋屈。”

  有资料统计,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人均图书消费1.75本。在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书量下降的情况下,读者自身的“低碳阅读”也是很必要的。花有限的钱,购买一些精品读物;在有限的闲暇里,把书柜里从没翻看过的书请出来,沐浴阳光,享受“低碳阅读”的温馨时光。

  书博会浏览

  造1吨印刷书的纸要砍掉17棵大树

  有人统计过,每年有20余万种新书上市,加上旧版本,销售图书达60多亿册。据计算,造1吨印刷书本的纸,需要砍掉17棵大树。虽说现代造纸业多用人工造的工业原料林,但是,仅这些原木料制成纸张、印成书本的过程,就要耗费多少人工费用和资源,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我们不仅仅要倡导提高国民阅读率,也需要倡导“低碳阅读”,这种行为减碳的结果日积月累,不但会带来巨大的减排成就,而且会改变我们的观念和精神气质。

  中国书籍演变史

  殷商时代,中国就有了刻在甲骨上的一段段卜辞。真正形成比较系统的文章,应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像人们熟悉的孔夫子整理的史书。那个时候的书籍是手写的,内容很精炼,载体主要是竹简、木简。

  第二个阶段是造纸术发明以后写在纸上的书。在造纸术之前,人们形容一个人有学问,会说他“学富五车”,因为竹简很多、很重。而有了纸张以后,就方便了很多。

  第三个阶段是印刷术出现后的纸版书。印刷术使得书的成本变得极为廉价,知识得到了更好、更广泛的传递。

  第四个阶段,就是现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电子书。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电子纸技术,与纸质书相比,实现了海量存储、轻巧灵活、随身携带,便于让读者搜集起自己的琐屑时间与长篇经典相伴。 ——纪连海

  书博会数据

  阅读时间:每天14.70分钟

  2009年,我国18—70周岁识字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70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1.02分钟,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为15.40分钟,人均上网时长为每天34.09分钟,人均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长为6.06分钟。与上年相比,国民每天平均接触报纸、图书、期刊的时间有所下降,上网和手机阅读时间在增加。58.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对个人阅读情况表示不满意的比例占32.1%。

  读书人数:50.1%

  在2008年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中显示只有49.3%的人读纸质图书,有超过一半的人根本不读书,而在此次调查中,18-70周岁国民的纸质图书阅读率达到了50.1%,勉强超过了一半,多年的下跌趋势被遏制。

  购书习惯:71.0%的人选择“新华书店”

  2009年的受访购书者中,有71.0%的人选择“新华书店”进行购书,其次为“私营书店”,选择比例为40.0%。而通过街头书摊购买图书的比例也较高,达35.8%。另外,有5.2%的购书者习惯网上购书。

  从国民购买图书的价格承受能力看,对于购买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国民能接受的平均价格为11.17元。超过半数的国民认为我国书价过高。

  数字化阅读:增长0.1%

  此次接受调查的18-70周岁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比例达24.6%,这个数字比去年的调查增长了0.1%。而这批“触网”的国民,他们每天上网时间已经长达34.09分钟,其中,阅读数字图书和手机图书的人也在迅速增加。在这些“触网”的受访者中,有91%的人说,他们在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

  ——据4月19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影响阅读的主要原因有:

  不想读,觉得读书没用;(70票) 53%

  平时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出时间读书;(21票) 15.9%

  娱乐方式很多,读书没有足够吸引力;(10票) 7.6%

  烂书太多,没有好书可读;(23票) 17.4%

  其他原因(8票) 6.1%

  ————据人民网网络调查(记者  胡晓)

(编辑:杨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