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这些天搅动了大家的眼球,也再一次让人感到我们生活中的无奈、无能和无效:
无奈:
我们经历了苏丹红、经历了大头奶,经历了毒大米,还有很多已经淡忘的事情,作为消费者,其不仅仅对三鹿奶感到无奈,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依靠的防线在哪里已经无法让人觉得信服了!现在电视上天天在播发着的87家尚未检出的奶粉,更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有其他品种的成分会对人有害,又有谁回去监督、那些监管机构是否能够真正让人感到放心。
其实,发生偶然的事情的确会让人很气愤,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防范的屏障或者没有发现危害的渠道,及时获得真实的信息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才真的很可怕。
尽管我们看到质检总局派出了5000人去各个生产厂家,但还有那么多的米厂、油厂、水厂还有那么多的店家,光是食品一项,不知道质检总局是否还能够派出那么多的人。按照现在的状况,也许只是一种姿态的显示而不能解决问题。
作为消费者,没有保护自己强有力的手段和遇到侵害的巨额赔偿或者合理赔偿,也许,唯一的依靠只能是一种运气,希望自己用到的东西能够是安全的。毕竟我们生活不能不购买东西,不能使用人家生产的东西。但这肯定不是消费者的希望。
无能:
三鹿奶粉让我们有一次看到了相关部门的无能。我们也看到太多的部门跟三鹿奶粉相关,但是所有的监管部门好像在这个时候都不存在,即使再多的投诉,也没有办法阻止三鹿生产有问题奶粉。也许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是我们的奶粉,环保问题、道路问题,都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行进着。
尽管有着那么多的职能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在该办事的时候就无法表现出足够的能力。不光是事前无法阻止,事后的作为也仍显缓慢,除非发生现在这样的高压,在高层和媒介的高度关注,其实也是影响下,采取了各种非常规的手段。
有的时候真的很怀疑,这些部门平时的日常工作是怎么在做的,是责任心的问题还是工作体制和流程的问题。按照普通人的想法,检验难道非得到厂家去,商家天天的摆架都是货品。在看到前几天的新闻,要求各地抽检奶粉的时候,我开始以为是要求各省对各个商家在售奶粉进行抽样,后来的公布发觉不是那样的,而是各个产地查验各地生产的产品,而且肯定是当地查当地的,有的样品才一份,而伊利高达30份,这样的检验不知道国际上是否是个通例,是否科学?
无效
也许最后的有效需要依靠法律和执法的环境,只有有效的执法,诚信才是有价值的,我们才能够看到诚信。如果生产各类问题产品的不法商人、维护不良厂商的不法、无能官员还有太多的好处可享,我们很难设想会有一个有效的屏障会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建立起来。
也许5000个人驻厂给人一种运动的感觉,但是如果5000个能够到商场去,是不是效果会更好。根本不需要驻厂、驻点,只要抽检并给予高额的处罚和赔偿,也许还用不到5000个人。
我想,消费者希望看到的也许并不是一场运动,而是希望获得一个安全感,知道我们周围有守护神,政府就是我们的守护神、法律就是我们的守护神,也许只有这样了,才会建立起信心。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希望。救火队不是目的,需要的是一个很日常的机制,看到的不是我们的官员到处忙活,而是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本份的工作,负起自己应该负的责任!!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