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母非母钱论(6)
(2009-05-21 12:47: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方法论问题讨论 |
锡母的性质
既然“锡钱”就是夹锡钱的别称,所以,锡母只能是所谓“锡钱”的样钱,即夹锡钱的样钱。换言之,锡母是夹锡铁钱样钱的一种特殊称谓,正如锡钱是夹锡铁钱的特殊称谓一样。
结
题外的话
封建文人鄙薄技术的倾向和传统,导致一些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钱币史料的记载或简而不详,或疏而多舛。对唯典籍是尊的乾嘉学派及其追随者而言,这样的史料记载就成为其钱币研究工作的障碍。更有一些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钱币问题史无所记。凡此种种,必然导致一些追随乾嘉学派的晚清钱币学者和藏家去猜测、臆断某些钱币学问题,从而提出一些有悖于客观实际的见解。若李佐贤当时能够面向实际,去请教有实践经验的冶铸技术人员或工匠,断不会提出有悖于生产实际的试范说,鲍康亦然。
李戴鲍等作为晚清著名钱币学者,他们既受到乾嘉学派的影响,又影响了此后的许多钱币学者和藏家。20世纪,钱币学者和藏家对钱币实物和钱币史料的解释所具有的浓厚主观随意性,应该说与晚清学者一脉相承。此类例证在《泉币》杂志中随处可见,锡母的论证为其一例。
参考文献与注释:
[1] 章如愚:
[2]
转引自孙仲汇:《明钱概述》,《陕西金融》钱币专辑第18辑,第4页。
[3] 鲍康:大钱图录,36页。
[4] 清宫档案,转引自《近代史资料》总36期,中华书局,1978年第1期,180-181页。
[5] 倪模:古今钱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433页。
[6] 江苏钱币学会:王荫嘉品泉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56页。
[7] 高善谦:
[8] 郑家相:历代铜质货币冶铸法简说,《文物》,1959年第4期,69-70页。
[9] 钟广言注释:天工开物,广东人民出版社,226页。
[10]华觉明等:宋代铸钱工艺研究,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年第1期,41,43页;潘吉星:天工开物校注及研究,巴蜀书社,1989, 396页;凌业勤等:中国古代传统铸造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340页。
[11] 唐石父:
开元通宝钱的铸法,《陕西金融·钱币专辑》第8期。
[12] 马定祥: 补说日本三大钱谱北宋钱,《中国钱币》,1986 年第3期,16页。
[13] 杜才华:北宋“圣宋元宝”锡母钱,《亚洲钱币》2000年第二期,96页。
[14] 刘森:中国铁钱,中华书局,1996,205-208页,89页。
[15] 章如愚:群书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影印本,1987,830,851,853页;李埴:皇宋十朝纲要,卷17。
[16] 裴汝诚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考略,中华书局,1985,“版本著录考略”部分,
[17] 例如,张世南撰《游宦纪闻》卷2 中的“本钱四可铸十”,“六可铸十”;杨时撰《龟山集》卷4《论时事》中的“细计千四、五(百)钱本, 方得一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卷9 钱币2 所载蔡绦《国史补》中的“盖昔者鼓冶,凡物料火工之费,铸一钱凡十得息者一二,……乃得大钱一,是十得息四矣。”以十进制计算成本和利润显然为了方便。
[18] 徐松: 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 6637页。
[19] 崔同庆:乌背赤仄的含义,载《亚洲钱币》2001年第1期,92-94页。
[20] 申时行等:
[21] 孙承泽: 春明梦余录,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676页。
[22] 王运炎:
[23] 赵建康: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335页,337页。
[24] 丁根宝: 铸造工艺学 (下册),
[25] 张东亮等: 简明实用铸造手册,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5, 276页。
[26] 北方交通大学材料系: 金属材料学,中国铁道出版社,1982,
401页。
[27] 同[15]。
[28] 赵匡华: 中国古代化学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1-62页。
[29] 本书编委会:
[30] 田苗、金峰:
[31] 同[26],400-401页。
[32]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46页。
[33] 脱脱: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4392页。
[34] 华觉明等:夹锡钱是铁钱,不是铜钱,《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21页。
[35] 戴志强等:
“夹锡钱”问题再研究,《中国钱币》,1999年第1期,5页。
[36] 同[18], 职官之53。
[37] 胡庆生等:广西贺县北宋钱监遗址再认识,《中国钱币》,1999,41页;吴进等:河南永城出土北宋徽宗铁钱考,载车迎新等编《宋代货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152页。
[38] 杨继贤:略论西夏的货币形态货币制度及其货币经济,《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4年第1期, 48-49页。
[39] 金永田:辽朝有铁钱,《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1987年第8期,24-25页;周锦章:辽代货币制度管见,《内蒙古金融·钱币专刊》,1987年第8期,24-25页;王刚:辽代铁钱铸造年代管见,《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6年第2期,15页。
[40]《玉海》卷180作18监铸夹锡钱,而《皇宋十朝纲要》作13监铸当二夹锡钱。
[41] 何公州: 建国以来宋代钱币出土纪要,《宋代货币研究》,1995,212-220页。
[42] 转引自车迎新等所编《宋代货币研究》,1995, 84页。
[43] 转引自《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4,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111页。
[44] 陈均: 九朝编年备要, 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