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铁范铜试铸说(之二)
(2008-12-28 22:55: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方法论问题讨论 |
评铁范铜试铸说(之二)
在这个证明框架中,甲、乙两个基本论据和丙、丁两个导出论据均为虚假论据。由于后二者均为导出论据,于此我们只讨论前两个基本论据的虚假性。
首先讨论概念问题。古代铜钱铸料为合金(青铜、黄铜),铁钱铸料也是合金(铁碳合金,或称铁碳硅合金)。应该强调指出,铁钱铸料是灰口铸铁,而非白口铸铁。这是自然科学史和钱币学尚未论及但又必须弄清的问题,因为二者的铸造性能差别较大。笔者曾观察过一枚出土于赤峰的断裂的崇宁御书当十铁钱,其断口为暗灰色,这证明当时用灰口铸铁铸造铁钱。但是个例不足为凭, 下面拟从文献记载等方面给出进一步的论证。①《群书考索》载: “大观二年,御笔:‘陕西转运判官张搏新进铸钱锡铁钱样,使锡少铁多,既多必暗,与盗铸者真伪难辨,可只依旧鼓铸,不得裁减,仍速行下。’”[3]
所言“锡少铁多,既多必暗”充分证明当时铸夹锡钱所用的钱料为灰口铸铁,否则不会产生“既多必暗”的结果,因为灰口铸铁为暗灰色,锡为银白色。②许多出土的铁器物表明,
汉代已开始使用灰口铸铁,当时工匠已初步掌握灰口铸铁的冶铸规律,可使高碳低硅的铸铁形成灰口[4]。
③钱币学者对出土铁钱的化学分析表明,北宋铁钱合金成分比例与现代灰口铸铁大致相当。主要区别是北宋灰口铁钱的含碳量稍高于现代标准,
含硅、锰量稍低于现代。例如,河南林县出土的徽宗朝铁钱的化学分析结果为: 含碳3.84%,
含硅0.73%, 含锰0.11%[5],而现代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一般为2.7-3.6%的碳,1.0-2.2%的硅,0.5-1.3%的锰[6]。 与现代灰口铸铁相比, 宋代铁钱含碳量高,
含硅锰量低,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熔料受限于炉具和燃料,炉温较低。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形成灰口铸铁?根据金属材料学理论可作如下解释:由于碳和硅均为促进石墨化元素,低硅高碳仍会在石墨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减少锰量以减弱这一阻碍石墨化元素的作用,从而利于石墨化的进行,并且在结晶过程中减慢冷却速度, 因而得到灰口铸铁[6]。 科学史考古研究发现,汉代灰口铸铁含碳量高达4%以上者并非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