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莱塔郊外的高架水渠
如今的马耳他,实在太“英国”了。满街是英国式英语的招牌,餐馆里也都有英式菜谱,酒店里的电源插座也是英式的。我坐车去往马耳他腹地去看古迹,车辆也是靠左行驶,这倒使得其中一段乡间公路,是挨着马耳他古代的高架水渠并驾齐驱的。
马耳他总统度假的“戴维营”
像欧美许多高度经济发达的国家学习,马耳他总统也有自己的休假营地。但马耳他的“戴维营”,更像是一处五星级的度假村,座落在安静的腹地。有时总统将这里当成临时的家,来招待各地政要。
“戴维营”入口
欧洲第三大无支撑穹顶教堂
Mosta镇位于马耳他岛的中心位置,街上人来人往,市景非常活跃。许多古老的石头建筑,藏在大街小巷的深处。镇中心一座建于1860年的大教堂,似乎刚刚修缮一新,它那巨型的圆屋顶,竟然没有任何支撑。就这种建筑结构来论,该大教堂可以在全欧洲排列第三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的一枚高爆炸弹垂直命中了教堂的穹顶,幸运的是炸弹是个哑蛋,没有爆炸。
世界文化遗产Hypogeum不显眼的入口
靠近海边的Xlendi小镇,像往常一样安静。我按图索骥,来到一处跟普通民宅没有任何区别的入口,谁曾想在这陋室的地下有着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地下宫殿。这里有着内容丰富的地下古墓、壁龛、先知的祭坛,以及墙上早期绘画。
这个小镇上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尽管发现门票比一般景点贵很多,我还是决定一睹为快。没想到看门人说没提前两周预约,绝不允许入内参观。这成了最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很多像我这样慕名而来的游客,只能传看一本免费阅览的图片,算是到此一游,而聊以自慰。
世界文化遗产:历前神庙
神庙遗址
在小镇另一头一处小平房内,我买到了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Tarxien神庙的门票,该神庙始建于大约四千年前,并一直使用到三千五百年前早期青铜器时代。
残石遗留
著名的女性(Fat
Lady)石雕
由此历史太过久远,如今的神庙遗迹,只剩下一堆堆的石头。只有神庙某个入口的堆石,还依稀可见当年的模样。最值得观赏的,是一处已算不上精品的“丰满女士”(Fat Lady)的石制塑像(精品级的塑像已保存到马耳他国家考古博物馆。)
历前精美的群羊石雕
公元前3600年的世遗神庙Hagar Qim
和Mnajdra
太阳精确照入神庙的示意图
男性石雕
女性石雕
各种女性石雕
在早期的石器时代,系母系社会,而当时的女性以胖为美。这一尊早期的雕像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几千年前马耳他居民的艺术成就。
Hagar Qim 神庙
没来马耳他之前,本人对欧洲的辉煌历史,只停留在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粗浅认识上,来到这个地中海岛国的腹地,才发觉原来马耳他有着如此璀璨的文明历史。
来到沙赫拉(XAGHRA)小镇,我看到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建于5600多年前的石筑神庙,据史料这里的独体石砌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比埃及的金字塔还要早大约500年。
沿着开满野花的水泥步行道走向地中海,一处搭着帆布棚子的石制圆形建筑映入眼帘,Hagar Qim神庙的入口比较低矮,而建造神庙的石头却非常巨大。在五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搭建高达数米、重达几十吨的巨石建筑,实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只能凭着想象及现代人的理解和推测,去判断古代马耳他人是如何完成这一当时的浩大工程的。
神庙入口
祭坛石雕
神庙最大的巨石(3米高,6.2米长)
神庙巨石
建造示意图
Mnajdra神庙
Mnajdra神庙距离Hagar Qim神庙只有500米的距离,它更靠近地中海。与Hagar神庙不同的是,Mnajdra神庙用硬质的珊瑚石灰岩做外墙建造,而用软状石灰岩用于神庙内的装饰。关于Mnajdra神庙建造的目的,和每年×日×时太阳光线可以直射到神庙内的主祭坛上的原创设计,各路专家,学者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这两座神庙确实是马耳他祖先们的传世杰作。而且神庙中众多的男女各式的雕塑,已经达到当时世界上顶级的艺术水准。
Mnajdra神庙珊瑚石灰岩入口
地中海边的防御塔和总督纪念碑
从Mnajdra神庙出来,眺望周围荒芜的大地。十三世纪始建的Hamrija防卫塔,还在孤零零地守望着地中海。旁边不远,有着1927年死于办公室的马耳他总督的纪念碑与之相伴。想象着海面上马耳他最小的岛屿Filfla当年小教堂传来的钟声,只可惜上世纪空军拿它当作投弹演习的目标而被摧毁。
马耳他用鸡蛋捐助盖的教堂
Mgarr是一个典型的马耳他乡村,我们的车在归途中路过此地中途休息。落日时的斜阳正照在乡村中央的大教堂建筑,洒上一片金色的光辉。Mgarr乡村农副产品丰富,很多农民在教堂边上摆摊卖新鲜的水果,这里的居民全是虔诚的基督徒。那落日余晖中光芒四射的圣·玛丽亚教堂,建于1912年,据说当地贫穷的村民,为了重建教堂,把家中的鸡蛋都捐献出来,总共凑了近30万枚鸡蛋,献给圣母玛丽亚,因此当地人也戏称这座教堂为:鸡蛋教堂。
大概正是由于村民的虔诚感动了上帝,让今天的马耳他人民过上了幸福平安的生活。希望有一天这样的恩泽,也能降临到我们中国广大的农民头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