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
——《花开,不败》阅读心得
文/飞舞
佛说,经历过生死的人,特别愿意帮助别人。
佛说,全然的信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种力量。
佛说,最神圣最聪明的事是爱惜别人,而非爱惜自己,怎么对别人就是怎么对自己。
佛说,不求回报的付出,往往回报越丰厚。
佛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一切世间善法都是佛法。
佛,是一种信仰。
人不一定要信佛,不一定能成佛,但经常读一读佛,对你的人生肯定会有积极的影响,你会悟到很多东西。
生活的节奏从来不曾停止。世事无常,无常才是生活的常态。很多事情无法解释,也无法释怀,但是,参透生死,并非易事,向死而生,又未免悲壮;直面和接受亦是功课,所以学习是我们毕生要做的事。
回首过往,真的需要勇气。作者以非一般的勇气,努力的回忆不堪的过去,把经历生死的那一段岁月,用文字来细细的再描述了一边,这,也非一般人能做到的。有人说,文字的存在,就是把过去的活过的日子重新再活了一次再经历了一次。如果这日子是精彩的,谁都愿意,只是,作者这从鬼门关从生死攸关的关卡回来,委实不易。
说到死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恐惧死亡,连提到死亡都是一种忌讳,甚至相信一谈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幸。为什么我们会活在死亡的恐惧中?我周围的同事或者朋友有时候偶尔谈论到生死的问题的时候,总是迫不急待的说,我不要死,我要活得长寿点,似乎这样一说自己就能真的很长寿离死亡远远的一样。我却不这么认为,命里注定的大限,谁都不知道。既然谁都不知道,那就在有生的日子里,努力点再努力点努力让自己活得好一点精彩一点,最起码,不要负了自己让自己有所遗憾。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也许作者剖析得对,我们本能的欲望是要活着的,而且继续活下去,而死亡却无情的结束了我么熟悉的一切。我们认为死亡来到时,就会把我们投入到一个无所知的深渊里,或变成一个全然不同的人。
对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脱的修行。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了不做奴隶。学会面对死亡,也就学会了如何坦然的面对生命中的生生死死。记得中国做得最大的房地产董事长王石每每在登山之前都要写好遗书,因为登山,所以学会了面对死亡。做好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死去。做好准备就是要珍惜每一天,每一天都无愧我心,这样即便明天就死去,也死而无憾。
生命就是这样脆弱,一切都是无常。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
一本《西藏生死书》,一本《圣经》,一个是佛教,一个是基督教,却不无例外的教会作者只要你善良,只要你愿意学习知识,就就是佛,佛讲的其实是做人。佛说,只考虑自己的自私者是愚蠢的。是的,多的是这样的人。但我却认为,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才会衬托出另一些人的高贵和高尚。这样的正反两面,犹如阳光普照的世界,总是有小部分的阴影衬托,才使得阳光无限得更美好,一个道理。
提高生活质量,不能以健康为代价。现在的人,追求金钱,追求物欲,已经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人不是物质的奴隶,人是有精神需求的。这本书告诉大家,精神上的满足才是更高层次的满足。更有智者言,人是有两条命的,肉体和精神的。为何?因为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行为和你心里的期望一致或不一致,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佛说,经历过生死的人,特别愿意帮助别人。我想,看了这本书,不,一个女人在死亡线上努力挣扎的奋斗史,越发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份量。是的,如果这是一个简单的病,那么,这次的战斗就属于佛说的去病而不是生病。病去掉了,人也就健康了。而今的她,健健康康,阳光积极,用手中的笔,通过书写自己的苦难史难熬的过去来警醒自己珍惜好日子,也藉此告诉别人要珍爱生命,且行且珍惜。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