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
——《培育女孩》阅读心得
文/飞舞
忘了是在哪一本书上看见的这样一段非常喜欢的话:
如何富养女孩?从小培养她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增强她的见识。让她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有智慧,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
看着这本书,想着从小带女儿长大的我,真是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的煎熬,同时更多的也是一路的幸福。
去年暑假8月,小女从美国回来。10月我收到新东方的通知,告知我,严亦桢童鞋获得了学院青睐奖,而我作为家长则获得了明星学员家长。一万多个学员哪,这个让我从心底里高兴。当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我让亦桢同学随身携带日记本,记录在游学日子的事项,回国以后,根据照片又回忆了很多,前前后后加起来大概她也写了2、3万左右的游学文字。而我作为她的妈妈,在她去美国的日子,亦是在这一个月里,因为思念,写下了将近6万的文字。只记得那年的上海夏天出奇的热,我却一点都不觉得,因为我的心,不在上海。在她不在我身边的日子里,我只关注着华盛顿、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的气候,而完全的忽略了我自身的需求,连素日里喜欢的淘宝我都不曾上去看一眼,遑论天气带给我的阻挠因素,不存在了。
我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每每听到她的远洋电话里传来的声音,我才会稍稍的安心,内心里真的像是有块石头在电话接通的瞬间轰然落地,然后,在她挂完电话开始,又循环往复起原先的那种心境来。如果哪一次她没有电话来,或者稍晚点,我都会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但这一切,都掩藏在我平静如水的外表下,只有我自己知道,内心上如何的煎熬。因为她是团队里最小的一个学员,五年级小学毕业,在读初中之前,我想让她去外面看看世界,世界这么大,又那么的精彩。而她,一点也不惧怕,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无知无畏,就这样一拍即合,却不曾料到,我的义无反顾会在之后带给我如此的煎熬。即便这样,我也一点都不后悔。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还是对的,因为以我对她的了解,她承担得起这样的一次外出看世界的机会。有没有什么大作用可能现在还不是很明显,但是,说不定哪个不经意的时候,就点燃了她心里的那颗几百万年以前潜藏已久的因为要想探究世界而上进和好奇的心。以我的观察,她现在还处于半懵懂半无知的状态,一切都还是在被动的状态当中,所有的所有,除却性格上的因素,应该说,还是朝着正向的方向在发展。当然,有我这样的“后妈”,她不想学好也难。“后妈”是我同事给我冠的“美名”。对于这样的美名,我嗤之以鼻,哼,人家虎妈才叫真正的“后妈”呢,我这等良民还只是属于小菜级别的,估计还轮不上,边儿都沾不上。
如今的她,在上海某个角落的中学预备年级求学,也许是沉稳低敛的性格吸引了班上同学,一开学就被选为了大队长候选人,也很快就当上了大队长。一切对她来说,又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一切都在朝着欣欣然的方向发展着,如同春天带给人无限希望一样。
《培育女孩》这本书很多个地方都让我不自觉的和自己养育女儿的经历联系起来。当然,这本书的主导思想也是我所特别喜欢的,这是对家长说的话:若我们迷失于文化泥沼中,何以教育女孩?这也是为人父母者的贫乏与拥有。
当然,此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现在的女孩,她们比我们那时面对更多的危险和挑战,尽管我们自己的女孩时代充满了粗糙和迷失。
培育女孩意味着帮助她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文化雷区的时候能够正确面对。例如教给她们具有永恒意义的价值观、专长和思维方法。这意味着帮助她们学会欣赏高尚的品格,如真理、信任、自律、自我控制、慷慨和温柔;这意味着教导她们谦虚、有道德、有礼貌。这意味着帮助她们克服不良天性,如自私、争斗、暴力、邋遢等;这意味着要教她们工作、学习、思考。这只是一个开头,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的职责如此令人心悸,因为它需要周密的前瞻性和计划。对于这些,书中都会系统的提到。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本西方人写的书,自然是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更多的是诠释西方的培育女孩的文化。不过,教育都是相通的,我们只需要站在我们的位置,取我们所需,如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