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中飞舞的女人
风中飞舞的女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056
  • 关注人气:29,1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思——教育中最成功的产物

(2011-10-13 09:43:03)
标签:

阅读

教育

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读《成人之美兮》心得

 

文/飞舞

 

“艺术的夸张与集中,最终成就的无非是一面镜子。如果照镜者临镜自省,我坚信,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与成全;若是你羞恼成怨,甚至怒从中生,远过于镜子里的形象,那么,我请你谨记;那只是你的业报,要相信,神看你,其悲悯不曾漏过一根发丝!”这是这本书的首页,作者梁卫星的题记。仅凭这题记,我就下了决心,要看这本书。

 

是的,我不否认,这一段话真的很吸引我。真正吸引我的字眼:照镜自省、自我超越与成全、业报、神的悲悯不曾漏过一根发丝……文字不多,却超有分量,又有足够的价值。作者的每句话,都充满了警醒,都充满了反思,字字珠玑充满了对人生整个大进程的俯视以及对生命整个过程的敬畏。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敬畏,也有了这些睿智的话语和这本极其有分量有价值的文字。

 

“鲁迅说,人在白天日下,是戴着‘人造的面具’,穿着精心设计的‘衣裳’的,在深夜独处时,就脱下了面具和一上,面对‘赤条条’的自我。但还有皮肤——这也是掩饰物。于是,就要揭皮见骨,才露出血淋淋的真实。”这是代序里,钱里群老师引用的一段话。因为他直言读梁卫星老师的这本“教育小说”,就想起鲁迅先生的《夜颂》。

 

是的,每个人都是带着面具在生活。尤其在这本书里,更能让人深刻的感觉到着面具的无形的存在。我们虽然都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尘世的喧嚣中,不可避免的染上了尘埃蒙上了灰尘无可躲避的被吹进了沙子。而可悲的是,天长日久,这沙子并没有像蚌壳里的沙子那样变成璀璨的珍珠,而是使我们原本美丽的双眼越来越糊涂最终变成了沙眼,因为贪欲,对名对利对爱……

 

人生中有各种各样的贪欲,因为这样的欲望,成就了各种各样的面具。名利熏心的社会造成了太多人的急功近利虚伪狂妄,只有少数人本着自己原本的良知坚守着自己为人处事做人的底线,不害人不伤人,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形象鲜明。中国的教育者们在梁老师的笔下似乎都鲜活生动,如海老师、贾老师、邹老师……作者自己也身在其中难以自拔。不再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于是,他通过写作来自救,写出一个真实的人生,因为真实的人生最为可贵。

 

暑假里艰难的把这本书看完,看的心惊肉跳,一是因为这本书的确道出了当今中国教育的诸多弊端和存在的客观现实;二是因为看这本书的节奏实在是快不了。书中的每个文字似乎都像是在拷问每一个有着灵魂的人,而书中的每个人物又似乎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又像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工作当中的同事,抑或是自己。人性的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本来就是难分难解的,纠缠为一体的。彼岸的教育和理想的教育从来都是有距离的,如同阳光扫射的地方,无可避免的总会留下阴影的存在,摆脱不掉的阴影。也许正是因了这阴影的存在,灿烂的阳光才尤为可贵。大环境出了问题,可是我们却自己坚守的为人的底线,本着良心,做着事情。

 

写作是因为想诚实的面对自己,而文字就是日日诚实面对自己的最好的见证。这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在最后几页上作的眉批。是的,写作,就是自己和自己面对面的对话,就是自己和自己的聊天对白,就是赤裸裸的剖析自己,不留一点儿情面,直抵自己内心深处,挖掘一个潜在的自我。

 

我想,喜欢写作的人,本身就是一个能够自我救赎的人。尽管我们几乎所有的成人过的都是一种分裂的生活,但是,不可否认,能够这样如作者清醒地感觉到自己是在分裂中生活而想到用文字来拯救自己的,是属于睿智的。因为他诚实的面对了自我,面对了自己的内心。从哲学的方面来说,他进行了自我拯救。从教育的方面来说,他学会了反思。而他反思的结果,也让我们看到了,并且看的触目惊心,因为文字中的现实非常残酷,而这样的残酷,就在我们的周围。

 

我们该如何进行自我救赎自我拯救?在名利为上喧嚣不已的尘世中,如何活得更像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