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评书评 |
http://s13/mw690/001oet9Tgy6E0P9JmEIfc&690
我是一个对鬼怪有浓厚兴趣,却胆子小得连聊斋,少年包青天这样的破案片子都不敢看的人,更别说恐怖片了。好奇心让我跃跃欲试了好多年,最终也没看几部正经的恐怖类片子。这次被长安邑邀请去看他朋友导演的《诡拼车》全球首映式,有种终于找到理由和借口的释然和兴奋感:“妈的,终于可以去看恐怖片了,而且又不是我非要去看,是他们逼我的!”
这是我生平第二次看首映式,第一次是八年前法国动画片《青蛙的预言》在北京的首映式,导演在现场讲了这部影片的制作经过和心得。首映的好处就在于你不仅仅能看到影片,而且可以了解到这部影片背后的故事和经历,它会让你以更加投入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和欣赏这个作品。这也是我很高兴地来看我一直害怕的恐怖片的主要原因。
在看之前,这个片子的名字给我的感觉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几个人因为各种原因拼了一辆车,然后途中发生了闹鬼事件,而且鬼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然后他们相继死去......但实际上不是,它的故事情节和发展路线以及结局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可以说,《诡拼车》并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属于悬疑惊悚片的类型。既然是悬疑惊悚片,那我就不描述剧情了。
《诡拼车》这部电影基本上具备了惊悚片里应有的元素:渗人的音效,人物毫无表情的眼神,暴风雨之夜,荒野之外的别墅,灰暗的楼道和房间,漆黑的厕所,洗澡的喷洒头,窗外的人影......这些都是引诱我想去体验,却害怕在看完之后的无数个夜晚将会提心吊胆无法入眠的东西。所以我看得很带劲,影院里无法屏蔽的音效和宽大的屏幕,逼迫我进入影片之中,去体验我一直想要去经历的情景。中途我紧张的喝了好多水,加上影片中连续不断的暴雨声,导致我很想去个厕所,但又不愿意离开,一是怕错过情节,二是实在不太敢去......唉!电影院就这点不好,又不能暂停和关闭声音,只好默默地憋着。
可能对于看多了恐怖片的人来说,这片子实在不够惊悚,就好像同去的小胖同学,在电影播放中途小声问我:“你确定这是恐怖以及惊悚片么?”我假装镇定地回答:“就是,太优美了,一点都不害怕。”其实心脏已然揪成了一团。
电影散场回家的路上,天已经完全黑了,我走在通往地铁那条荒凉的小胡同里,却没有丝毫的刚看完惊悚片的惧怕感。影片里让记忆深刻的镜头有两个,一个是音乐家的妻子娇娇在舞台上旋转跳跃时滑倒的一瞬间,那一瞬间带来怎么样的后果暂且不提,就是那一瞬间,足够让人揪心。就好像我学自行车和轮滑的时候,摔倒在地对我来说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即将摔倒的一瞬间那种让人无法描述的恐惧感。导演把这个镜头处理的很不错,它大概会永远定格到每个有这种恐惧心理观众的脑海里。另一个镜头是她们在阁楼上看屋子主人相册的片段,让人全身发凉,毛孔张开......看过《小岛惊魂》的人,应该明白那种感觉。
恐怖片在我眼里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视觉上很恶心的,但并不恐怖;一种是靠音效和忽然闪现的画面来制造恐惧的,就好像某人藏在墙的拐角处吓唬你,吓一跳之后很快也就忘记了;一种是看的时候觉得很刺激好玩,但看完后那种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恐怖感却要伴随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这种最为恐怖,也是我最想看却最不敢去尝试的类型。《诡拼车》似乎哪一种都不算,它有点《灵异第六感》中的温情,虽然无法相比,但也类似。看完《诡拼车》,才知道影片里并没有预料之中的鬼,所谓的鬼,大都是每个人的心魔罢了。而实际上,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希望鬼其实真的默默地生活在我们的世界里,每时,每刻,无处不在。这个影片让我除去了长久以来盘踞在内心的恐惧感,就好像在我的心里有一扇门,我一直害怕打开门的一瞬间看到恐惧的画面,而此刻,我终于有勇气想要打开它,并坦然接受眼前看到的一切。
这部《诡拼车》到底好不好看?我真的不想评价。不管是书,音乐,还是电影,除了一些经典震撼的神作能引起绝大部分人的共同认可之外,大部分作品都默默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它们像散落在尘土中的宝贝,等待喜欢它们和它们有缘的人去发现。每个人的审美不同,经历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对每一部文学或者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喜爱以及感触都会有所不同。我评判一本书或者电影好坏的标准非常简单直接,那就是能不能把它看下去,并完整地看完。能投入地看完,那它就是一个好的作品。至于看完后有没有共鸣和触动,那就要看你是否和创作者在心路历程上有没有吻合点了。就好像我那本卖得很缓慢的书,它不畅销,但依然会给一少部分人带来快乐和共鸣,这就足够了,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认同你的生活方式。又忽然想起和鼠曲草同学闲聊时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部作品成功与否,其实不是去看它得到多少人的认可,而是它是不是达到了作者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我眼里,文学艺术作品没有好坏,只有自己喜欢与否。只要能吸引我看完它,不管它在别人眼里多么的没意义,我都能从中感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生也是如此,美好的东西被隐藏在生活的每一处,能不能发现它,要看自己有没有一双能看到它的眼睛和一颗能够感受到它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