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啸的橙子林
黄啸的橙子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623,270
  • 关注人气:52,3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值得看两次的书也不值得看一次

(2021-04-05 12:48:04)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hicbmibTc48iaUwqkN1Rice6KEbgdApMz5jRgVu3shcj3vYlaXxjkrib3tWuvwo1mPyyia1qf3wIxPoWAl6KEEKGePg/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hicbmibTc48jQuMBxefPlKboOtTB1RHouiaBbHjhzSfIraGQoD34VtJ0YhXxqBlBy59JYlbk7xA0SGxZ17g1Rkxw/640?wx_fmt=jpeg





//

去年下半年到现在这几个月,搬家,整院子,锻炼,淘宝、打包……边走来走手脚忙活着劳作,边听了《堂吉诃德》、《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约翰·克里斯朵夫》,《复活》、《三十岁的女人》、《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高利贷者》、《贝姨》、《交际花兴衰记》、《金瓶梅》、《西游记》《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都是中文系学生必修书单上的,用耳朵重温经典,很多内容几乎像第一次触碰,有种豁然懂了突如其来的好。最震撼是巴尔扎克,他对不同阶层女人的懂得,简直如有神助。最喜欢的作家是狄更斯,他对人生枝丫的庞大编织能力,只应天上有。他的抒情能力,秒杀所有情圣。狄更斯说“不值得看两次的书,也不值得看一次。”这些名著是在不同年龄段看了至少两遍以上,才深刻明白它们上百年璀璨而将继续璀璨的原因。


也就是在纽村这种天涯海角的僻静地方窝着,有静心和时间重听这些絮絮叨叨心理活动、抒情议论动辄几十页的大部头。《远大前程》中有句话: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骗子,比起自己骗自己的人来,实在算不上一回事。细一想,真对。我年轻时候看书有点骗自己,只图快,热衷于在大学图书馆的借书卡上,充分留名,几天就刷完一本大部头,只追情节不看细节,大段大段跳过,刷完又去奔下一本,基本属于牛嚼牡丹,追求看过。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thicbmibTc48jQuMBxefPlKboOtTB1RHouBVVUqD5iboZ0C2mx5pbZAhyjym4OvMEmoibv24FZH0VGzGPrtJ7JoicsA/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thicbmibTc48jQuMBxefPlKboOtTB1RHouwJqQVU0xeibhJuqxQxvaLtjPicJED5x2oEpYm2ibty42ZUIjA0YbYoC6g/640?wx_fmt=png








//

《高老头》里的女儿奴高老头最震撼,他壮年丧妻,为了女儿们拒绝续弦,把全部的爱都倾注两个女儿身上。他挣钱让女儿受到上流社会的教育。自己省吃俭用,住在便宜公寓里,满足女儿的一切欲望。让每个女儿带着八十万法朗的巨额嫁妆缴获体面婚事。富养的两个女儿毫无生活责任感,生活骄奢淫逸,夫妻貌合神离,各自瞎搞,又没保护财产的概念,财产被丈夫控制,她们自己债台高筑。高老头对女儿有求必应,他因女儿无底洞一样的诉求穷困落拓。对女儿的爱成了他生活唯一的寄托。只要谈到女儿,他原本毫无生气的脸也会容光焕发,“女儿随便丢给我一个微笑,世界就给镀上一层金光……“为填两个缺钱就来找老爸的女儿的无底洞,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去杀人放火。


我现在生活在西人世界里,洋人夫妻,父母和儿女财务分的清清楚楚,他们简单粗暴的我的概念,常常惊到我,文化差异有时候跟春风剪刀一样,拂面割人。西人概念中,“我”永远比他人重要,无论这个他人是父母、子女还是伴侣,这是t 他们中的大多数。但他们的世界里,也有高老头这样,愿意被女儿吸干最后一滴血汗的极端女儿奴。如此触目惊心的女儿奴典型形象,中国文学形象中,真想不出第二个这么极端的。


今天朋友聚会。这种家庭派对,最后会形成两个阵营,女人扎一堆,男人凑一块。聚会上认识一个新朋友台湾画家Noel,我们讨论男人。她说你觉得嫁给中国人和西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我说从人性上,没啥区别,都是丑陋的男人类,不过西人更极端一些,他们从小被过度保护,长大被社会收拾得不够狠,社会竞争不残酷,压力不紧迫,自我发展相当充分,好的坏的,奇的葩的,都舒舒展展发扬光大,所以人性劣根性可以顺利走到极致。无论是女儿奴还是守财奴这些极端怪物,都是他们更狠。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thicbmibTc48jQuMBxefPlKboOtTB1RHouYJT0uTlWxmohGVoxp19pWQjiay1h1Bxs0ga9WXmuaQfOfVHytrFKgCg/0?wx_fmt=jpeg

插播一下派对中的女人帮


说到守财奴,高老头、葛朗台和高利贷者高布赛克都是守财奴,高老头虽然刻薄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的,还是对女儿一面网开的给予,葛朗台和高布赛克老头吝啬得更加纯粹,无论对自己还是家人,都刻薄到了歇斯底里登上珠穆朗玛的高度。《欧也妮·葛朗台》开头葛朗台家中三位女眷都花痴兮兮地被巴黎来的浮夸少年——葛朗台的侄子迷住,女儿欧也妮直接爱上了时髦表哥。女仆拿侬为招待公子哥兴冲冲要去买肉。葛朗台说用不着,咐佃户打几只乌鸦来,野味炖汤,完美。女仆说,老爷,听说乌鸦吃死人肉,真的假的?葛朗台说,你真够笨的拿侬,乌鸦跟人一样,逮着什么吃什么。咱们不一样靠死人吃饭吗?什么叫遗产?抠门已经抠门出无法辩驳的理论来了。再就是乌鸦都敢吃,蝙蝠果子狸估计也不在话下,洋人吃野生动物黑历史有名著实锤了。


《高利贷者》高布赛克老头更绝,没家庭没后代,临死壁炉里的灰烬中藏满了病重后没力气去法兰西银行存的金子,冻死也不让生。他死后发现生了家中生了虫的各种食物、咖啡、牛油、芝士堆积如山。他自己吃喝刻薄,去存取大额金钱,都是能走路绝不坐车,为了赚取几文车钱。吝啬简直成了他的宗教,只问捞钱,不问享受。有点像《人民的名义》中,津津有味吃一碗炸酱面,然后家中藏满现金的处长,虽然钱的来源不一样,前者强取豪夺,乘人之危,后者贪污枉法,狂征暴敛,他们都是金钱教的,迷恋钱叠加那种感觉本身,临死才发一秒钟那么多钱都便宜了谁的愁。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thicbmibTc48jQuMBxefPlKboOtTB1RHouBVVUqD5iboZ0C2mx5pbZAhyjym4OvMEmoibv24FZH0VGzGPrtJ7JoicsA/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hicbmibTc48jQuMBxefPlKboOtTB1RHougPADF36M2nrIyL7owHY5kniat8Rod2gqkrfYIX8b4wKvstMCgaRgd5Q/640?wx_fmt=jpeg







//

而19世纪的妇女之友巴尔扎克,在《三十岁的女人》中,对盛年女子心态的懂得和议论,让所有后来类似激进言论成为赝品,三十岁的侯爵夫人面对无趣的丈夫,死去的情人,顿悟婚姻制度是当今社会的基石,却单让我们妇女承担全部的重负:自由属于男子,义务归女人。她绝望地说,我们的正反两面的命运:公开卖淫,结果是耻辱,秘密卖淫,结果是不幸。巴尔扎克对三十岁所代表的熟女的赞美,也是后来类似观点表达者的模板和天花板:“她是最善于发现爱情的。她不再信奉花言巧语、不再因单一的情欲而陷入泥淖无法自拔,而是将细腻、温雅和微妙的感情视作真情的标志。她周身都在散发着一种不可抵挡的魅力:三十岁的女人已经懂得了选择。”


《复活》以前没看过的,这次是第一次听。感觉到了中国当代文学跟苏联文学的近亲关系,地主家少爷放弃土地,分给佃户,这种对私有制的挑战,就是苏共诞生的背景板。估计我老爸当年也深受被《复活》影响那拨子进步青年,一个北大学生头脑各种发热,一会去趟延安,一会去趟台湾。


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的化身,他自己走过同样的觉醒和革命思维,最后把一揽子难题归于宗教,全扔上帝怀里就算有了交代:“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唯独人,唯独成年人,却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创造的人间的美,那种使万物趋向和平、协调、互爱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


最好玩的发现,原来“三体”是托尔斯泰发明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为赎罪,跟着被他始乱终弃的使女喀秋莎流放西伯利亚,愿意放弃土地,娶喀秋莎为妻。结果喀秋莎跟集中营中的政治犯相爱,另外一个老政治犯经常拿聂赫留朵夫开心,见面就问他“三体”怎么样了,意思是恋情三人行滋味如何。大刘从年龄上算,也应该是受苏联文学影响的一代,不知道《三体》的书名是不是致敬托翁。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thicbmibTc48jQuMBxefPlKboOtTB1RHouBVVUqD5iboZ0C2mx5pbZAhyjym4OvMEmoibv24FZH0VGzGPrtJ7JoicsA/640?wx_fmt=png




 

后面的私货

//

我一直有点自责,来新西兰后,很少看书。每天忙得没头没脑。只见时间嗖嗖,不闻书香袅袅。这么稍稍絮叨一下,我自己也吃惊了下,原来这半年,听了这么多书。那种营养和滋润真是咕嘟咕嘟地好吸收啊。

                                                                       //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hicbmibTc48iaUwqkN1Rice6KEbgdApMz5jzGEseeX0IU50LKOFkJR0xopOXz4ROiaL9xXx69IxeLh4WJzJWlIJXAw/640?wx_fmt=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