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教育教育出口的“不良资产”
(2009-05-31 20:36:47)
标签:
澳大利亚教育不良资产责任意识留学生袁方澳洲杂谈 |
分类: 澳洲生活 |
澳大利亚教育教育出口的“不良资产”
众所周知,教育出口已经是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出口行业,同时澳大利亚也是全球接收留学生数量最多的三大国家之一。
学生对于学校来说,既是学校的“产品”,也是所属学校的“资产”。随着澳洲大学大量的招收海外学生,而许多海外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则表现出了水土不服。以前,大学那些应以为荣的海量的“产品”,为澳洲的当地经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今这些产品依旧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这些“产品”中的大部分则有嫌疑成为澳大利亚教育的“不良资产”。
澳大利亚教育的特色
澳大利亚教育传承了英国教育的模式,但在该模式上又作了创新和改进。
在大学,学生将进一步磨练独立思考的技巧,其重点主要放在发展创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广博和批判的阅读方式、辩论以及团队协作等。
什么是澳大利亚利亚教育的“不良资产”?
这里所指的澳大利亚教育的不良资产是指,部分澳洲接受的海外留学生因为不适应澳洲的教育模式,表现出水土不服,并不能良好的掌握学校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的知识以及能力。
而一旦当这部分学生走入社会并在澳洲寻求工作机会,将会因缺少这部分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竞争优势。这种现象对留学生自己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澳大利亚教育从业者者来说也是一种程度耻辱,因为现在澳大利亚的大学在海量的接受海外学生申请的同时没有做好引导学生进入新的教育系统和没有教育学生如何适应新的教育系统。
“不良资产”主要的表现
第一点
这里所谈到的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是包括了书面和口头两个方面。书面沟通主要是有信件、电子邮件、报告等。而口头呢,则主要是日常的口头交流或者教学上所要求的辩论或者陈诉等。
这点在我今天看到的澳际教育出版的《澳际留学2008年中国留学生年度报告》里面特别的强调这点。中国留学生这个方面能力普遍都比较弱。特别在学校,与同学或者教学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困难特别严重。那么在澳洲,在这个方面主要能力缺失的留学群体主要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泰国、越南以及非洲的部分国家。
反观澳大利亚的教育特色,是非常看重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这当中与公众的沟通又特别的在大部分澳大利亚的教学大纲里面有特别设计。此时与公众的沟通能力包括公众演讲能力、辩论能力、事件陈诉、以及公众建立公众沟通的渠道等。
第二点
个人责任意识是指个人清楚明了地知道自己在履行社会自责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的责任,把这些责任转化到行动中的心理特征。这一点在大学里面,特表现在学生在完成个人或者团队作业的过程中,许多海外学生也相对的缺乏这个方面的意识。举例:当一个学生的作业没有得到较理想的分数,缺乏个人责任意识的学生总会把责任归咎于老师,并推卸责任到老师或者其他人身上,借口诸如老师没有澄清题目的意图,或者讲清要求等。然后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失责的,有可能该学生部懂该题目而为了应付盲目的作出答案,学生没有自我责任意识去跟老师沟通并搞清楚这个题目的关键,并作答。
在这个方面,跟上面第一点所列的一样,大部分亚洲国家的学生都具有这种问题。
第三点
澳大利亚教育是非常鼓励学生创新,很强调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部分海外学生,特别来自部分亚洲国家的海外学生尤其缺乏这个方面的能力。在澳洲的大学校园里面,常常会有来自中国的学生批评澳洲的大学很不像大学,老师也很不像老师。当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内大学教育的缘故。适应了填鸭式的教育,也就是适应了喜欢接纳教育者传播的知识而不去自我探索。
同样是亚洲国家,那么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的学生则标新得非常得好。
第四点
这一点,主要发生在少部分学生身上。这部学生打都都欠三项的通病,往往作业是不能独立完成,而截取他人的劳动果实,论文抄袭剽窃,考试作弊(主要表现在夹带以其母语为主考试资料)等。表现更恶劣点则是完全不做作业,有学生甚至把作业外包给专门的作业写作公司来完成。海外学生的作业写作业务在澳洲非常大,可能堪称澳洲的创新产业吧。行业里,公司之多,服务之广,可能让留学生的父母听候将目瞪口呆。
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