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云雷_pnl
李云雷_pn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4,726
  • 关注人气:1,8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黯淡中的光彩,粗鲁中的希望

(2008-09-16 15:09:06)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说评论

——读海飞的《像老子一样生活》

 

 

    这是一篇看似简单、平实,然而却内蕴丰厚的小说。小说描述了K155路电车司机国芬的生活,展示了一个底层市民生活的原生态。这包括不少层面,首先是她沉闷、困窘的家庭生活,她的丈夫下岗后窝在家里,婆婆得了老年痴呆,儿子还在上学,一家人的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身上,贫穷使这个家庭的氛围压抑而黯淡,家长里短的矛盾充满了内在的紧张,而家里的“保笼”砸伤了朱燕,更让他们的经济处境雪上加霜;其次是国芬的同学,小说一开始就写到了国芬参加同学会时的自卑与踌躇,高档的聚会场所、珠光宝气的女同学与“富态”的男同学,对她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再次是国芬的工作与同事,她的工作是开电车,这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单调工作,她穿行在杭州,工作的简单重复与窗外的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从来没有尝过天堂的滋味”。可以说正是家庭的压抑与工作的单调,使她与同事魏子良发生了一段短暂的“婚外恋”,虽然这伤害了她的儿子,后来也被证明是一种“阴谋”,但却是她平庸生活中的一个亮点;最后,是她的初恋桥桥,当初她与他真心相爱,但父母嫌他是个没有城市户口的乡下人,拆散了他们,而20年后,他却成了一个“房产大亨”,这成了她内心的一种隐痛,而正是这个桥桥让魏子良引诱了国芬,以报复当年她对他的抛弃。如果说前面的描述平实而自然,那么这一段情节的处理则过于“戏剧化”了。

   以上各个层面构成了国芬的“生活”,但在小说的最后,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仪式”,运行了近20年的K155路电车要停掉,国芬驾驶它最后一次穿过了杭州城,这不仅是一个告别,也是一个回顾,让我们看到国芬和这路电车一样,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那么平凡而默默地付出,只有当她或它离开时,我们才知道他们有多重要,而他们身上则已布满了斑驳的伤痕。

   从整体风格上讲,这篇小说与90年代初的“新写实小说”有些相似,生活的细碎与琐屑,工作的单调与重复,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尴尬、难堪与荒诞,都是“新写实小说”着意描绘的,也是这篇小说的长处所在。但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这篇小说没有让主人公认可这样的生活,成为一种“灰色人物”,相反她却在黯淡的生活中焕发出了光彩,这正是国芬这个人物的魅力。在“新写实小说”中,无论是“小林”、印家厚还是贫嘴的张大民,都只能认可现实生活的逻辑并尽量去适应,但国芬不同,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与尴尬,她都表现出了一种主动性或主体性,正像她自称是“老子”一样,她对待生活、对待任何人与任何事,都有一种满不在乎的劲头,有时甚至会有一种类似“精神胜利法”的优越感,这自然可能被认为是“混不吝”或“粗鲁”的表现,但却也正显示出了底层人的活力与力量。面对生活中的歧视、压迫与侮辱,对于她来说,或许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维护他们的尊严,并且这样的方式也是从她的生活中“生长”出来的,在经济、文化与精神处于被剥夺的状态中,她终日挣扎在琐屑的生活与单调的工作中,自然不会像“精英”一样表现得那么“温良恭俭让”,这样的方式,可以理解为她对现实逻辑的一种温和的拒绝与反抗。对于底层来说,有没有拒绝的意识大不相同,如果只是一味地顺应,那么必然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只有拒绝与反抗,才有可能改变不合理的秩序,尽管国芬的反抗是个人的、温和的,但已经预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从“新写实小说”到“底层文学”,可以看作“底层”的自我意识与阶级意识觉醒的过程。在文学与现实中,这些“小人物”曾经被压在无数大山之下,但只能以犬儒主义式的态度去适应与迎合,最后失去了自身的“主体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当奴隶歌颂自己的处境时,那才是真的无可救药了。只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是粗鲁的声音,才有找回“自我”的可能性,“国芬”这个人物的光彩也正在这里,《像老子一样生活》的成功也在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