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云雷_pnl
李云雷_pn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5,313
  • 关注人气:1,8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底层写作”与艺术问题

(2007-01-27 00:15:28)
分类: 小说评论

   ——读刘庆邦的《卧底》与《车倌儿》

 

  刘庆邦的《卧底》,写一个记者为了写出重大的有影响的新闻报道,而乔装打扮到一个私人小煤矿上去卧底(体验生活)的故事,这里面呈现出的是劳资关系恶化的小煤矿的黑暗内幕,以及媒体的内部矛盾及其在监督上的无力。小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在当下关于矿难的频繁报道中可以看出。但小说在艺术上过分偏执,过于满,影响了其表达的效果。
  正如李建军所说,“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弱势群体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生活境况,也看到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罪恶现象的难以遏抑的不满和愤怒。但是,愤怒的情绪也扭曲了作者的感受和叙述,使他的伦理态度和叙述方式显示出一种片面和简单的倾向,使他的写作成为我在一篇文章中批评过的“单向度写作”:这种写作在展开叙事的时候,“每每将一种情感态度推向极端,而缺乏在复杂的视境中,平衡地处理多种对立关系和冲突性情感的能力”(李建军:《被任性与仇恨奴役的单向度写作》,《小说评论》2005年第一期)。作者不仅没有写出齐老板这些坏人性格和情感的复杂性,而且,还过多地渲染了那些受凌辱与受损害者的粗俗和动物性的一面。”(李建军《小说伦理与中国经验》)
  在这里,我不同意于李建军的只是,小说不一定要写出“齐老板这些坏人性格和情感的复杂性”,对坏人性格与情感“复杂性”的强调,并不一定适合这篇小说。但他对“单向度写作”的批评无疑是正确的。这一不足不仅存在于《卧底》,也存在于刘庆邦《神木》等其他小说中。对黑暗现实的过分渲染与“堆积”,让人感到作者的心态恰如他笔下卧底的记者一样,是一定要写出“重大的有影响”小说的姿态。
  与《卧底》相比,《车倌儿》是一部更让人觉得可喜的小说,它写的是车倌儿赵焕民与窑嫂宋春英在不断的接触与彼此照顾中,逐渐萌发出关爱之情以及朦胧爱情的故事。小说对底层人民在共同生活中产生的情谊有着动人的描写,通过一件件小事与细节层层推进故事,但并不过分渲染,结尾结在二人萌发爱情的朦胧状态,余韵悠长,给读者开拓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艺术上,这无疑是更为成功的作品。
  刘庆邦近期的小说,取材有两种,一是对底层人生存苦难的揭示,一是对底层苦难中人物的内心的描绘。前者的着重点在苦难,后者则注重心灵,可分别以以上两篇作品为代表,而后者的艺术性普遍高于前者。可见“底层写作”,也还是要关注底层中的“人”。
  关于“底层写作”,近来有不少讨论。但“底层写作”并非只是写作“底层”这个题材,也是要写成一部文学作品,这一方面要有对“底层”人的尊重、同情与了解,另一方面也要在艺术上有所讲究或创新。追赶题材的时髦而写作“底层”,不顾及艺术上的追求无疑是错误的;同时以艺术上的创新而将“底层写作”虚化,在写作时玩所谓的“审美脱身术”(参见陈晓明《“后人民性与美学脱身术》的分析),也是不对的,这两种倾向的来源,都在于并非真正关心底层以及“底层”的人。
 
  《卧底》,《十月》2005年第1期
  《车倌儿》,《当代》2005年第4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