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受之
王受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38,130
  • 关注人气:83,6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纱设计家王薇薇

(2008-12-08 17:43:55)
标签:

vera

wang

《vogue》杂志

王薇薇

巴黎

杂谈

分类: 设计

婚纱设计家王薇薇

美国时装界风云人物Vera Wang

讲王薇薇是个设计家,恐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云谁,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是说她的英文名字Vera Wang,知道的人就很多了。她是国际著名的时装设计家,并且还是在婚纱设计上面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在西方的时尚界恐怕无人不知的。

看看资料,王薇薇是个华裔设计家,1949年6月出生,她的设计工作室在纽约,现在是世界最顶级的婚纱设计大师。自然,她不仅只设计婚纱,但是一般人提到她就想起婚纱。 她的时装设计也很精彩,很独特,在时装界有很高的地位。

王薇薇出身于一个很富裕的家庭,小时候是在巴黎的查平学校(The Chapin School)和著名的索邦大学(the Sorbonne)读书的。一口漂亮的法文,对法国优雅文化从小就培养起根深蒂固的认识。母亲经常带她去巴黎看时装表演,父亲则自己开化工公司。耳闻目染的影响,使她从小就喜欢漂亮的衣服。

我对时装比较迟钝,知道她的英文名字很久了,但是对她的认识却还是比较模糊,心中的感觉好像就是一个设计婚纱的女设计师。2005年12月,一个很冷的天气,我在纽约街头走,突然看见地下铁旁边的书报摊上一本刚刚出版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就是这个Vera Wang穿一身黑衣和长长黑发傲然站立,标语是“专业领域里的10大权威女性”。我对于自己的孤陋寡闻觉得很丢人,赶快买来看,方知道她已经是稳坐全球顶级婚纱设计的第一把交椅。好多名人的婚纱都出自她的手,据说当时和汤姆.克鲁兹谈恋爱的女明星凯蒂.霍麦斯(Katie Holmes)、还有当时和一个地产大王怀孕的玛林纳.瑙斯(Melania Knauss)都在等着从Vera的婚纱新作发布会上找寻自己的嫁装!时装设计能做到这样的份上,她不算顶尖,谁又能算呢?

Vera小时候跟家人在巴黎、纽约看各种时装。她的母亲喜欢时装,也喜欢带她看时装。Vera说:“我母亲绝对是个难以置信的时装疯子,我与时装一起长大。我太了解这个世界了,我确定要成为它的一分子。后来我在巴黎的沙拉.劳伦斯(Sarah Lawrence)学校学习。要知道,你若是呆在巴黎,绝无可能对时尚无动于衷。我想我属于这个世界,我可以为时尚做任何事,哪怕只是扫地、装信封。”

Vera出身于名门,因此父母从小要打造她成为名媛。年纪小小就被家里送去巴兰钦大师的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学习芭蕾舞,又送去学花样滑冰。但她还是对服装感兴趣,在8岁那年,她涂抹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件时装设计稿,她幻想着自己穿着图画上的衣服,在冰场上成为众人的聚焦中心。她回忆说:“早年舞蹈和花样滑冰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在设计服装的时候,总想着女人穿着它运动时的样子。我做一件婚纱,是要让新娘能穿着它翩翩起舞。实用,但一样好看,是我的宗旨。”

婚纱设计家王薇薇

身穿Vera Wang品牌婚纱的快乐新娘

Vera滑冰非常出色,她整整滑了11年,连夺几次全美青少年花样滑冰冠军, 19岁那年仅差一步便能撞开美国花样滑冰国家队的大门,可惜失手,丢了冠军。不过这个失误却改变了她的生涯,滑冰不成,她才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服装设计。

她在失去冠军之后,曾经和父母谈想设计服装,父母坚决不同意女儿去做“裁缝”,在中国人眼里,裁缝总不算是门体面的工作。Vera只好转去巴黎去读艺术史,对艺术的修养日益提高。她每到夏天就在纽约曼迪逊大街的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专卖店里打工。在那里,她碰见了《Vogue》杂志的编辑佛兰西斯.斯坦恩(Frances Patiky Stein)。斯坦恩跟她聊天,发觉这个女孩在时装上有非凡的见识,佛兰西斯很喜欢她,让她毕业后就给她打电话。因此,Vera 一毕业就在《Vogue》杂志找到工作,从助理做起,慢慢做到编辑,完全进入到世界主流的时尚界里去了。
Vera 回忆在《Vogue》的经历时说: “时尚杂志真是个充满诱惑力的地方,你总是比一般人更先看到最好的东西,这是个我无法解释的世界。我原本想大概一两年,我就该换工作了,谁料想一干便是16年。在这段时间里,我成了《Vogue》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编辑。23岁便被提拔为资深编辑,接着我便成了美国版驻巴黎的欧洲编辑…… 当你在《Vogue》或《BAZAAR》这样的国际性杂志社工作时,你总会得到很多有用的资源,简直就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

她在《Vogue》的精彩工作,使得更多的时装公司注意到她。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公司相中她,请她出任品牌配饰与居家服装的设计总监。因此她又从杂志社转到时装集团做设计,那短短两年时间,真是让Vera的眼界又大开了一次。16年时装编辑的经历让她参悟了“时尚已把所有的可能性都穷尽了,我所要做的是把新东西带进既定的理念中。比如一件白衬衫即是一件白衬衫,但你该如何去穿它?”在拉尔夫.劳伦公司她学到的是如何打造时尚品牌。 从时尚杂志编辑这个评论、宣传的冷静观察者,转而成为时尚制造者,她在18年内完全把握了时尚的脉搏。1989年,40岁的Vera和阿瑟.贝克(Arthur Becker)结婚,据说来了400位电影、时尚与媒体界的嘉宾,婚礼自然很堂皇气派,但是Vera却意外地为婚纱伤透了脑筋。她后来回忆婚礼的时候说:“我的婚礼实际上并不理想。作为服装编辑,我接触了很多欧洲品牌,发觉到了美国市场在婚纱方面的欠缺。”这次的感受,使她立即决定要离开拉尔夫.劳伦公司,建立自己在美国的婚纱设计事务所,她自己说“这完全不是一个感性的决定,而是出于商业的考虑”。

Vera的父母实在是爱女心切,她要开公司,他们就给她400万美金资助。她把自己在时装界的知识综合起来,设计出顶级的婚纱。设计美轮美奂、做工精妙绝伦,价格也是一般婚纱二十倍以上。有人说Vera以极致奢华的品质与摩登的款式在整个沉闷的婚纱界掀起一场小地震。但是,对这样昂贵的价格,设计界也议论纷纷。Vera Wang答复说:“我并不期望人人穿Vera Wang的婚纱走上红地毯。但是,我知道在我结婚的时候要找到一套我自己心仪的婚纱那么困难,婚礼是你一生的唯一,在你结婚的时候整个舞台都是你的,你是唯一的焦点。既然我有这个需要,也就会有很多女人像我一样,有这样独特无二的需要。”她用这样的市场高端定位,避开了时尚界残酷的恶性价格竞争,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了自己在名流圈内的知名度。当婚纱在全世界出名了之后,她又很快地推出了自己的晚装,再就是成衣、眼镜、鞋子、香水,她后来甚至开始与英国顶级瓷器品牌韦奇伍德(Wedgewood)合作推出瓷器与水晶制品。

婚纱设计家王薇薇

Vera Wang推出的品牌香水

做生意和设计不是一回事,她在成功以后回忆这段发展的道路的时候还是心有余悸。她说:“我知道把产品制造出来是件多么困难的事,还有如何让它准时运送到,并销售出去。成功的机会其实并不大,这无关才华,只是个时机的问题。如何接触目标客户,如何吸引媒体注意都是问题。我还记得签商铺租约的时候,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我日后该怎么按时交租金呢?我的事业并没有一炮而红,而是完全靠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积攒起来的。

最近,Vera获得了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 颁发的“年度最佳女装设计师奖”,但是你看见她的时候,发觉她是一个很低调、很谦虚的人。她说好歹自己已经买了几十年的时装,穿了几十年的时装,因此在设计和推广的时候,她会以一个成熟消费者的眼光来做。她喜欢普拉达(Miucia Prada)的作品,也喜欢玛尼(Marni)、桑德斯(Jil Sander)和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的设计,平时的穿着中,她会把这些设计师的作品与自己的设计混合搭配穿着。

婚纱设计家王薇薇

2008年奥斯卡颁奖礼上,电影演员Rachel Weisz身着Vera Wang设计的礼服踏上红地毯

她有两个女儿,女儿们对于服装的心态也成了她设计借鉴的资源。她说自己是从“11岁和14岁的女儿那里找寻时髦元素”。他说“我的小女儿已经拥有了雅皮的品位,大女儿更是个时尚专家了,最喜欢的品牌是马克.雅克布斯(Marc Jacobs)的‘马克’( Marc)品牌”。

现代设计师要求不仅仅对专业有研究,也要对方方面面的文化有很深刻的理解,她自己对生活方式、建筑、图书、明星等等主题都有强烈的兴趣,用这些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设计。她说“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个颜色,某个款式的事了,而是你如何把整个文化对设计师所施加的影响通过经验加以吸收、理解、分析、转化、表现、传播,最后转达给大众,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西方,她的影响主要还是在婚纱,她为全世界的新娘撰写了一本叫做《Vera Wang论婚典》的小册子,她在书中将打造完美婚典的小窍门倾囊而出。从“五种挑选完美日期与地点的方法”、“五条选择食物与饮料的建议”、“四个关于结婚蛋糕出人意料的事实”、“十八条选择婚礼花束的窍门”,以及“十六条关于婚纱必须知道的事”等等,不一而足。俨然成了西方人眼中的结婚设计百科全书。这样的设计师,也实在很罕见啊。

不过西方人恐怕没有知道她的中文名字叫做王薇薇的。

 

 

2008年12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今敏其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