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P
八宝如意塔
2P
连续几个月总是忙忙碌碌,不知疲倦,10月份以后在北京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今天又是刚回到北京......今天却感觉到了自己好累啊。出租车里照旧一路堵车,身累、心累~~~~
连续的不在北京,我的《西部行游记》也如我出京、回京一样,停停走走,扯不完,每当快要结束之际,却又离开北京而打断,今天终逢回京且在周末,就拿最后一站“塔尔寺”做为完结篇吧。虽然在塔尔寺拍得片子不多,但一篇还是嫌少,就出两篇吧----“建筑篇”、“人物篇”。

3P
我、雪、琳于10月7日早上抱着朝圣般的心态早早来到了塔尔寺,也许是来得很早,几次买门票都没有开始卖票,游人也很少,只有朝圣的藏民一如我当年印象中的那样虔诚......

4P 刚下车后就来到了塔尔寺正对的面的 山上,想领略一下日照塔尔寺。
自从高开了青海湖,离西宁越来越近时,天不蓝了,空气也不透彻了,总是迷漫着烟雾,也让我清楚意识到我已经离开了天高地阔之地,城市距离不远了,我们的行程也即将划上句号,心中是多么的不舍~~~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1357-1419)的诞生之地,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
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

5P
薄雾后初升的太阳照在寺庙的金顶之上,鸽子们脚踩黄金瓦,或者飞、或站,悠闲、自在非它们莫属......

6P

7P 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呈一线形,分别为:聚莲塔、菩提塔、多门塔、降魔塔、降凡塔、息诤塔、胜利塔、涅盘塔。
8P

9P
深秋之下,漫山黄叶为背景的大金瓦殿,在阳光照射下异常壮观夺目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 套兽和铜铃。
酥油花、堆绣、壁画被称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每年的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分别举行四次大的法会。 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

10P
从后山上拍的大金瓦殿背面的金顶...

11P
山、黄叶、经幡、大金瓦殿、鸽子......

12P
13P

14P

15P

16P 寺庙里有规定,不允许拍照,所以我们怀着虔诚和尊重,遵守了寺庙的规定,没有在殿内或者殿外拍照,只有在远处或者正殿外拍拍远景或者建筑一角等。
而塔尔寺的众多建筑除了大金瓦寺外,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咱就不详细介绍了,只能管窥蠡测的看看、拍拍、说说了,哈哈~~~~

17P
18P 蓝天之下,吉祥如意~~~

19P 蓝天之下,还是吉祥如意的感觉~~~
20P
21P

22P

23P
24P 后山远望寺庙屋顶,呵呵,前面看了,后面也看看。
25P
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俗称喇嘛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相传宗喀巴于1357年藏历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别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他一生中的著作达170多卷。
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1379年,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注:有关塔尔寺的文字介绍,来源与网络搜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