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巴洛克音乐节中央音乐学院管风琴羽管键琴国家大剧院 |



父亲节的礼物-巴赫家族作品音乐会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6月16日,10:30
节目单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作品565)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曲
G弦上的咏叹调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曲
小号:陈光,管风琴:沈凡秀
D大调协奏曲(作品972)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曲
小号:陈光,管风琴:沈凡秀
管风琴四手连弹《g小调赋格》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 曲
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
马尔切罗 曲
双簧管:Rafael Palacios,管风琴:沈凡秀
小交响曲(片段)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 曲
《四季》 (片段)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曲
人类灵魂的喜悦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曲
曲目介绍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作品565),是巴赫(1685-1750)著名的管风琴作品,为管风琴演奏家举行音乐会是的保留曲目。青年时期的巴赫,曾步行200英里到吕贝克向当时的管风琴大师布克斯特胡德学习管风琴的即兴演奏。年迈的布克斯特胡德(1637-1707)十分看重巴赫的才华,想进一步教授他管风琴演奏知识,但根据当时的习俗,这种师承关系只存在于翁婿之间,所以早已有意中人的巴赫就不辞而别。但一年后,他得知自己尊敬的老师布克斯特胡德去世的消息后,感到十分震惊,就写下来了这部旷世之作。作品以强烈的震惊开始,表达巴赫对老师去世的悲痛与怀念,之后进入赋格部分,巴赫把从老师布克斯特胡德哪里学来的演奏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以致于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管风琴演奏是芬兰西贝柳斯音乐学院管风琴教授Ville
Urponen。
G弦上的咏叹调,是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第二乐章主题,创作于1727年至1736年之间。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由于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管风琴与小号版的《G弦上的咏叹调》将给观众带来别样感受。演奏由中央音乐学院小号教授,同时兼任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乐团小号首席的陈光老师与沈凡秀教授联袂。
D大调协奏曲(作品972),是巴赫根据维瓦尔第作品改编的小号作品,使用的是巴洛克时期盛行的高音小号演奏,是体现现代小号演奏家演奏水平的极佳作品。由中央音学院小号教授陈光与管风琴家沈凡秀演奏。
管风琴四手连弹《g小调赋格》,这部作品收录在莫扎特钢琴曲集中,为人们所熟知。尽管在莫扎特生活的年代,钢琴已经初见端倪,但大量的使用仍是钢琴的前身羽管键琴和向钢琴逐渐过渡时期的一种强弱键琴,以及管风琴。所以原汁原味地再现莫扎特纯净的心灵,管风琴的四手联弹别具一格。由芬兰西贝柳斯音乐学院管风琴教授Ville
Urponen和中央音乐学院管风琴教授沈凡秀珠联璧合。
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亚历山德罗•马尔切罗(1684-1750)为双簧管、弦乐器和通奏低音而作。巴赫十分尊重这位以自己同龄的意大利作曲家,曾将他的这部双簧管协奏曲改编为无伴奏的键盘乐器曲(BWV974),发表在巴赫全集42卷中。就职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比利时巴洛克双簧管演奏家Rafael
Palacios 与中央音乐学院管风琴教授沈凡秀让我们体验典范的"自然而优美的变化"。
小交响曲(片段),是巴赫第三个儿子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1714-1788)的作品,这位享有“柏林的巴赫”美誉的巴赫之子,曾多年担任腓特烈大帝的宫廷羽管键琴师,同时也是一位古典主义时期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今天是父亲节,由比利时双簧管演奏家Rafael
Palacios执棒清馨巴洛克乐团演奏儿子献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小交响曲(片段)。
《四季》
,是维瓦尔第脍炙人口的著名作品,由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家谢昊明与清馨巴洛克乐团倾情奉献。
人类灵魂的喜悦,是巴赫富于哲理的伟大作品,由管风琴家沈凡秀与清馨巴洛克乐团作为父亲节的礼物献给热爱音乐的朋友们。
< 前一篇Brizi与清馨巴洛克乐团音乐会(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