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盛静斋
盛静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6,182
  • 关注人气:8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潘风的篆刻艺术(图文)

(2009-04-02 12:06:30)
标签:

苏州日报

潘风

篆刻艺术

盛静斋

莲风堂

文化漫谈

文化

分类: 静斋艺谈

潘风的篆刻艺术(图文)潘风的篆刻艺术(图文)潘风的篆刻艺术(图文)

潘风的篆刻艺术

潘风1966年出生于一个颇具书香的“小桥流水人家”。爱上篆刻艺术,是20来年前因为他的画家阿姨的作品急需加盖一方印章,潘风知道后,竟找了把削笔刀自己动手刻了起来。这一刻,就一发不收,自此开始了篆刻艺术之途,如今已成为一个颇有造诣的篆刻艺术家。

潘风的篆刻进步之快,正是从小得到家庭的艺术基因滋养催化的结果。不出三、四年,其作品即已在全国印坛崭露头角,接连地入展第二、第三、第四届“西泠印社全国篆刻评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篆刻展”,并获《中国书画报》主办的“育才杯”全国篆刻一等奖等。且频频在《中国书画报》、《新闻报》等报刊杂志上亮相。我市的一些书画名家爱其艺,先后请他治印。一些青年朋友则慕其名登门拜访。20来年的“人刻石,石磨人”,刻出了气度,刻出了刀石之美。也磨出了见地,磨出了心性之美。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始终保持着谦恭和进取。

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是传统,更重要的是来自作者人格的力量和道德修养唤起的真情涌现,是作者的心性气质、秉赋修养的综合投入。其作品就象一面镜子,照见的正是作者自己。古来成功的名作,都是作者“自家须眉”,我性我情,方入神妙。因此,潘风除了学习前人高妙的技巧,学习前人的创造精神,更将取法古人今人,看作是思索、寻找、建立自家语言的过程。故而,他的作品有汉印的端庄、明清流派的灵动,又得乃师张寒月之朴实、周玛和之爽直、马士达之正大。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对别人的借鉴学习中始终不失本色自性,不受时风的左右、师法的束缚。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动因静显,静因动深。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要旨。潘风悟得此中深意,善于在创作中以静造型,以动取势。常常在横平竖直的静谧中出以斜侧流走的曲折来营造出一种体现阴阳动静、相反相成的机趣。十分重视对意境情势的主动唤醒,同时对运刀时手指帖杆的微妙反馈作出综合应变。所以其运刀能在率意中不失精微,雄健而不失清雅;其布局能在平直中蕴含变化,简练中包藏丰富。在局气开阔、干净利落的运作中展现出他“端庄洗练”的个性风貌

他认为,篆刻之所以能达到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其要点在于刀法和章法的奇妙合运;他说篆刻的章法相当于绘画的构图、书法的布白。主要是字与边框的安排,以及印面文字的合理组织排列,或疏密虚实、或欹正呼应,使之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而篆刻的刀法,一要有厚重感。是指用刀要有力量,有生气。二要兼具笔意刀味,有轻重顿挫的变化。三是要有金石气有凝练苍朴的金石铸凿的质量感。此外,他非常重视印侧边款与印面的相辅相成,他认为边款是篆刻艺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看他的边款,常常切点当划,下刀自如,简洁利落,富有刀味。行进中以时断时连,在节奏的起伏跌宕中体现气息的贯通。使印面在边款的衬托下,如牡丹绿叶,相得益彰,耐人寻味。

20的印风印外的陶冶,潘风造诣已然不同凡响。愿保持这样精进不已的良好状态,创作出更多赏心悦目的作品。

                                      2009年3月

                                      盛静斋于莲风堂

 

 

         潘风的篆刻艺术(图文)

 

 

          潘风的篆刻艺术(图文)

   

 

          潘风的篆刻艺术(图文) 

 

          潘风的篆刻艺术(图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