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6要素:求知欲、想象力、好奇心、创造欲、批判精神、健康人格。
世间所谓的“成功”,无非是财色名利的占有、享受。如果只是对生老病死的变相逃避,就依然无助于我们内在的充实、平静與安祥。
境由心造,境随心转。不论环境好不好,不如心境好上好。
不以人蔽己,更不以己蔽人。是谓独立精神、健康人格。
敢于自以为是,更勇于自以为非,方得日日进取,生生不息。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为学患无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抓基因方能得硕果,把大局方能定全局。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把心灵的成长摆在知识的增长之上的教育。
一面突破,全局生机。有所不为,方可有所作为。
“艺如其人”,必先“其心过人”。
天上风云本刹那,世间成毁何需惊?
少儿书法成人化,成人书法稚拙化。其“少年老成”“返朴归真”,是皆“心手两忘”耶?
凡事不贵能为,而贵其难为;不贵十之、一百之一,而贵其唯一。
与其执着、夸大中锋的划一刻板,不如探究运笔执使、线质墨效的多样與可能。
全面优化,秉持本色,继创一如,则与日俱进。偏而失本,学而不用,继而不创,則不废亦病。
我们最大的恐慌不是年龄、学历,而是日趋减退的进取心、求知欲,和早已褪色的少年梦想、拿云志气。
只重课本知识,不学待人接物;只知考虑自己,不懂感恩他人。這樣的所谓高分数高学历,決然不会有所謂的成功与幸福。
揠苗助长,让规矩束缚了方圆,其結果必定华而不实、老大无成。
悟道开慧是一生成功的先机,心志学识是所有本领的根本大法。
四分心量、三分学识、三分技艺,方可能出手不凡,决胜未来。
压力能产生动力,同时也产生反作用力。
习惯了等待和应付,习惯了“他导式”和“管教式”,这就是“输在起点”的學習。
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什么不能乐作舟呢?
最荒唐的教育是攀比;最低能的学习是照搬。
童言无忌遭到呵斥,于是孩子们就失语、盲从、随大流。
我们的认识源自提问方法,如果方法有误,那么答案必然变形。
我们的提问仅局限于我们的境遇,故所谓的定理法度同样会阻碍我们的认识。大智若愚。自作聪明者蠢。
突出掌握接受,于是学会了技术;重视探究发现,于是养成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