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父乙觥兽角来源探讨
标签:
杂谈 |
上海博物馆X父乙觥 (商代晚期)是一件器形和纹饰都很别致的盛酒器。觥盖前端为一昂首兽首,器身还有牛首,小龙,小蛇以及凤纹等动物造型文饰。兽首造型似包含牛面,兔耳,有关兽角来自模仿长颈鹿之“假说”本人认为值得商椎。
http://s14/small/4bb1282bg80bce830a4ad&690
最早提出兽角可能模拟长颈鹿角的是上博老馆长,德高望众的马承源先生,并被博物馆的老师和志愿者接受。据说当年他在动物园拍下了长颈鹿的角作过比较,发现非常相似,及此作出判断。本人从地理生态和中国古生物学的角度认为中国从未生活过野生长颈鹿,所以商代工匠模拟长颈鹿角之说并不准确。
(1)
(2)
因为本人认为兽角来自长颈鹿说不可靠。对于兽角的来源,本人觉得来(1)自其他物种的小鹿或其他未成年的有犄角的家畜是可能的; (2)来自对爵的column的模仿也据可能;(3)出自工匠对“祥兽”的想象,比如类似麒麟。
题外话:
长颈鹿也是从“短”脖子的鹿进化出来的,关于它脖子的进化是生物进化学中一个有趣的话题,目前有两个学说: (1) 达尔文的“被动自然选择压力”, 受外界环境的压力,长脖子的长颈鹿可以吃到更多的树叶,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因而进化出来。――经典遗传学理论。(2)拉马克的“主动进化”,长颈鹿为了生存,必须取高大的树木上的叶子充饥,为此它们就需要特别的努力伸长脖子,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长颈鹿的脖子就逐渐长起来了。——符合表观遗传学理论,获得性进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