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游 洛
带
图.文/灰妹儿
大假的第一天,游过黄龙溪,却意犹未尽,私下里老盘算着下一步的前进方向。无奈天公不作美,一连几天阴雨绵绵,温度也随之下降了不少,心有点泛凉。惦记着重庆的妹妹,说是2号出发哪,不知道是否出行,但愿他们能玩得顺利和开心。
缩在家里毛焦火辣的,一不留神,就过去了四天,心那个急啊!5号,打定主意要出门溜达了。五、六点,正睡眼迷离,将醒不醒时,天又降下瓢泼的甘霖,淅沥哗啦,敲打着雨棚。成都多夜雨,要下就赶紧下,下完了偶好赶路呢!偶在被窝里这样想着。
“嘀呤呤……”的声音有点震耳。“姐姐,下雨了,去不了了吧?”同城的妹妹在电话那头问话。“这个雨,一会就停了。”我直接替老天爷爷回答了。果然,八点半左右,雨歇了,天放晴,路虽然湿着,可天空却不再飘飘洒洒。九点,偶收拾停当,精神抖擞地冲上了公路,哈哈!谢谢老天爷爷的厚爱。
洛带,成都东郊的一座古镇,很久很久以前是成渝古道上物资西进东出的商贸重镇,它始建于三国蜀汉时期。
洛带的由来,相传为三国蜀太子刘阿斗在游玩八角井时,一不留神就将身上佩戴的玉带滑落在了井中,任怎样打捞,终究还是两手空空,失望而归,由此,得名落带,以后,又经过演变,就成了今天的“洛带”。
据相关资料介绍,洛带古镇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建筑物大多为晚清与民国时期的风格。镇上居民客家人有2万多,占全镇人口八成以上。这些客家人的先祖,大多是当时“湖广填四川”时来此定居的。
由于人多,同化的速度慢,所以至今那里还完整地保留着客家人的方言、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是几百年来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只可惜,偶每次去得都不是时候,没能亲眼看到过。
建筑精美而又独具特色的几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以及凤仪馆、博物馆、洛带公园、基督教堂等古建筑是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尤其是现存于洛带镇上街的“广东会馆”,乃是四川客家建筑中的杰作,被称作是“西部客家第一镇”的标志性建筑。
广东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总占地三千余平方米,是目前四川境内保存最好和面积最大的一处客家聚会、议事的场所。它的主体建筑为一四合大院,院内由前、中、后三殿和左右厢房构成。其中,后殿为二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屋顶覆盖以黄色的琉璃筒瓦,两侧有高拱曲起的风火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凌风欲飞和古朴庄严之感。馆内还保存有多幅楹联。这些楹联,既有对先人艰难创业的感怀,又有对故乡山水的幽思,其中一幅上书:“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每到腊月和初春时节,会馆内的二楼屋檐下悬挂着密密麻麻,整齐有序的腊肉、腊肠、熏鹅等令人垂涎的腌腊制品,显现出一种客家源远流长和兼收并蓄的相融文化。同样,其建筑也或多或少借鉴或者叫做吸纳了西蜀风格,放眼观之,亲切而又独特。
江西会馆又叫万寿宫,门外,立有一块“万寿宫”的牌坊,牌坊后是一大戏台,戏台前是个大院坝。院坝中,竹椅木桌,拙朴自然,人们或看戏,或品茶,或养神、或谈古论今,热闹而散淡,馆内布局也分前、中、后三殿,与广东会馆基本相似。会馆由江西赣南移民在乾隆年间集资修建。会馆小巧玲珑,雕梁画栋的回廊、屏风和院落,与露天大戏台相辉映,显得精致而又大气,厚重而又随意,使人过目难忘。
走进古镇,青石板路幽幽地在脚下延伸,大红灯笼招招摇摇地悬在屋檐,街道两旁商号林立,平房与木楼参差交错,古色古香,整洁亮丽,一条清澈的水流在阳沟里顺街而下供人们洗漱烹煮和洒扫庭除之用。古镇由一街七巷组成,入夜,主街山门和七条巷子的栅子门一关,就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封闭的防御体系,外人很难进入。
明清以来,洛带已成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相继迁入的有广东、湖北、江西、陕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由此使得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
客家人常使用一种叫客家话的方言,这种方言里保存着一些古汉语的音韵,洛带人称其所讲方言为“土广东话”,既为掺合了本地语言后的一种“改良”广东话,但这种客家话又是与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梅县话一致的,比如穿衣,他们的话为“着衫”、下雨为“落水”等,算是乡音未改。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偶家住在川东南的隆昌,有个女同学,被人唤做“土广东”。她在学校说起本地话来,字正腔圆,回到家与家人说起家乡话,也地地道道,听她与家人对话,常把偶们搞得忽而九霄揽月,忽而五洋捉鳖,云里雾里的倒腾。她有时与同学吵架,急了说上一句“外语”,无人能懂,被骂的人一时就楞在那里目瞪口呆,还不了嘴。多听得几次,咱也鹦鹉学舌地收获一句:“叼呢啊咪特唔啊戛”,估计其意不会很雅,至今不敢找人翻译。
洛带古镇保存着较完整的客家文化,走入其间能感受到浓郁的客家传统气息。上班累了,到那里去坐坐走走,恰似下午四、五点来那么一杯茉莉花茶。
(特别说明:那拍得的客家建筑物图片忽然找不到了,怕没法交差,只好拿下面的东东来充数了。
)
“伤心凉粉”是广东会馆最有特色的小吃,看,窗口很拥挤吧?现在还不到午饭时间,过会,就会排起长队。

偶们每人原本已经吃过两碗,正撑得不想动,妹夫感觉还不过瘾,又用簸箕端来六碗,三二得六,每人还得再接再厉,继续整两碗。偶望着六个土碗发愁。后来,偶心一横,捧起一碗,可还是发愁;再后来,偶皱着眉头以惊人的毅力基本完成任务,二加二等于四,一合计,每人吃下四碗。这是女英雄灰妹儿和她妹妹的壮举啊!

野菜粑粑很诱人,可惜肚子装不下。

各类新鲜小食品正向游客抛着媚眼

大墙上的浮雕

客家人与水有不解之缘,这些是用石头凿成的各式各样的水缸。








一条水沟顺街而下,客家人数百年靠它滋养,现如今,大概还能发挥灭火和清洁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