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了暮春时节。古代的诗人感叹春天的逝去,会纷纷作一些怀春的诗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杜牧先生为我们奉献的一首作品。
诗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中描写的是诗人踏青,途中遇雨的情节。“欲断魂”三个字,使游人的欢愉之情,狼狈之像,跃然纸上。
杜牧先生是当时最为落魄的诗人之一,为了生活,他到气象局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因此,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气象资料。
清明正是农忙的季节。先民们,通常会在这一天去祭奠一下自己的先人。祈求先人的在天之灵,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大家都能吃饱饭。同时也给先人邮寄一些散碎银两,让先人们不至于软囊羞涩。这几天也是阴间银行最为忙碌的日子。
根据坊间传闻,国有的几大银行,正在同阴间的银行接洽,准备设立阴阳“一卡通”业务。跨行查询的手续费用,十分的高昂。只是在利益分成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还没有达成最后的协议。
有个二流子诗人,对这种赚死钱,死赚钱的行为,非常地愤慨,酒足饭饱之后,也写了一首诗。
诗曰:
山南山北有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化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暮狐狸眠冢土,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位诗人酒仗悚人胆,愤怒地鞭挞了阴间的贪官,大肆克扣死人钱的行为。实在是胆魄过人。也不怕死了以后,被阴间的官僚穿小鞋。
据说阎王爷看到这首诗后,十分地震怒,立即召开了阴间的“人大”全体会议,通过了一项法令。千百年来从未收费的奈河大桥,从此开始了单向收费。一句话,许进不许出。法令开始生效以后,过了奈河桥的人,很少再有人回来。根据我的判断,大约是大家身上带的钱,都不够交纳过桥费的。
叹息:现在是人难做,做人难,做穷人更难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