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35):救救不该消失的课文

(2007-09-10 13:04:54)
标签:

文学/原创

往事回眸

分类: 散文

 

救救不该消失的课文

 

    最近,我在新浪网看到了一整页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消失的课文目录”,其中那篇茅盾写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引起了我极度的不安。因为我对这篇课文特别有感情,因为是这篇课文带我走上了文学之路。

    那是好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我还在念初中。有一天,班主任苗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市教育局正在搞教育改革,重点是培养“小老师”。学校准备让我给同学们上一堂新课,课文就是《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我点点头表示接受任务。

    晚饭后,我按照苗老师教我的办法备课。先是熟读课文;接着,在教案上画了一张印刷所的方位图和一张按课文开头、经过、结尾三部分展开的事件表;最后,在字典上找出课文生词的读音和词义,把它们一一标注在课文上。全部过程,耗时30分钟。搞完后,倒头就睡,一觉睡到大天亮。

    第二天上语文课时,教室里坐满了同学、各级领导和校内外的老师,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我真有点却场了,讲话也结结巴巴的。这时,我看见了站在教室门口的苗老师,她朝我做了个“加油”的动作,我马上恢复镇定,滔滔不绝地上完了我出生以来第一堂语文课。后面几天,学校安排我给同年级其他几个班的同学上《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再后来,市教育局又安排我走出校门,给其他学校的同年级同学上《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

    就这样,我从《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起步,接着是读了很多茅盾的作品,接着是写作、投稿,接着是读更多的书写更多的文章,慢慢地走上了文学之路。记得,我在报刊发表处女作的时候,才15周岁。

    想到这里,我禁不住又看了一眼那张目录。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鲁迅的《一件小事》、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冰心的《小桔灯》等课文赫然在目。它们是我们青少年时代的朋友,它们给过我们文化的启蒙、人生的启迪,它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闪闪的红星”,它们是不该消失的课文。此时,我的心在呐喊:“救救不该消失的课文!”

(2007-09-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