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裁缝
文裁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938,631
  • 关注人气:40,9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确实很曲折: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一步烂棋吗?(图)

(2019-06-16 18:43:18)
标签:

文裁缝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

李世民

李渊

分类: 新历史

武德九年(626年),太子与秦王之间的战争,终于到达了顶点。在这个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双方各出奇招,照这个势头发展,估计用不了多久,秦王和太子就要亲自上阵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

这一年的三月,在太子府的一场家宴中,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并在对方的酒里下毒,导致李世民吐血“数升”。后来,当听说李世民中毒后,李渊亲自去探望,并且痛哭流涕了好久好久...

经过这件事情,李渊算是看明白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之间,已经到了水深火热、你死我亡的地步了。因此,李渊做了一个超级大胆的决定。


武德九年(626年)四月,李渊颁布诏书,他让李世民带领兵马撤出京城,移师至洛阳,在那里行天子旗帜,统治陕州以东地区,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此命令一出,李世民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件事情对于他而言,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馅饼呀。他毫不犹豫,连装模作样的推辞都省了,开始调动自己的兵马,准备第一时间动身了。

可见,这次“毒酒事件”,到底是李建成谋杀弟弟,还是李世民自己演的“苦肉计”呢,我们真的不好说。

当然了,对于李渊的这个决定,李建成的阵营震惊不已。要知道,这根本就是放虎归山、纵龙入海呀,岂不是永留后患?天高皇帝远,要是李世民在洛阳发展势力、招兵买马,到时候振臂一呼,凭借他的战功和威望,岂不是天下响应、轻松自立为王?于是,李建成与李元吉同时进宫,他们要劝说父亲收回成命,继续把李世民留在京城里。

说实话,不用这两个儿子来劝说,李渊自己也已经后悔不已了。

要知道,李渊虽然是一个仁慈的爸爸,不希望儿子们为了家业,手足相残、以死相搏。但是,他还是一个皇帝,更不忍心看见国家在自己手里被分裂,如果李世民去了洛阳,就有可能建立一个国中之国,这就是分裂大唐王朝了。

诚然,自己活着的时候,李世民可能会偃旗息鼓、低调为人,但是自己百年之后呢?谁能保证李世民不会率军造反呢?到时候就不是手足相残了,那就是百万、千万颗脑袋同时落地的人间炼狱了。

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可以预见的未来。因此,李建成等人刚刚劝诫,李渊就顺坡下驴消停了,他第一时间收回成命,还是把李世民留在了京城,让自己的二儿子空欢喜一场,继续这样不清不楚下去了。

殊不知,就在这个时候,为了“回敬”太子,李世民突然发难,他状告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与人通奸,对象就是父皇的宠妃尹德妃、张婕妤,他们合谋在一起,彻底给父皇戴了一顶绿帽子!

要知道,当看见这个罪状后,李渊的第一反应,不是所谓的“愤怒无章比”,而是“莫名其妙”。这个原因很简单,李渊清楚地知道,后宫等级森严且人多眼杂,自己的妃子再寂寞难耐,也不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情。退一万步说,如果自己的妃子真的干出了这种苟且之事,那也应该由宦官、内臣检举揭发,轮也轮不到李世民。对于这种罪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当堂对质。既然要当面陈述,李世民必然要举证,要拿出所谓的“证据”。但是,如果李世民能拿出证据,李渊就可以说他窥视后宫、图谋不轨;反之,要是李世民拿不出证据,这就是栽赃陷害,而且还侮辱皇帝,李渊更可以用大不敬的罪名,把李世民彻底打入地牢。

因此,只要当堂对质,不管审讯过程如何,李世民看起来都将必败无疑!

在太子的强大攻击下,连这种下三烂的招数都用上了,李世民真是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了。

真是这样吗?

李渊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这盘看起来“自投罗网、自寻死路”的棋,实际上是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壮举,更是一个调虎离山之计,为的就是调动李建成和李元吉,让他们前往玄武门,好发动那场永载史册的政变。


好吧,这一切故事的缘由,还得从头说起。

武德九年(626年)五月,李渊收回了成命,他让李世民空欢喜了一场。这场太子与秦王之间犬牙交错、势均力敌的棋局,只能继续对峙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边境的一场癣疥之疾、无关大局的战役,却彻底打破了这个僵局。

原来,北方发生战火,突厥铁骑围攻乌城,一时间边境狼烟四起,乌城守军被困多时,请求朝廷增派援军。

要知道,这个乌城,它位于今甘肃武威境内,只是唐朝防备北方少数民族的众多军事据点之一,地理位置也不是特别险要,且敌军入侵的人数也不多。因此,说句难听点的,跟朝廷的战役比起来,这个小据点根本不值一提,丢了就丢了,大不了以后打回来便是。

但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据点,居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甚至震惊了整个朝野,还彻底改变了唐朝的整个历史!

原来,在乌城这个问题上,李建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在他的不断上疏下,李渊接受了太子的建议,他让齐王李元吉带兵出征,支援乌城。

李渊的这道决定一经颁布,秦王府立刻炸开了锅。要知道,对于这些人而言,这根本就不是去打仗,而是携手去鬼门关;这也不是什么出兵的圣旨,根本就是自己的催命符!

原来,作为统率大军的主将,李元吉拥有调拨天下兵马的权力,更是可以调遣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参战,且这些人根本不能拒绝。因为一旦抗拒,就是在违抗圣旨,杀你没商量。可见,李元吉就是要利用出兵作战的机会,将秦王府的这些战将一网打尽,全都送到阴曹地府里。

要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局瞬息万变,主将随便找一个由头,就能说你不听指挥,打了败仗,就能将你就地正法;或者是给你几百“老弱病残”,让你跟几万敌军死磕,不信你不死!因此,这些人只要上了战场,就必死无疑了。

更主要的是,等这些战将一死,李元吉胜利回京的时候,随便找一个由头,就说这些李世民的战将不听指挥,如此一来,秦王自然脱不了干系。反正人都死了,还能爬起来对质不成?要是打了一个败仗,那就更简单了,直接说秦王通敌卖国,他的战将就是“证据”,虽然已经被就地正法了,但看你秦王如何解释!

总之一句话,只要上了战场,你们就算彻底完了。

可见,这条计谋真是太歹毒了。要知道,李世民在与太子的对抗中,之所以能身处劣势,依旧可以游刃有余、伺机反击,就是因为本方板凳够硬,自己的阵容水平也足够高。但是,李建成这招“一勺烩”的计策,则让秦王府的人全都蒙上了一层“死亡阴影”,大家全都不寒而栗、无计可施。

当然了,这么重要的信息,不可能是皇帝颁布后,秦王等人才知道的。实际上早在皇帝撰写圣旨前,东宫一个叫王的宦官就跑来将这个重要的消息告诉了李世民。

由此可见,虽然在这场殊死博弈中,两个阵容都在发展势力,都在拉章拢对方的人,但是在争取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的阵容显然更成功。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情报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玄武门之变的实施。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这个情报错误,或者是半真半假,那么李世民就不会贸然采取这种最为极端的办法。

反之,如果这个情报完全正确,那么这个泄露情报的王,肯定是东宫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更是一个永载史册的人物。因为他的这一次泄露,彻底成就了一段血泪史,也成就了一个帝王的千秋霸业。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世民惊出一身冷汗,他立刻让长孙无忌召集众人,让大家一起商量办法,共谋对策。

实际上,早在很久以前,秦王府内就研究出了一套采用军事手段、极端夺取最高权力的办法,只是李世民不同意,或者是认为时机不够成熟,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坚决不采用这套方案。

可是现在,就是“万不得已”的时候了。

根据史料记载,在必须采用军事手段、拼个鱼死网破的情况下,李世民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仁慈”。他告诉大家:“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骨肉相残,是古今最大的恶行,我知道就要大难临头了,可我还是打算等事情发生后,再去讨伐太子和齐王,岂不更好?”

可见,李世民希望用“后发制人”的办法解决冲突。如果从“自卫立场”出发,那么骨肉相残的责任就不在李世民,因为他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于是,看到李世民犹豫不决,其他的将领们都不干了,大家挨个说服李世民,并彻底表明了自己“造反”的决心!

“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说这句话的人,叫作房玄龄。“大王股肱羽翼尽矣,身何能久?”说这话的叫作程咬金。“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撂挑子不干活了,要独自逃跑的人,叫作尉迟敬德。“无忌亦当相随而去,不能复事大王矣。”准备跟尉迟敬德一起逃跑、第二个撂挑子不干的人,叫作长孙无忌。最后,尉迟敬德告诉李世民:“且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余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这个意思是说:平时蓄养的勇士八百人已经进宫,行动已经开始,再无回旋的余地。

可见,面对这种众口一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局面,李世民也无法终止行动了。于是,李世民彻底退让了,他只能同意了。但是,进行这么重大的军事行动,李世民心里还是没谱,他决定先占卜一下,看看此次行动,是凶还是吉。

岂不料,就在占卜期间,李世民手下一位重要的将领张公谨,正好从外面进来。看见这幅场景后,张公瑾直接血灌瞳仁、怒不可遏,但见他把占卜用的龟壳抢了过来,扔到地上痛骂道:

“行占卜之事,就是为了解决疑难问题的,现在起义已经毋庸置疑了,还占卜什么!要是占卜的结果不吉利,咱们就要停止行动吗?”

一听这话,众将立刻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于是占卜也不搞了,大家把这些占卜用具全都扔了,随后商量军事计划,准备行动。

根据史料记载,李世民为了这次军事行动,一共准备了三个计划:

第一,在玄武门设置伏兵,直接袭击李建成、李元吉等人,这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直接将这二人“斩首”,永绝后患。

第二,如果玄武门刺杀失败,就坚守玄武门,入宫控制皇帝。控制了皇帝以后那就简单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还怕大事不成?

第三,如果再不顺利,那就突围去洛阳,在那里揭竿而起,以“清君侧、讨伐逆贼”的名义率军起义,跟自己的父亲来一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

可见,得亏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成功了,要不然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又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血流成河。

当然了,虽然这个谋反的计划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可谓万无一失,但是,还是有一个超现实的问题,怎么能让李建成和李元吉听你的话,乖乖来玄武门受死呢?

这个解决的办法,就是我们开篇提到的“告密”。


要知道,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李世民的“野心”天下皆知,李渊当然也知道,所以为了大唐的千秋万代,李渊虽然没有痛下杀手,但是也要时不时地敲打一下李世民,让他不要那么居功自傲、觊觎太子之位。所以,不管李世民状告大哥什么,李渊也不轻易上当。

但是这一次,李渊却彻底地“中招”了。

对于李渊而言,李世民状告太子跟嫔妃有染,这件事情太荒唐了,太匪夷所思了,所以在短暂地思考后,李渊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答案,自己这个英明的儿子,他终于“糊涂”了一回。所以,李渊立刻下旨,让李建成、李世民第二天入宫,当庭对质,他准备看一场好戏了。

李渊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李世民看似是自投罗网、自寻死路,实际上是在釜底抽薪、调虎离山。他就是要调动李建成和李元吉去玄武门,好上演那场“真正”的好戏。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算来算去,李渊还是机关算尽,被自己的儿子装了进去。

当晚,得知李世民告发自己,让自己明天入宫解释清楚的消息后,李建成惊恐不已。他立刻连夜找到李元吉,兄弟俩要好地商量此事。

对于这个问题,李元吉想出的办法是:集合兵马,托疾不朝,以观形势。要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甚至可以说,这个建议将改变这哥俩的命运,甚至改变整个历史。

这个原因极其简单,假设太子李建成同意了这个建议,那么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就会彻底失败,不仅失败,还会为他引来杀身之祸。

要知道,此时此刻,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的时候,李世民的八百勇士已经到位,唐朝一代名将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张士贵(未来薛仁贵的顶头上司)等人,也已经进入了伏击的指定位置,且无法解除了。

如果李建成等人明天按兵不动,就是不走玄武门,那么对于李世民而言,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这次军事行动的。且因为李建成等人早有准备,他们的兵马能在第一时间攻打玄武门,甚至追杀李世民。

可见,如果出现了这种局面,这只“鹿”到底死于谁手,还真的不好说。

可惜的是,对于李元吉的这条建议,李建成最终没有同意。他选择入宫去解释清楚,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成就了二弟最辉煌灿烂的历史。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那场永载史册的事件终于开始!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唐史》套装,京东满100减50!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16/d4f45bfbbe5041efa5ef3daa0f5bb9b1.p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