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裁缝
文裁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933,048
  • 关注人气:40,9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鸿门宴里的5个明白人(图)

(2018-11-18 20:11:06)
标签:

文裁缝

一口气

汉朝

张晓珉

分类: 新历史

  鸿门,是古代的地名,位于陕西省临潼东新丰街道鸿门村。

  根据《史记》记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这里的“谢”字,很多人误解为“谢罪、请罪”的意思。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刘邦为什么要来“谢罪”,这不就承认自己有罪吗?刘邦要是有罪,他还敢跑来这里面见项羽吗?

  所以,这里的“谢”不是“谢罪、请罪”的意思,而是“解释、辩解”的意思。刘邦要通过自己的巧舌如簧,打消项羽对自己的误会。

  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史记·项羽本纪》

  遥想当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实在没有想到,我能够率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又在此地见到了将军。可惜的是,现在有小人在挑拨离间、散播谣言,导致您和我发生了误会呀。

  这番话,值得细细品味。

  虽然刘邦的这段话很短,但是纵观古今,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说辞之一了,因为在这短短几句话里,却包含了好几层的含义。

  第一,玩命叙旧,模糊敌我。

  对比糊涂的项羽,刘邦清楚地知道,当秦王朝灭亡后,他就应该跟项羽争夺天下了。但是,刘邦也清楚地知道,以项羽的智商水平,他还停留在那个共同反秦的历史阶段里,根本就不知道谁是他的敌人。

  所以,刘邦要通过这种叙旧的方式,模糊敌我、混淆黑白,以并肩作战的战友情为基点,以共同对抗秦国为目标,让项羽这个本身就糊涂透顶的人,继续糊涂下去。

  第二,阿谀奉承,卑躬屈膝。

  在张良的开导下,刘邦应该知道项羽发怒的真正原因。项羽愤怒的原因,是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丢了面子。所以在鸿门宴时,刘邦绝口不提自己先入关的事情,更是淡化自己灭秦的功劳,一口一个“不自意”,说自己万万没有想到,怎么就稀里糊涂地入关了呢?

  言外之意,话外之音,不言自明。

  刘邦的意思很明确,在灭秦这个伟大的事业中,自己就是一个配角,啥也不是的小人物。自己先灭秦的事情,完全是无心插柳之举,自己都没有想到,结果抢了主角的风头,真是罪过罪过。

  这马屁拍得,爽!

  第三,混淆利益,化解矛盾。

  咱们都知道,大家都在江湖混,如果有矛盾,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因为利益发生了冲突,造成了巨大的矛盾,必须拼一个你死我活。

  刘邦与项羽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面子”问题。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两大军事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最终大爆发的结果。所以,刘邦要掩盖这种利益的冲突,暂时淡化这段恩怨。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刘邦采取了避重就轻、化大为小的办法。他告诉项羽,咱们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是“小人挑拨离间”的结果,要是没有这些小人,咱们之间哪有矛盾呢?

  您看,明明是两个集团为了争夺天下、未来兵戎相见的“必然矛盾”,愣是让刘邦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成了“偶然冲突”。

  通过上面这三点,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刘邦这番鸿门的说辞,真的非常厉害。

  那么,刘邦的这番精心炮制的说辞,到底能不能忽悠住项羽呢?

  当然能!

  要知道,当听到刘邦这番精心准备的甜言蜜语、谦卑恭敬的说辞后,项羽当时就蒙了,他也彻底找不到北了。

  此时的项羽,他一方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尊心与虚荣感,另一方面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他感到对不起当年一起并肩战斗的队友,甚至准备补偿刘邦受到的委屈了。

  这里就有人会问了,这么讲,有什么根据吗?

  看看听完刘邦的说辞项羽做出的回答,我们就能知道了!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推出曹无伤这个替罪羊,就是要扔掉自己“不仁不义”的帽子,为自己开脱欺负兄弟、不明事理的“罪名”。这不是他内心忏悔的明证,这是什么?

  殊不知,项羽的这句话不仅道尽了自己政治上的幼稚,也将断送曹无伤的性命。因为,身为内奸的他,一旦被揪出,只能惨死了。

  此外,项羽虽然很内疚,但是他“何罪”之有,凭什么要主动“认罪”呢?消灭刘邦集团,本来就是自己最大的任务和使命,要是这都“认罪”的话,如何得到这个天下!

  不管您承认与否,从这一刻起,这个天下的主人,已经跟项羽彻底无缘。

  就这样,在对刘邦的话深信不疑后,项羽一方面因为自尊心得到满足而非常自傲;另一方面因为内心忏悔而非常愧疚。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下,项羽以东道主的身份设宴款待刘邦,开始了那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鸿门宴”。

  那么,在这场宴会中,我凭什么说,项羽是既自傲又愧疚呢?

  第一,关于项羽自傲的证明。

  咱们看看这场鸿门宴中的座次就能够知道答案了。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史记·项羽本纪》

  根据秦汉时期的习俗,当时座位的规矩是,坐西,面向东最尊贵;其次是坐北,面向南;第三是坐南,面向北;最次的是坐东,面向西。

  在这场鸿门宴中,项羽面向东坐,是最尊贵的座位;范增面向南坐,是第二尊贵的座位;刘邦面向北,是第三等的座位;张良面向西,是第四等的座位。

  这不合理呀!

  要知道,项羽是诸侯的总盟主,坐最尊贵的位置,无可厚非。张良是刘邦的一个小跟班,有座位坐就不错了,也就认了。但是,刘邦是什么人呀?他是讨伐军的第二号实力人物,灭掉秦国的大英雄呀,怎么着身份、地位都比范增强呀,怎么还不如范增呢?

  可见,项羽就是要恶心一下刘邦,让他坐在南面,不仅地位没有亚父高,还要称自己“败北”,给自己俯首称臣。他好自鸣得意一番,顺便出了心中这口闷气。

  一个座位排次,就把项羽的自鸣得意、骄傲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关于项羽愧疚的证明。

  对于这个问题,那个项羽的亚父,已经咬牙切齿、血灌瞳仁,恨不得自己能年轻三十年的范增,他最有话说!

  要知道,作为项羽军团里的首席军师,范增的眼界与心智远在项羽之上,这可不是一个好忽悠的主。他一定要杀了刘邦,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

  可惜的是,范增还是没有看透项羽,他根本没有明白项羽“大怒”的原因,也根本不会明白,当这个“白痴”自尊心和虚荣心得到满足后,他之前的所有愤怒,早就烟消云散了。现在的项羽对刘邦,更多的是“愧疚之情”。

  除了愧疚之情外,对于项羽而言——刘邦已经对我臣服了,如今的他,就是一条对自己摇尾乞怜、卑躬屈膝的狗。要是做得太绝了,连这么“效忠”自己的狗都杀,未来全天下的诸侯们,将怎么看待自己呢?

  因此,秉持着这种思想,哪怕范增玩命地使眼色,几乎把眼睛眨瞎了;哪怕范增一而再、再而三地高举自己佩戴的玉玦,示意项羽杀了刘邦,项羽依旧默不作声、不为所动。也不知道是项羽没看见,还是他压根就不想干。

  范增为什么举玉玦呢?因为“玦”的谐音是“决”,就是让项羽赶紧下“决心”,赶紧杀了刘邦。但是,项羽太让范增失望了。

  看见项羽不为所动后,范增气得直吐血,他借故走出大营,偷偷地召见了项羽的堂兄项庄。

  范增对他说道:“咱们的将军太心软,不愿意杀掉刘邦,待会你进去,先给大家敬酒,然后表演剑舞,伺机杀了刘邦。今天他要是不死,回头咱们都得完!”

  项庄领命后,立刻依计行事,说这里光喝酒,没啥意思呀,要不我表演一个节目,全当给大家助兴了。对于这个建议,项羽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于是,项庄开始舞剑,并且招招对着刘邦,准备伺机杀了他。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

  可是,项庄的计划却被同族的项伯搅黄了。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糊涂虫”,夜闯敌营,私通刘邦,泄露本方最高的军事情报,项伯理应被五马分尸,千刀万剐。结果,他还在一错再错,当看见项庄舞剑后,项伯就知道了这个小子的目的。他马上站起身来,要求一起舞剑,并用身体护住刘邦,使得项庄的计谋,始终无法得逞。

  我一直坚信,项伯此时此刻如此清醒,他非要当这个活雷锋,其根本原因——刘邦是他的亲家。他万万不能让这个亲家死在这里,要不然的话,自己的儿媳妇就没了!

  可见,刘邦前一个晚上,刚刚认的这个儿女亲家项伯,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呀。我们不得不说,刘邦的心理战术,真是相当成功!

  至此,因为有项伯的保护,项庄始终无法得逞,这场秘密的斩首行动,就被项伯这么一个内奸、糊涂蛋、亲戚给搅黄了。刘邦也躲过了他人生中最危险的一场浩劫。

  要知道,当时除了项庄与项伯“舞剑”外,这个鸿门宴里还有张良、刘邦、项羽、范增四人。这四个人中,张良是柔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刘邦是一个地痞无赖,武艺也高不到哪儿去。要不是项伯的突然闯入,玩命地护驾,估计刘邦早就人头落地了,也没有楚汉争霸的精彩剧情了。

  除此之外,在这场精心策划的“舞剑”行动中,除了一个人没有眼力见儿,看得津津有味,一无所知外,其他五个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知道这里出事了,居然出现了一场暗杀行动。

  这五个人都知道怎么回事,除了项羽!这位仁兄就跟傻子一样,除了看大戏,欣赏项伯与项庄的比武外,他啥也不知道!

  所以说,历史上大名鼎鼎、众人皆知的鸿门宴,就是张良、范增、项伯、项庄、刘邦这五个明白人,陪项羽这么一个糊涂蛋吃的一顿饭!

  仅此而已。

  节选自《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京东网、当当网,5折促销

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鸿门宴里的5个明白人(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