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精准预言杨贵妃被赐死的童谣(图

(2009-12-11 15:38:32)
标签:

童谣

预言

谶语

唐朝

杨贵妃

文化

  节选自《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

 

  题记:安禄山判唐,可怜白瞎了个杨美人儿

 

【谣谶】

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

人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

——《新唐书·五行志》

【释义】

燕市上的人都走光了,从函谷关出去的马没有归来。有人在山下遇上了鬼,玉环上裹系了罗衣。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中的一个枢纽和关键人物。他一手缔造了大唐的辉煌,又一手毁掉了它。

 

在唐玄宗统治前期,他励精图治,重用了像姚崇、宋璟、张说等一大批贤臣能士,从而创造出了封建治世那不可逾越的顶点——开元盛世。为此,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就说:“开元之盛,汉、宋莫及也。”不过,到了唐玄宗晚年,英明神武、博学多能的他却越发昏庸,好大喜功,沉溺声色,专事道教,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佞臣,从而搞得朝政日非。藩镇之祸和“安史之乱”,也正是于此时由他一手埋下,最终结束了“开元盛世”。

 

提到“安史之乱”,首先就不能不先说一下历史上那鼎鼎有名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据史书记载,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体型较为丰满,极为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我们的李白大诗人就曾如此称誉她:“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以为天仙下凡一般。她本来是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可是后来却让同样精通音律的唐玄宗给看上了。慢慢地经过一番周折,天宝四年她竟被唐玄宗封为了自己的贵妃,从此就正式开始了两个人的浪漫爱情史,同时这也是一段唐玄宗的堕落史。

 

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精准预言杨贵妃被赐死的童谣(图

 

唐玄宗李隆基像,出自明·天然撰《历代古人像赞》。

 

李隆基曾说“朕得到了杨贵妃,就如同得到了最好的宝贝一样”,可见他对于杨美人的爱重之情。李隆基曾组建过“宫廷乐队”,加以亲自指导和严格训练。对于像他这样很有才情的“艺术”型帝王,颇具才情的杨美人自然显得格外有魅力,仿佛知音。据说有一次,李隆基倡议用中原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五种乐器开一场演奏会,杨美人积极应和。当时她怀抱琵琶,李隆基则手持羯鼓,曼舞轻歌,昼夜不息,好一派乐此不疲的闲乐景象。就像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提到的:“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杨美人还是个击磬高手,李隆基为讨得美人欢心,还特意令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一时珍贵无比。

 

杨美人虽然自入宫以后严格遵循封建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也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艺术才华受到唐玄宗的百般宠爱,但是也曾因撒泼好妒、使小性儿而触怒过李隆基,以致两次被遣送出宫。但玄宗终抵不过对杨玉环的爱慕之情,又两次将其召回,并愈发宠爱。

 

然而,一个皇帝的家事从来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因为杨美人一人得宠,结果整个杨家都得以飞黄腾达,甚嚣尘上,“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番将安禄山走进了李隆基和杨美人的视野。

 

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精准预言杨贵妃被赐死的童谣(图

 

宠信番将图,出自明·张居正《帝鉴图说》,描绘了唐玄宗宠信安禄山之事。

 

安禄山这个人的出身很低,而且他还是胡人,但由于英勇善战且足智多谋,竟一步步爬上了军镇节度使的宝座。后来他进京面圣,由于他憨直的外表,颇得李隆基的欢心。后来他又认了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杨美人为干娘(可能确是因为杨贵妃没有任何子嗣的缘故),结果安禄山那肥胖笨拙的外表竟很是让杨美人高兴了一回。后来有一次,她在庆祝完安禄山生日的三天之后,又召他入宫玩。杨美人竟让人用锦绣做了一个包小孩的大包被,拿它把安禄山给裹得严严实实,还让宫女们用花轿抬着他逛悠着玩。李隆基听到后宫里欢声笑语,便好奇地问是什么缘故。左右的人就回答说是杨美人在替“禄儿”洗三日澡。李隆基于是亲自跑去观看,结果也跟着傻乐,最后赏赐了杨美人一些洗儿的金银钱,又厚赏了“禄儿”这个干儿子。

 

而从那以后,安禄山出入禁宫毫无限制,好像他真成了杨美人的亲儿子一样。有时他与自己的小杨妈妈竟然对坐着吃饭,更有时他通宵也不出宫。这样就很有一些丑闻传到外面,可是这李隆基居然也不起疑心。

 

安禄山很会讨巧献媚,他每次入见时,常常先拜杨美人,后拜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为啥,禄儿就回答说:“俺们胡人都是先母而后父。”李隆基曾经调侃禄儿的大肚子,问他里面都有些什么,安禄山就诙谐地回答说:“其他的啥也没有,只有一颗孝敬皇上干爹您的红心啊!”结果逗得李隆基哈哈大笑。尽管安禄山身体肥胖蠢笨,但是他在李隆基面前跳起胡旋舞来,却旋转自如,据说是“其疾如风”,很讨人欢心。

 

当时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宰相之位,认为只有重用那些少数民族的将领才不会威胁到自己,李隆基本人也认为胡将成不了大事,所以就多任用他们做军镇的节度使。后来,当安禄山得宠时,李隆基就把朝廷北方三镇的兵权都交给了他,所辖总兵力在十七万左右。而当时唐朝设在全国的军镇不过大小十几个,总兵力不足五十万,由此可见安禄山的实力已经非常雄厚。这还不算完,李隆基又下令让他做全国军马的总管,要知道马匹在冷兵器时代可是非同小可。

 

而李隆基就幻想着做自己的太平天子。他有一次暮气深沉地对高力士说:“朕老了,朝事都交付给宰相,边事都交付给边将,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由此可见其当时的麻木不仁,不过他到底也是力不从心了。

 

开元三十年(742年)的年初,有人在弘农左函谷关得到了一块宝符。这其实是一块有着赤文的白石,此赤文类似一个“乘”字,有人就给李隆基解释道:“乘者四十八,所以示圣人御历之数也。”也就是此宝符预言说李隆基可以当四十八年的皇帝。李隆基得宝自然大喜,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祥兆,从而亲自登上勤政务本楼,宣布将这一年改元为“天宝元年”。然而以后的历史发展却告诉我们,这却是大唐悲剧命运的开始。

 

也就是在天宝年间,两京地区出现了这样一则表现时政的童谣:“不怕上兰单,唯愁答辩难。无钱求案典,生死任都官。”大意是说:不怕入狱锒铛,只愁理亏答辩难。新贫无钱求案吏,生死如何都随官。以此可见世风日下。更有一个名叫李遐周的术士(也可能是道士),在都城长安玄都观的廊庑之间题写了这样一首谶言诗:“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人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当时的人们都不理解这其中的含义,不过仍有不少人对此怀有一种非常不祥的预感,所以此诗不胫而走。那时还有这样一则童谣在广泛流传:“假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同样,它也是让人一头雾水,不过人们很快就都明白它的意义了。

 

一向为安禄山忌惮的李林甫死后,便是杨美人的族兄杨国忠为相。杨国忠这家伙贪权误国,结果让安禄山有机可乘。他打着诛杀杨国忠、“清君侧”的旗号在范阳迅速起兵。这正是天宝十五年(756年)的事。本来这朝廷的防御力量也不弱,当时就有名将高仙芝率领的二十万之众把守着坚固的潼关,也就挡住了安禄山叛军西进长安的去路。可是由于杨国忠的逼迫和唐玄宗的轻敌,结果高仙芝被迫东出潼关应敌,后不幸全军覆没。这样,安禄山叛军就一路乘势杀入了唐都长安。

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精准预言杨贵妃被赐死的童谣(图

杨贵妃像,出自明刻《百美新咏》。

 

安禄山叛军一来,李隆基就只好带着自己的杨美人急匆匆地向蜀地逃去。众将士在太子李亨的怂恿下跑了百里多地就不跑了。他们先是杀死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后来又逼迫着李隆基下令赐死年方三十八岁的杨美人。无奈之中的李老头,只得就范,“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后人就将此变故称为“李杨情变”。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人们终于又想起了那两则预言。“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前句应该是说身居“燕”地的安禄山谋反之事,后句自然就是指高仙芝军的失败。而“人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当时杨美人被赐死的地方叫“马嵬坡”,“ 山下鬼”正是一个“嵬”字;据说当时高力士就是让人用杨美人自己身上的罗衣或者罗巾把她给绞死的,而杨美人的本名就叫杨玉环。关于另一则童谣,因为杨美人从前喜欢戴假髻和穿黄裙,这时候她一惨死,预言自然就有了着落。

 

一代佳人香销玉殒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也跟着宣告了终结。

 

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精准预言杨贵妃被赐死的童谣(图

 

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孔子竟然预言三百年后刘邦建汉

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神秘预言预测武则天代唐称帝

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秦朝灭亡三大预言<1>(图)

敬请关注秦朝灭亡预言<2>:阿房阿房,亡始皇 

 

全文阅读:

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卓越网

盗墓史迹:当当网城 卓越购物

绝版王陵:当当网 卓越网

绝版宝藏:当当网 卓越网

绝版古国:当当网 卓越网

绝版文明:当当网 卓越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