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为了孩子杂志
为了孩子杂志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9,456
  • 关注人气:8,6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贝健康】养子十法,中医传统育儿经(上)

(2018-11-16 17:01:03)
标签:

教育

图片

为了孩子

育儿

杂谈

【宝贝健康】养子十法,中医传统育儿经(上)
中医向来注重日常保健养身,早在汉代的《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了养护观点,在漫长的中医发展历程中,有不少值得借鉴的育儿养护方法。

“养子十法”是由宋代名医陈文中在《小儿病源方论》中提出的。陈文中曾在翰林医官院(宋代医疗的最高管理机构)直接为皇家服务。他精通儿科、内科,对小儿的保养发育、疾病诊治等方面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的“养子十法”简单易行,养护效果好,受到了历代医家的推崇。

顾名思义,“养子十法”就是十条关于小儿养护的方法,本期,我们先为家长解读前三条养护方法。


“一要背暖”
“养子十法”的第一条就指出宝宝的背部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宝宝的许多疾病都有可能是因背部受凉引起的。宝宝的背部毛孔较多,汗水常从这里排出,冷风也可以从这里吹入。宝宝背部受凉可以表现出很多症状,比如发热、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喘息、头痛、脖子痛、腰背痛、呕吐等,做好背部的保暖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宝宝出现这类症状。

暖背小妙招:

1. 夏季,不要给宝宝穿露背装,也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在空调房间内活动,尤其不要对着空调风口直吹。宝宝背部大量出汗后,家长可以及时用干毛巾擦汗。

2. 春秋季,可在宝宝的长袖衬衫、T恤外加上一件小马甲或薄外套,冬季则加上一件羽绒背心。

3. 秋冬季,容易出汗的宝宝在活动前可先在后背垫上一块吸水性好的薄毛巾,宝宝运动中产生的汗液都会吸收到毛巾里,活动后再把吸收了汗液的毛巾取出。保持宝宝背部温暖干燥,以免背部吹风受凉。

4. 冬季,宝宝可借助室内的取暖设备暖背,取暖时间以宝宝感觉背部温暖又不会出汗为度。

1)热水袋法:妈妈可先冲好一个热水袋,然后让宝宝钻进被窝,把热水袋也放进去。热水袋宜放置在宝宝后背上部附近,隔开一段距离,妈妈用手试探一下温度,以宝宝不会烫伤、热气又能不断地辐射到宝宝背上为宜。

2)浴霸法: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浴霸,可以把宝宝的颈部后背露出来,在浴霸下照射。照射时记得把宝宝的眼睛捂上,或者戴好眼罩,避免强光损伤眼睛。

3)暖气法:北方的家庭是有暖气的,妈妈可以让宝宝后背对着暖气片,坐在暖气前取暖,暖气旁不宜有窗,以免冷风从窗户缝隙中吹入使宝宝受凉。

“二要肚暖”

这里所说的“肚”泛指宝宝以肚脐眼为中心的腹部区域。中医认为“肚”是脾胃所在的地方。脾胃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帮助宝宝健康成长,所以脾胃功能正常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脾胃是很挑剔的,喜欢温热的环境。保持肚子温暖就是为了保护脾胃不受凉。

俗话说“肚无热肚”,如果妈妈们经常摸宝宝的肚子,就会发现宝宝的肚子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发凉的感觉。肚子不注意保暖,宝宝会表现出很多症状。比如肚子咕咕不停地叫,肚子疼,然后不停地拉肚子。受凉引起的拉肚子,大便一般比较稀,严重的像清水一样,气味不臭。看到这种大便,妈妈们要注意查看宝宝的肚子有没有着凉。

暖肚小妙招:
1)夏季,宝宝乘凉时不要袒露肚脐。
2)夏季,宝宝睡觉时,在宝宝肚子上围一个小肚兜。
3)秋季,给宝宝选择宽松稍长的上衣,并穿上长裤。
4)冬季,给宝宝穿衣时,注意腹部保暖,可以把棉毛衫的下摆塞进棉毛裤的裤腰里,避免宝宝肚子受凉。

“三要足暖”

古话道:“寒从足底生。”足在人体的最下面,中医理论认为“下属阴”,因此足部是非常容易遭寒邪入侵的。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的足部相对全身其他部位来说,温度是比较低的,冬季宝宝如果生冻疮,也多生在足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足位于肢体的末端,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发凉。中医经络理论认为,足部是许多经络交汇的地方,穴位众多,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关系密切。如果寒气由此入侵,就会引起许多症状,如尿频、尿床、腹泻、恶心、呕吐等。

 暖足小妙招:

1)夏季,宝宝下地行走必须穿鞋、穿袜,不能在室内光脚走路。
2)夏季,不要将空调、风扇的冷风对着宝宝脚底直吹。
3)容易出脚汗的宝宝应常穿干爽透气的小袜子,并在鞋内放入吸湿性好的鞋垫,避免足部潮湿。
4)冬季,白天可让宝宝通过增加足部活动来取暖,如原地踏步、行走或跳跃等。
5)冬季,宝宝可在临睡前泡脚。水温不要过高,以脚伸入水中感觉水温微烫但能承受为宜,每次泡十分钟左右,泡完后立即用毛巾擦干,并尽快进入被窝睡觉。
6)冬季,宝宝睡前可在被窝里放一个热水袋,把被窝温得暖暖的。
7)家长可用足底按摩的方法加快宝宝足部气血运行,达到暖足的目的。

一般可选择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宝宝足背微微弓起时脚底凹陷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涌泉穴,人们也常把此处称为脚心。

刺激涌泉穴的方法有两种,都很简单易操作:一是妈妈用手掌靠近小指一侧的边缘在此处来回摩擦,速度要快,以妈妈手掌和宝宝脚底的皮肤微微发热为度。二是妈妈用双手的拇指按揉,微微用力,边做边观察宝宝是否可以耐受,每次持续数分钟,如果宝宝不能耐受则立即停止。


文/薛征
以上内容选编自《为了孩子》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