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23,420
  • 关注人气:35,6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失独”家庭悲剧 你会不会想要二胎?

(2015-07-20 21:27:54)
标签:

杂谈

7月19日,杭州一对老夫妻在独生女去世百日祭当天疑似自杀,一人跳楼、一人服药。“失独”再次成为公众热议话题。据了解,如果生育水平变化不大,中国的单独二孩政策对缓解“失独”问题的影响比较有限。即使马上调整现行生育政策,且能得到民众积极响应,“失独”问题恐怕也要到2025年才能开始缓解。


《凤凰周刊》特约撰稿/王广州


2015年5月初,来自河北、辽宁等多地上千名“失独者”在国家卫计委门前聚集,要求政府兑现“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承诺。随着“失独”家庭不断增多,“失独”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然而,目前对于中国“失独”家庭的规模及其变化发展尚无官方统计数据。这些数据的缺失或将影响中国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解决“失独”问题的能力。


以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我们通过计算机微观仿真方法得出的预测结果显示,在现行生育政策下,2050年全国独生子女总量将在3亿左右,每年新增死亡独生子女的总量将由目前的9.5万上升到2050年的56万左右,累计死亡独生子女将超过1184万。如果把累计曾经死亡独生子女数量近似看作曾经“失独”家庭数量,也就意味着,中国累计“失独”家庭数量在2050年将超过千万。


这一具有警示意义的研究表明,由于人口政策的效应有滞后性,中国“失独”家庭的数量远未达到峰值。


面对“失独”家庭悲剧 <wbr>你会不会想要二胎?

“失独”数量难有定论


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此外,2005年还进行过一次1%人口抽样调查。但统计独生子女与“失独者”规模却是一个学术难题。比如,如何确定统计口径就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失独”家庭并不是一个与统计口径特别吻合的概念。统计学中的“失独”可以定义为,终身曾生一个孩子、现无子女,今后也无子女的夫妇。但曾经生过两个孩子且先后死亡,是不是也应该算是一种“失独”?此外,还有的学者将“失独”定义为无论独生子女多大年纪,只要有独生子女证的孩子发生死亡,且父母至少有一方存活。这些统计口径的不同,会造成数据结果的差别。中国目前尚无对“失独者”统一的定义。


不仅是对“失独者”的规模,中国对于独生子女的数量也尚无官方统计。而独生子女数量和年龄构成直接影响“失独”家庭的总量和结构。迄今为止,中国目前任何全国性大规模调查都没有直接调查和认定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父母属性的内容。官方认定独生子女依据是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而实际上,该证件的获取受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比如,全国各地一孩领证情况存在很大差别,仍有不少独生子女父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领证或者没有领到独生子女证。同时,还有少数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父母并未停止生育。


此外,统计质量也会影响到最终结果。虽然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设计了孩子数量、结构属性的调查内容,但这轮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一样,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低年龄人口漏报问题。因此,目前对独生子女规模的估计从8000万到3.2亿不等。相应的,“失独者”数量也众说纷纭。


面对“失独”家庭悲剧 <wbr>你会不会想要二胎?

(图片摘自网络)累计死亡独生子女数量将超千万


我们采用计算机微观仿真的方法计算独生子女规模:将家庭亲子结构进行标识、运算,再利用计算机模型预测独生子女数量或子女死亡的父母的数量。虽然随机微观人口仿真模型建模非常复杂,但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非常小的概率样本研究全国人口的仿真问题。


对于统计口径,我们将“失独”定义为,只要孩子在5岁及以上或母亲年龄在35岁及以上,一孩死亡的情况,不考虑年轻母亲补偿性生育的问题。


关于中国现有独生子女的规模,我们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并进行相互印证结果的可靠性——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计全国独生子女总量的同时,用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独生子女总量。最终的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独生子女总量应当在1.1亿左右。2008—2020年独生子女总量增长态势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2020年,独生子女数量大致在2.0亿—2.1亿之间。到2050年,独生子女数量应该在3.1亿—3.2亿之间,年均增长率仅为2%。


关于累计死亡独生子女的总量,我们测算的基础是199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估计。从1990年人口普查的原始抽样数据估计来看,1990年35—64岁妇女曾生一孩、现无子女的妇女为13.88万人,其中44—64岁的妇女为10.75万人。因此,如果从比较严的统计口径来看,也就是根据44—64岁曾生一孩、现无子女的妇女人数的统计结果,1990年全国独生子女死亡或“失独”家庭至少有10万户以上;如果从比较宽的统计口径来看,根据35—64岁曾生一孩、现无子女的妇女人数的统计结果,1990年全国独生子女死亡或“失独”家庭有24万以上。


从2010年人口普查的情况来看,2010年35—64岁妇女曾生子女、现无子女的有81.40万,曾生一孩、现无子女的有53.70万人。


把1990和2010年人口普查妇女按队列拼接,就可以估计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累计“失独”家庭的规模。因此,从比较宽的统计口径估计,2010年全国累计独生子女死亡达到100.3万户,从比较严的统计口径看,2010年全国累计独生子女死亡达64.45万户。


根据现有数据和独生子女构成,按照人口统计模型进行推算,我们预计,由于独生子女年龄越大,死亡风险越高,特别是未来50岁及以上的独生子女比例不断增加,因此累计曾经死亡独生子女总量增长速度将很快,无论是5岁及以上还是10岁及以上的累计曾经死亡独生子女到2050年都将超过1100万人。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数量是自从独生子女政策自1970年代末期实施以来的累计数字,时间跨度长达80年,虽然看起来显得惊人,但实际上是正常的。而且,随着政策调整,实际数字也会有所变化。


对于增长速度,2010—2015年每年累计10岁及以上死亡独生子女总量比上一年增加9.67%,预计每年死亡独生子女2015年将超过10万人,2028年左右超过20万人,2037年左右超过30万人,到2050年将超过55万人。该增长速度远高于2%的独生子女总量增长速度。


面对“失独”家庭悲剧 <wbr>你会不会想要二胎?

(图片摘自网络)被低估的社会问题


目前,中国的“失独”问题才只是开始显现,而且情况被低估了。


造成被低估的原因,首先是潜在的“失独”家庭增长很快。因为中国存在着1.5亿—1.8亿独生子女,凡是学过人口学的人,只要根据生命表预测,就知道随着时间推移,“失独”现象还会增加。


其次,过去认为只要依靠数据,对“失独”家庭进行特别扶助就会解决一些问题,但实际上社会非常复杂,很多并不仅是资金问题。例如,做手术需要人签字,如果无子女,且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住养老院谁来签字?过去我们没有想到这些复杂的问题。


而且,过去我们认为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会有超过百万的相当数量家庭减少“失独”的风险。不过,实际上,独生子女人口存量大,单独二孩的增量相对较小。如果生育水平变化不大,单独二孩政策对缓解“失独”问题的影响比较有限。即使马上调整现行生育政策,且能够得到民众积极响应,“失独”问题恐怕也要到2025年才能开始缓解。


我们应该从“减少存量,遏制增量”两个方面出发,以解决“失独”家庭问题。一方面, 对既有的“失独”家庭从制度上保障他们的再生育或抱养、养老、医疗、照料等困难。尽管从2007年起,全国逐步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但相关扶助仍然是杯水车薪,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问题。此外,精神慰藉的工作也必须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减少“失独”的根本之道是从源头上调整产生“失独”结构性因素——独生子女政策。2010年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18,即每对夫妇终生平均生育1.18个孩子;如果调查数据误差不大的话,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长期处于超低水平。在生育意愿低、生育水平低的今天,应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减少因生育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调整现行生育政策,尽快实现人口再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确保人口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面对“失独”家庭悲剧 <wbr>你会不会想要二胎?

『采访整理 记者 / 邱锐 』

本文节选自《凤凰周刊》2015年第20期总第549期报道《“失独”家庭数量远未达到峰值》

面对“失独”家庭悲剧 <wbr>你会不会想要二胎?
面对“失独”家庭悲剧 <wbr>你会不会想要二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