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直门城楼拆毁的日子

(2006-12-01 16:29:54)

北京东直门这个地名,很多人对它不陌生。30年前的那个大拆毁,对我来说却成为永远的陌生。

1971年我刚上中学,一天,听历史老师说,东直门要拆了,真可惜。那时我还不知道可惜的真正含义。只想着看看可惜是什么样。因为,我时常要到东直门玩,尽管它离我家有6站地,每次要花5分钱车票。那有气派的城门,灰灰的砖砌成的高墙,仰脖看到的城门上有彩色的柱子,翘翘的飞檐,溜溜的黄瓦,小燕子啼叫着在那钻进钻出。城门洞深深的,偶尔能碰到马车进出,马蹄声在门洞里响着回音,车老大总是高昂着头握着鞭子一股不可侵犯的样儿,车上装着各种蔬菜,有时还装好多进城的村民。

穿过城门,隔一会就能看到拖着两条大辩子的有轨106路或107路公交车经过。夕阳西下时,鸦鹊在头上低飞,让人想象着在这里发生的古往今来故事。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东直门城门下的护城河了,不太宽的河道总是水流清清,除了冬天,还能看到河里的鱼呢。每到那时,我都要趴在河栏杆上,呆上好一会,就为看那河,天气好的时候,城楼的倒影在水里,河水就变得像神话似的忽闪闪的捉摸不定。我还爱看水里自己的影子,因为家里没有大镜子,河水可以把自己照全。有一回我傻傻地看自己,做着各种动作,影子把我逗得笑出泪,母亲拉着我叫我别在大街上这样疯,我只好不情愿地跟她走了。下回去的时候,我依旧趴在栏杆上看那水。

拆了,毁了,往日看到的一切不在了。城门楼被巨大的机器侵吞着。整个工地弥漫土气狼烟,看不清城门楼的原样,东倒西歪的墙,遍地的城砖,一辆辆马车正在装运,工长吼着那些马车夫靠边点。正对着城门的地方,一个高大的带着重锤一样的吊臂正向门楼猛撞,重重一击后,门楼发出沉闷的声音,接着一下又一下的撞击,一声又一声的闷响,一股股尘烟四起,哗哗啦啦倒下一大片。在工长指挥下又去撞击另一处。我的脑袋有些懵,里面全是沉重的咚咚撞城门的声音。我有些伤感,可又没有人来安慰。工长走过来:“你干嘛的,站这看什么看。快走!”我鼓足勇气问:“好好的,为什么拆?”“小姑娘家的,懂什么,快走。”在工长的驱赶下,我离开了,站在远远的地方一直看城门楼倒下,记忆里一切的美好都被拆得七零八落了。突然,我觉得自己不认识东直门了。 

       没多少日子,东直门城门楼彻底消失了,一个几百年的保存不错的古建筑消失了,河道也被封了。 

后来我才了解到,老北京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内九”指的是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东直门城门正东,属木,五季占春,五色为青,五气为风,五化为生,是最有朝气的城门,是太阳最先迎接太阳的地方。所以为木材进京之门,不仅建得最早还是京城样城,为北京的门口。

北京城城楼,彼此不可替代,各有各的说道,各有各的色气,城门是一城之门,是通正气之穴。元大都建在北京,明朝时京城的格局就基本形成了,至清朝和民国期都基本保持,到60年代时还是古城的基本构架。实际上,这些建筑不仅仅具有它的功能,最重要的是人们可以从建筑中领略到她的文化,直观地去体会,理解。她既是文化和历史仓库,又是文化博物馆。目的在于珍藏,展示自己的文化。而拆掉,就无法让人们受其感染了。 

至今,我无法从东直门拆毁时的隆隆声音中走出来,始终不明白拆毁包括东直门在内的众城门有什么好处,也不明白现今重建城门的道理所在。人们到北京看什么?高楼大厦么-哪没有啊,看古城门楼么-早拆得没剩几个了,看胡同四合院么-也拆得差不多了。东直门,我早已陌生了,北京呢,也渐渐陌生了。

 

 

2006年9月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