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州义门陈启文
江州义门陈启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9,843
  • 关注人气:2,5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秉德孝义的历史和力量

(2012-11-15 15:10: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作品评介

《江州义门》系列评论之四

 

秉德孝义的历史和力量

——评陈启文长篇小说《江州义门》

李炳银

(原载《文学报》2012年11月15日)

 

秉德孝义的历史和力量

陈启文虽然是以小说《河床》被人们接受和记忆,但这些年来,却用不断推出的写实作品《南方冰雪报告》、《共和国粮食报告》、《问卜洞庭》等为人看重。最近,他却又拿起小说的笔,写了一本有关陈姓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演化的长篇小说《江州义门》,由花城出版社推出面世。这是一部个性特别,内容丰富,精彩情节和人物众多的小说,很有阅读的诱惑和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相信不光是天下的陈姓后裔会对其有浓厚的兴趣,其他的人们也会因为其丰富有趣的历史文化表述而乐意接近她。

《江州义门》被标为“长篇小说”,其实它是带有很强的写实特点的。标为小说,或许是因为,某些历史记述如舜帝是陈氏的先祖及此后的一些不好明确认定的记载难以坐实之故。可是,作品中的很多人物故事,情节内容其实是有很强的写实品格的。像对于秦时的陈胜、汉代的陈平、以及此后不断出场的陈又凉等陈姓人物直到今世的陈寅恪等,都是有很强的写真的特点。自然,作者不是做严格的历史姓氏传记或家谱,虽然对于相关内容有很用力的披阅追问,但却没有也不必要对任何的地方都用确切的事实作为基础,因为,这是一种文学的创作,是一种围绕陈氏家族演化历史来追寻某些文化道义精神内容的写作。

小说作品,被有些人认为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这也许吻合了小说在早期被认可为“街谈巷议”,被看成“话本、传奇、”等对象的记载。但是,到了明清之交及近当代以后,当小说成为一种有思想情感和社会方向选择的知识分子表达之后,小说的形式因素就明显地退却而思想内容的表现和重要性就分明地突显出来了。因此,小说不再是玩闹和逗乐,不是纯粹的形式表演,而是一种需要思想情感表达和对于社会文明的推动力量。故而,《江州义门》的是否虚构和写实归类似乎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它通过对陈氏姓氏的历史演义表达了些什么东西。司马迁在其伟大的《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舜始”。而陈启文据相关的记载,也认可舜为陈氏的第一个有传说记载的血缘始祖,那么,舜的这种德行孝义精神,自然就是陈氏后世期望延续和坚守的重要内容。

作品写舜的德行孝义的故事很生动,说舜的母亲“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舜生下来,即有两副瞳仁,眼球突出,眉骨隆起,脑袋大,脸方正,有龙颜大嘴,被视为精怪。后生母去世,继母生子象,父亲和继母时常虐待舜,竟然故意放火企图将他烧死茅屋期间;不成,又让舜掘井,然后自上填土想掩埋置其死;二计不成,再强行置舜于锅内以滚水蒸煮的方式,依然难置舜于死地。但是尽管如此,舜在听说父亲生病需要以孝子的血肉熬成药引方能治愈时,后母生子象吓得躲了起来,而舜却毅然从自己胸脯割下一块肉端到父亲的床前。如此传奇的故事流传,如此动人的德行孝义精神,经不断地传递而形成“孝道治家”传统,渐渐地成为一种姓氏文化的重要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姓氏德行孝义准则滋养下,陈氏一姓,虽经多次灾难而不灭,到了陈伯宣一族落户江州,后又经陈旺、陈青、陈崇等不断致力,竟然将一个家族变成了民间的王国,计有三千七百口,而且共处一家,被称为天下第一。为此,皇帝下诏表彰,成为历史美谈。

围绕着这个主题,《江州义门》发掘和描述了很多陈氏后代的孝义故事,真可谓“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耕读传家,以孝治家,代有才人,绵延至今不息。因此,陈启文的作品,看似围绕一个姓氏沿革历程的叙述,带有本身的局限性。其实,这种对于德行孝义精神的看重和弘扬,正是对一种美好的道德品性和精神情感的向往和追寻。这样的主题内容,是大大地超越了陈氏姓氏绵延的拘囿,有非常广泛的社会人生意义。而且,这种其实带有很强的写实性的历史叙述,因为其分明的写实成分,会对人有更有力的阅读诱惑和催动,使人在对历史故事的穿越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思考。尤其是对于目下这个道德沦丧严重,孝义精神短缺的社会环境,这样的描述会有很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千万不能把陈启文的创作看成是由于作者为陈氏一员而独对此叙述有兴趣,是为了陈氏的家传而以小说的形式续家谱。如果作如此理解,就很不幸地限制了作品的意义价值而偏离其本意了。

一个姓氏的几千年历史沿革,是非常复杂而紊乱的对象,这种,自源头而出又不断分流改变的情形,是很难使人从容把握的。所幸,陈启文在很长时间的仔细的追索扒犁,辨析求证之后,最后抓住陈伯宣这一支不断深入和延续,使得自己的叙述由枝叶归于主干,有了更加确定的认识感受对象。但是,不管是前期的迷离紊乱也好,后来的明确深入也好,陈启文的叙述都具有一种强悍的把控及执行能力,让读者伴随自己的叙述引导不断地产生兴趣。这部作品,有58万字,厚厚的一本,对于今天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的人们,会有阅读的恐惧。但是,只要你开始仔细慢慢地进入,就会渐渐地兴趣昂然,不忍放弃。这样的效果,也许应归功于作者在姓氏沿革追寻中不断有对于不同人物故事的停留描述,似乎在每一段河流的转弯处,都有美妙的风景一样。像陈旺来江州时的艰难行旅,像三十三条家法的提出和落实,像陈崇的严厉教子故事等等,甚至后来迫于官方压力而不得不分家四散各地的情形,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情节性,时常给人感染和思考。可以说,《江州义门》在其内容和表述的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一种不易被他人可承担的存在情形,这是我感到十分欣慰的。看了这部书,我就想,何时我们李姓人家有像陈启文这样的才子,也写一本有关李姓沿革绵延情形的书该多好!

在当代的很多小说作品显出苍白和拙劣的时候,陈启文的作品使我看到认真,功夫和丰富厚重有益的形式内容,感到得来之不易。像《江州义门》这样的作品,必然会超越当下的简单应对而伴随时间走的更远。但是,为了其走进更广大的人们中间,我认为还是可以再简洁一点。相信陈启文会有这样的智慧和功力。

 

(李炳银,陕西临潼人。1969年应征入伍,197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著有专著《文学感知集》、《小说艺术论》、《国学宗师——胡适》、《生活·文学与思考》、《当代中国报告文学流变论》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