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子迟
李子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736,979
  • 关注人气:26,1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沫若写作初期文稿一篇也卖不掉

(2016-04-28 09:18:29)
标签:

历史

分类: 杂文言论

章元善和赵元任在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读书时,两人卧榻顶头相接。他们以绳将枕联结,先醒者牵动绳索,然后同时起身,到操场上高声练习英语发音。

冯玉祥在学兵营时,每当熄灯号响,即私点油灯,在被窝内偷看《三国演义》,曾因此受罚跪处分。

陆费逵青年时,单日在家自修,双日去书报社阅读。开始书报社每日有一二十人,数月后读者只剩他一人;管理员也熟悉了他,就将钥匙交与他,让他看5间房子里的藏书。

葛传槼只读过一年半中学,但他一直勤奋自学。2l岁时,他用英文写了一封自我推荐信给商务印书馆,即被录取当了编辑。

郭沫若写作初期,因无人批评或推荐他的作品,所以作品一篇也卖不掉。但他还是埋头写作,文章卖掉与否从不注意。他说文学的生活,决不是舒服的,生活虽与以前一样贫困,但是用自己的力量去生活,自然是快乐的。

丰子恺一生治学严谨。他在读书时,曾创造过一个“二十二遍读书法”。一篇文章,他每读一遍,就在题的旁边画一笔,一遍一笔,一笔一笔积起来,组成一个繁体的“读”字,共22笔。

田家英13岁在药铺当学徒时,蚊帐上挂有一副对联:“走遍天下路,读尽世间书。”

为勤奋学习,赵迺抟在美留学,3年未看电影;并在书桌上立牌:言谈以10分钟为限。

冯友兰从小爱看书,几十年如一日。他曾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有十二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如能真正做到这要求,就能达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余嘉锡每读一史书,必小心玩其辞意,平情以察其是非,搜集证据推敲事实,而后笔之于书。读书每有所得,复随时修改,密行细字,册之上下四周皆满,朱墨淋漓,不可辨识,则别易一稿。如此30年,积稿20余册。

顾颉刚一生共写有200余册读书笔记。第一本是《寒假读书记》,逢读书之感想书端上写不下时,便写入笔记簿中。此册笔记小叙中曰:“余读书最恶附会;更恶胸无所见,作吠声之犬。”

钱穆自学成材,对苦学者深表同情。但他表示:“我不愿做一个苦学成功的模范。我不愿给社会上或是青年人一个印象,就是可以不进学校。”

钱钟书读书,不让头脑充当漏斗或海绵的角色,而要牢牢记住一切必须记住的东西。他不依靠卡片和目录索引;他身边的读书笔记,只供自己繁征博引时参考之用。需要查书时,总是一查就得。但这笔记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何使用。

马寅初读书讲效率。他说:“我可以肯定地说,l+l决不等于2。”“我这指的是看一个小时的书,接着再看一个小时书,绝不等于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因为前一个小时与后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不同。”

郭沫若写作初期文稿一篇也卖不掉

朱光潜求学时经济条件很差,为了读书只好大量地编书,获取稿费,维持生活。他自我嘲笑是“骑两头马”。

朱光潜在北京大学上翻译课时,他总先指定材料,叫同学在课余译好。上课时,他把自己译的也带来,与同学细心讨论,从不比同学少作一次功课。

朱光潜60岁方自学俄文,一面听广播,—面硬啃契诃夫的《樱桃园》、《三姐妹》,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和高尔基的《母亲》,每本书都读上三四遍,两年后也可借助字典直译俄文书了。(摘自李子迟等人著《道可道:民国学人大师真闻录》一书,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3岁嫩模献身七旬富豪称不为钱财只为床技(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