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金时代》

(2014-12-28 12:06:36)
标签:

杂谈

萧红

《黄金时代》

许鞍华

影片

分类: 影视片花

                  《黄金时代》的六大“硬伤”
               《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是由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一部关于民国才女萧红的传记片。

去年,在看由霍建起导演,小宋佳主演的电影《萧红》时,就知道许鞍华也在拍摄一部相同题材的影片,当时,在对这部电影喜爱的同时,(曾写了《萧红》的影评)也对许鞍华的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当然也有隐隐的担忧,同类题材的电影具有极强的可比性,霍建起的《萧红》既拍的美轮美奂,又占据了先入为主的效应,许鞍华要想超越他,没有几分能耐是很困难的。现在看来,真的是一片惨淡,除了票房,还有口碑。

我是先看了《黄金时代》的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后,再看正片的,与其说《她认出了风暴》是对电影《黄金时代》的解读,不如说是对萧红这位女主人公的诠释。看完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让我对萧红的生平经历,情感历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看完电影《黄金时代》后,则让我如坠雾里,迷魂不清。我不知道许鞍华要为我们塑造一个怎样的萧红,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我觉得《黄金时代》有六大硬伤:

一是片名模糊。片名是影片的题眼或是题旨。《黄金时代》的片名来自于萧红在日本时,给萧军写的一封信,信里说道“自由和舒适,平静而安闲,经济一点不压迫,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或许就是这句话“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触动了许鞍华的某根心弦,让她为影片定了调子,她认为萧红的一生就是“黄金时代”——“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其实,萧红的一生是被动的,是多舛的,不是她可以选择的,而是时代、社会、环境在选择她的命运,选择她的未来,她或许有过短暂的黄金时代——“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但纵观她的一生都是艰难而坎坷,无奈而蹉跎,因此,这一片名与影片中所叙述的萧红的人生历程格格不入,甚至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二是主演刻板。影片的主角是影片的主人,特别是传记片,传主的形象塑造直接影响着影片的成败。本片的主角是萧红,饰演者是汤唯。也不知道是前有小宋佳饰演的萧红的对比,还是汤唯饰演的王佳芝的角色太深入人心,在看本片的过程中,我尽管很努力地要把汤唯看成是历史上的或者说是我心目中的萧红,但总是难以撇开小宋佳饰演的萧红的影子,总是感到汤唯仍然是《色戒》中的王佳芝,这可能就是演员对角色理解的不到位,或者是演员的演技所致。汤唯在本片中有花瓶的嫌疑,只是机械地演出了萧红的外在形象,未能演出萧红的内在神韵,比如,情感的纠结,忧郁的神情,天赋的才情等等,可以说,许鞍华选择汤唯来饰演萧红就注定了影片的败笔。

三是独白突兀。在本片中许鞍华创设了一种以前电影中很少见到的“对镜独白”,就是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剧中的演员不时的跳出饰演的角色,直接面对镜头,像解说员一样,对一个人物或者是一个事件,“独白”出自己的看法。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似乎是为了让观众对故事的发展或者是人物的命运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但其实是弄巧成拙,甚至是画蛇添足,让观众观看影片时,既破坏了影片的流畅性,也打了断观者的思绪,人为制造突兀,令人生厌。

四是情节紊乱。像写作一样,影片的叙述对象应该有一定的发展顺序——或倒序,或顺序,或插叙,让观众在看的时候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而许鞍华将本片搅成了一锅粥,缠成了一堆麻,让我这个对萧红生平基本了解的人都感到理不出个头绪,更何况一般不了解萧红的普通观众!一会儿是青年的萧红,一会儿是老年的萧红,一会儿在哈尔滨,一会儿在香港,一会儿与萧军你死我活,一会儿与端木侃侃而谈,真不知道导演这样的剪辑拼接是为了达到怎样的效果,难道就是要考验观众的智商!

五是台词僵硬。从本片的台词和对白来看,编剧李樯参阅了大量的史料,为影片的真实性和历史性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但存在的问题是,编剧没有将人物的口语化言语和书面语言区别开来,生硬地将人物的回忆录中、或者是散文里的书面语言,强加为人为的口头言语道白出来,让人在看时觉得剧中人有朗诵和说教之感,失去了亲切性和通俗性,给全片制造了极不和谐的音符。

六是时间冗长。本片时长178分钟,将近三个小时。一向认为,两小时以上的电影是烦人的,特别是华语电影,尽量在90分钟之内完成。人的收视心理的承受性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90分钟的限度,就会让人出现抵触和反感情绪。本片的冗长,再加上人物庞杂,情节紊乱,让多数观众懵懵懂懂,如坠雾里,没能体现电影娱乐大众的效果。
《黄金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悼念冯君
后一篇:读《生死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