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校课题成果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天津市二十四中学
2007年3月,我校申报的市级课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被天津市规划办公室审批立项为“十一五市级资助重点课题”,于2007年5月22日在二十四中学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开题论证会,聘请了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主任、研究员赵丽敏博士和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崔慧芝处长。在专家的论证与指导下,我校课题组又重新修改了开题报告,更加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从2007年3月开始,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入正常的运转。目前,课题研究已进入中期阶段,特将概况汇报如下:
一、研究背景
1、现实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教学实质把握不准,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课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而在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有些教师又过分追求新课程理念,使得新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以及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致使现在的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大量存在,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样,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2、发展需要: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引起教学过程基本要素关系的变化和重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都要求老师的教要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开展课堂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研究需要: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在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性研究方面并不多,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业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3、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过程与措施
1、建立、健全学校课题研究的管理网络与管理制度
课题的正常与有效开展离不开课题的管理。正式实施时,学校建立了课题的组织、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由教学校长直接领导,教科室具体组织各子课题组长,安排各项任务、收集各项资料,各子课题组长再组长本组成员落实任务,并在本学科实施,生成个性化资料。
(1)管理网络
教学校长
(郭玉琤) (王莉、贾萍)
音美子课题组
(2)管理制度
①课题研究研讨制度。
②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制度。
③课题研究工作月报制度。
④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
⑤各子课题组研究工作评比考核制度。
2、明确“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中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重点,从而确定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的研究方向。开题伊始,在校长室、教科室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讨论,我们制定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再到宏观层面提炼”的研究思路。“微观层面实践”是指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扎根课堂,开展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宏观层面提炼”是指将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细小的案例、思考等进行整合,反复研讨,结合理论知识,加以提炼,从而生成操作的策略。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也发现了研究思路的不足。“微观层面实践,宏观层面提炼”不应该是隔裂的。通过微观层面实践,宏观层面提炼出的操作策略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结束,这些生成的策略应该再回过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炼、再指导,如此形成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提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3、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教科室始终充分运用“博客”平台上传相关的研究学习材料,并要求各子课题组长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通过专门的业务刊物或网络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阅读并撰写读书随笔和心得体会,教科室还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在“博客”中发表20条评论和两篇文章,并将此列入学期末的课题组评比内容。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是我校本年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科室将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明确列入了活动范围。另外,课题组还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学习心得撰写为论文和案例,作为研究成果。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实践的学习,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先后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并观摩了河北区“百节课评比”活动,天津市“双优课”评比活动等。还特别邀请了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主任、研究员赵丽敏博士和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崔慧芝处长到我校做开题论证指导,2007年9月派课题组部分成员到北京参加“教育科研的转换与应用”课题培训活动,2008年4月参加市规划办举办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专家报告,2008年5月参加大港二中、实验中学的“同课异构”观摩活动等,这些学习和观摩都有效地指导了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
4、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以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手段,辅以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等多种方法,实现了三个整合,力求研究的客观、合理、有效。
(1)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整合
在每学期第一周,教科室都组织各子课题组长布置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由组长制定本课题组的研究计划。组长隔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结合本学期的教材内容,梳理出操作性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确定好本学期的研究课。
2008年5月我校教科室组织了课题中期汇报课(附表)
(2)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的整合
我们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之中。每学期,课题组都围绕研究课题设计“特色化”教研内容,开展了教研沙龙、案例分析与反思等活动,内容突出个人思考、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构建个人思考、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位一体的科研、教研体系,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思考会让一位教师的“1”处在个位上,同伴互助会让一位教师的“1”处在十位上,专家引领会让一位教师的“1”处在百位上,从而让教师真正理解课题教研活动的安排意图,进而真正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去。
(3)教师的个体研究和课题研究的整合
5、及时呈现研究过程
6、及时提炼,形成策略
课题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践层面,最终要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放大研究的实际价值。经过近一年多的课题实践,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提炼出如下有效操作的策略:
(1)操作成果的静态呈现与反思
以往我们比较关注学生操作的动态过程,而忽视了学生操作结果的静态呈现和反思。在操作后引导学生呈现操作的成果,利于学生对操作的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回顾操作的动态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提高操作的实效。
(2)操作过程的有序指导与把握
有效的操作离不开教师的有序指导与把握,课题研究中教师首先要有比较清除的头脑和思路,学生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就会变得无序,从而影响操作的有效性。教师应在实践中逐步减少“导”,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实施操作的能力。
(3)操作实施的适时引入
学生操作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后再操作;
②学生有了需要后才操作;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年多来,课题组研究教师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有多位教师在市区作课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
(一)获奖论文(部分区一等奖以上获奖论文)
宣媛
宣媛
肖文珺
孙家顺
邵元锦
马静
刘旭英
曲悦
刘峥
宁肖爱
宁肖爱
王莉
哈锦
王蕊
田云
(二)优秀课(2007年)
哈锦
刘伟
刘璐
乔辉
刘峥
曲悦
宋雯竹
周海燕
五、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存在的问题:
1、我们虽然确立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到宏观层面提炼,再指导实践,再去提炼”这一研究思路,但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还过多的停留在微观实践层面,策略提炼工作还有待提高;
2、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
今后研究的方向:
1、进一步做好微观层面的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操作素材体例的构建工作;
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性成果;
3、加强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评价研究。
附表
序号 |
姓 |
学科 |
时 |
课 |
班级 |
班 |
地 |
1 |
张会生 |
生物 |
5月13日(周二) 第三节 |
中期汇报课——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
高二(3) |
大多媒体教室 |
|
2 |
赵 |
历史 |
5月14日(周三) 第一节 |
中期汇报课——东西方的先哲 |
高二 (2) |
高二(3)教室 |
|
3 |
宣 |
英语 |
5月14日(周三) 第二节 |
中期汇报课——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评价教学中的应用 |
高一 (3) |
大多媒体教室 |
|
4 |
宁肖爱 |
英语 |
5月14日(周三) 第三节 |
中期汇报课——表达添文采 |
高二(2) |
大多媒体教室 |
|
5 |
李 |
英语 |
5月14日(周三) 第四节 |
中期汇报课——书面技能点播 |
九年 (2) |
大多媒体教室 |
|
6 |
王凤瑾 |
数学 |
5月15日(周四) 第二节 |
中期汇报课——构建数学模型 提高课堂效率 |
九年 (1) |
九年 (1)教室 |
|
7 |
齐少文 |
数学 |
5月15日(周四) 第三节 |
中期汇报课——直线与圆椎曲线的位置关系 |
高二 (2) |
大多媒体教室 |
|
8 |
张美怡 |
地理 |
5月15日(周四) 第四节 |
中期汇报课——地域联系 |
高一 (2) |
大多媒体教室 |
|
9 |
赵屏楠 |
政治 |
5月16日(周五) 第二节 |
政治课题中期汇报课 |
七年(5) |
大多媒体教室 |
|
10 |
张艳丽 |
语文 |
5月16日(周五) 第三节 |
中期汇报课——古诗词鉴赏 |
八年(2) |
大多媒体教室 |
|
11 |
刘旭英 |
物理 |
5月19日(周一) 第三节 |
中期汇报课——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
高二 (3) |
物理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