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擦身而过的灾祸

(2004-10-26 20:20:49)

擦身而过的灾祸

 

十月二十三日晚上八时至十时,一场灾祸与我擦身而过。

下午六点多,我关上家门,到鹿湖高尔夫球场练球。出门时,我记得灯和门都是关着的。晚上八时多回到了家。由于还没吃晚饭,到家后我一头扎进厨房弄吃的。一边吃一边在楼下看电视,直到十点多些,我才关掉电视机,到楼上上网,准备和家人联系。

到了放电脑的房间,我猛然发现,放在桌面的手提电脑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一堆与电脑有关的连线,我马上再看看放在电脑桌面下方的价值5000多元的数码相机,还在原位。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莫非常听说的入屋盗窃,就发生在自己家里?

我即刻环顾了一下四周,首先要落实的是盗贼是否还在家里,心理紧张地盘算万一与其打照面该怎么应付。还未及多想,我赫然发现二楼客厅通往与邻居方总(此时,方总一家出远门已有一周了)一墙之隔的阳台的窗户开着,只不过窗帘是拉上的。由于温差产生的气流,推挤着窗帘瑟瑟颤动。我一把拉开窗帘,却发现阳台并没有贼的影子。我似乎确定贼已离开。

我再次确认电脑摆放的准确位置。没错,我的确摆放在客房的桌面,这么一段时间以来,我每天都要收发电子邮件,且没有将其带到家以外的地方使用。这不,装电脑的挂包还在房间里。确信电脑被盗后,我赶紧下楼,找小区内的保安报警。

保安队长老魏和我一起进了家门。来的路上我才得知,我们这幢楼的234层住户,今年四月间曾先后被盗,对此,保安部明显加强了巡查的力度。

在房间里,我和老魏仔细地勘察了一番,他又叫来另一个保安员,携电筒一同到天台上察看。初步断定贼是从天台顶上沿阳台再通过窗户进入房间的。经商量,我们决定拨打110报警。

警察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快出现,我又催了一次,印象中110台的服务和效率还不错。20分钟左右,两名警察来到了小区,进家门前他们收到110台的再次催促。在家里,我们一边办理报警手续,一边再进行一次仔细勘查。此时警员发现,在沙发软扶手上,清晰可见一个由里向外的脚印。很明显,的确有窃贼进来,并已离开了,电脑的确成了他(她)此行的“战利品”。刑警随即电话联系刑侦人员到现场提取证物。

等待取证警员时我和110警察闲聊起来。他们说明了一下刚才未能迅速赶到的原因——案件太多了。天河区光外来人口就有十几万,多分布在各类出租屋村居住。而对应的警员只有四十多人,他们基本上处于疲于奔命状态,破案效率和破案质量可想而知。近一段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等因素,再加上取消了收容条例,治安案件呈大幅上升趋势。突出的就是入屋盗窃。尤其是一些较偏僻的临街铺面,入夜后几乎到了被人明抢的地步。我所居住的华景新城,入屋盗窃案频频发生,且手法让人闻之震惊(如香薰迷睡)。

治安状况严重恶化的局面,在我次日急忙联系安装防盗网时再次得到证实。多家有安装防盗网业务的店主说,近期安装防盗网的生意大幅增加。

由于防盗网材料的质量太差,直到黄昏,我才落实了其中一个店家。在上门丈量尺寸时,一个突然的发现,使该案案情又有了惊人的发现。

我站在阳台中央协助丈量时,忽地发现我儿子的枕头套怎么回撂在我和邻居这堵墙的上方呢,这在人家那边看来也不好啊!我顺手想把它拉下来。沉沉的重量险些使我打个趔趄。原来,被盗的电脑居然在枕头套里。这是怎么回事呢?昨晚的情形开始像电影般在我脑海中演绎开来:

。。。晚上八点多,我练球回到家,开门后一边打开楼下客厅的电视机,一边径直进厨房做晚饭。其实此时,盗贼正在楼上作案,估计是刚把电脑连接线拆除,在隔壁孩子房间找了个枕头套把电脑包好,正欲扩大战果时,听到楼下开门声和电视声音,窃贼顾不得这么多,踩着沙发就从窗户夺路而逃(相信窃贼入屋时小心翼翼,故未见留下脚尖朝里的脚印),出到阳台后,由于携带电脑不方便攀爬,他(她)只好暂时将电脑搁在中间隔墙上,逃为上计。想到这里,我突然一身冷汗——如果我进门后径直上楼,与窃贼的遭遇战不是马上就打响了吗?但仗怎么打呢,一个是无任何思想准备的屋主,一个是无路可逃的亡命之徒。撇开正义与否不说,仅就行事前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强烈的求生欲望,这种遭遇战“胜者”通常是窃贼,这不就是屡屡发生“入屋杀(伤)人抢劫”案的当时情景吗。此刻,我骤然想到有报道曾经提过,遭遇战发生时,屋主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夺路而“逃”,留着青山在,要么冲到厨房,迅速武装自己。。。。。。

我叫来了小区保安队长,将情况和我的分析向他通报了一下。他表示基本同意,同时他也向我表明对当前保安人员素质的隐忧。天啊,这该怎么办!?

故事似乎可以就此打住了。殊不知当我送他出门时,方知案情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门口,我们遇到了九楼的邻居。他神色慌张地告诉我们,“方总家给窃贼光顾了”。啊!!!原本就想向他通报昨晚发生的情况,没想到他也成了受害者。

方总的陈述继续了以上的演绎。

就在保安、刑警和我们在这边勘察时,窃贼在他家一面寻找脱身的途径,一面继续扩大“战果”。他(她)到楼下厨房找来一把尖刀后回到与我一墙之隔的书房,静听我们在这边分析案情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将屋主数目不小的现金收入囊中。再经过一、两个小时,所能摸到的细软收齐和外面的风声平静后,从容地从方总楼下客厅洗手间的窗户爬出,沿一条很粗的管道走到邻楼,扬长而去。

演绎似乎顺理成章,但悬念依旧扑朔迷怩:

窃贼到底是先到我家再到方总家?还是先到方总家再到我家,然后听到动静又返回方总家?为何不将墙上搁着的电脑一并带走?。。。。。。

不要再演绎了,如此这般除了给受害者、当事人带来更多惊恐和不安外,还能有什么用处呢?还不如好好想想,为何治安状况日益恶化,为何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我们如何在这样的盛世中防患于未然。

 

 

200410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关于知识结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