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澳门游记林则徐莲峰庙文化 |
分类: 诗文与杂感 |
澳门莲峰庙探胜
——澳门游记之三
谭汝为
过了珠海市的拱北海关,就进入了澳门;沿着关闸马路前行,就会看到莲峰山(又称望厦山)脚下的莲峰庙。这座庙宇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莲峰庙与普济禅院(俗称观音堂)、妈阁庙并称“澳门三大古庙”。
清道光 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39年9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为禁绝鸦片亲赴澳门视察,以莲峰庙为行辕,在此传见葡国官员。1989年,澳门各界隆重纪念林则徐来澳150周年,在莲峰庙前竖立了林则徐塑像;1997年,在塑像后兴建了“林则徐纪念馆”——于是,这座澳门庙宇就与中国近代史的风雨烟云密切相关了。
莲峰庙内有楹联38副,自然景观之美与人文景观之妙形成相得益彰的韵致,昭示出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悠久沉淀。莲峰庙正门前柱联云:
莲地之灵,千载繁荣千载盛;
峰林之茂,万年毓秀万年青。
庙宇正殿首进是天后殿,供奉天后圣母,联语云:
水德配天,海国慈航并济;
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
第二进是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联语云:
随处化身,慧眼照人,已向莲峰飞法雨;
寻声救苦,婆心保赤,更泛镜海布慈云。
每逢阴历六月十九日观音诞期,殿内香火鼎盛、门庭若市。正殿两侧分别是武帝殿、仁寿殿等殿堂。武帝殿供奉关帝(关羽),联语云:
忠扶汉室,伟志千秋颂;
义薄云天,英名万古留。
仓颉殿内供奉字圣──传说中汉字的发明创造者──仓颉,横额书“大启文明”。联语云:
继一画精微,两史文章高后牧;
开六书体例,万木冠带拜轩辕。
仓颉殿内常有澳门当地小学生在母亲陪同下向字圣顶礼膜拜,以祈求在圣灵护佑下学好汉语言文字。
莲峰庙仁寿殿、医灵殿等殿堂还供奉着地藏菩萨、神农、医灵、药王、韦驮等神像,既有佛道二教神仙,又有民间俗神,还有行业崇拜神。古庙香火绵亘四百年生生不熄,表明尽管在葡萄牙长期统治下,澳门人民仍然依照祖先传承的习俗代代相继地生活着,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依然是澳门文化的本体与主流。
莲峰庙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光彩的少数史迹之一。在鸦片战争发生前一年,林则徐以两广总督身份赴澳门,为了彻底禁绝英商贩运鸦片进入广州的通道,他在莲峰庙前庭召见驻澳门的葡国官员,申明中国政府禁绝鸦片的严正立场。莲峰庙天后殿前阶的庭台,就是林公当年召见葡国使者的地方。在林则徐纪念馆中央就陈放着真人大小的人像,再现了160多年前这个外交场景。
林公铁骨今安在?草木随风纷自摇。
伫立在林则徐塑像前,崇高的浩然正气充溢心田,耳畔回响着林公当年那铿锵的声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步出莲峰庙,踏着林公当年的足迹,在倘佯中思绪飞扬。
澳门莲峰庙之游,使人领略了中国近代史的风雨烟云;庙宇虽小,但它昭示求真向善的心愿,联通传统文化的血脉,标举爱国忧民的正气,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正是:
镜海观光,百态风云奔眼底;
莲峰探胜,千秋正气树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