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津方言叠了文化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天津方言词儿“叠了”,是怎么档子事儿?
有时听天津人说:“这件事要是办不成,今儿个我就跟他叠了!”这个“叠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清代学者俞樾(1821-1907),就是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的祖父,曾写过一本记载各地见闻的游记,书名是《右台仙馆笔记》。该书搜罗繁复,保存了许多民俗史资料。其中就记载了天津下层社会的市井见闻:
“天津市中无赖少年,往往于赌场索规例银,诸赌徒也乐应之。然其始得也,颇不容易。余离天津时,有粗做人田升日往来于赌场,一日见有醉人昂扬而至,上不衣,下不裤,止以尺布蔽其下体。一入局中,便肆口漫骂,赌徒群起,各执白木棍痛打之。然打者尽打,骂者尽骂。至体无完肤,气息仅属,犹喃喃骂不绝口。于是群汉曰:‘好汉,好汉!’以童便饮之,又以温水涤其血污,负而归之开局者之家,自此月有规例矣。其人也,岂北方谓之强者欤?”
俞樾老先生是浙江人,曾任翰林院编修。但他对天津方言毕竟不够熟悉。他记载的,那种天津混混儿,任由众人狠打,咬紧牙关,不吭声,不喊痛,不求饶,打过了这边儿,自己翻过身来,让人再打那边的情节,很细致生动。但俞樾老先生并不知晓,这种挨打的姿势,老天津人叫做“叠了”。
“叠了”是挨打时的一种规范动作。具体说“叠”就是将身体蜷曲,两臂膀双手抱头,护住脑袋;两腿与腹部贴紧,护住下身。“叠”起身躯四肢的目的,就是保护身体上下两处关键致命的部位。俟“叠”好之后,才能开打。群打群殴的人,说是“往死处打!”但棍棒落处,狠命打的是只是屁股、脊背、大腿和两臂等部位。因为打的目的,是炼狱般的考察验证,决不能让个软蛋娄货在赌场白吃白喝;但见好就收,绝不使之毙命。这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好好的大小伙子,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叠了”,主动献身,乖乖地挨打呢?这个好逸恶劳、身无技艺的游手好闲之徒,要走上混混儿这条道,要想在赌场按月白拿“份子钱”(就是每月按照赌场盈利获取“保护费”),必须闯过这一关。人家赌场凭嘛让他白落?必须经过这种近乎残忍的入门考核。他当年在赌场外边“叠”过,证明他是一条汉子,赌场就得养活他。当然,这个“份子钱”也不是好拿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当赌场遇到什么大事儿,须要你上阵出马,你就得毫不含糊地为他卖命了——这叫做“死签儿”(以后再专题说“死签儿”)。
1949年以后,老天津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已在新时代被荡涤干净。我们之所以介绍当年的情况,就是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老天津卫的真实模样,包括它丑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