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知识/探索汉语词义知错不改有错难纠 |
分类: 语言修辞研究 |
汉语一些词义:知错不改,有错难纠
谭汝为
“墨水”并不等于黑色的水。
“墨镜”也不等于黑色的眼镜。
“口红”不一定是红色的。
“黑板”也不一定是黑色的。
“铅笔”和“铅”没关系,而是用石墨或加颜料的粘土作笔心的笔。
如果我们用现代科学眼光跟汉语词义“较真儿”——
“钢笔”是“金属做笔头的笔”,可实际上笔头的材料多不是钢,而是铁或合金。
“铁笔”是“刻蜡纸用的笔”,可实际上笔头的材料不是铁,而是钢。
“铁路”所铺设的轨,不是铁,而是钢。
“寒号虫”不是“虫”,而是鸟。
“天牛”不是“牛”,而是虫。
“海关”本无“海”;“老外”也不“老”。
“爬山虎”“壁虎”都不是“虎”,前者是攀援植物,后者是爬行动物。
“灶马”“海马”“河马”,都不是“马”。
“马虎”跟“马”“虎”毫无关系。
“鲸鱼”——原先中外都把它归入鱼类,实际上“鲸”是哺乳动物。
“鳄鱼”“甲鱼”“鱿鱼”“娃娃鱼”都不是“鱼”。
这些词语的语义属于“悖理语义”。
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人们对于许多事物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
在人们确立日心说之前,中外盛行地心说,所以都习惯于说:
“日出/日落”
“旭日东升/夕阳西下”
“太阳出来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
其实,这些习惯说法都是错误的。
在人们发现脑是思维器官之前,中外都以为心是思维器官。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于是就出现了“心想”“心算”“心思”“心知”“挖空心思”“心上人”“你心里根本就没有我”等不科学的说法,一直绵亘运用至今。其实,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枢,跟人的思维、记忆等毫无干系。
但是,这些汉语词语已定型配套,且使用多年,已进入共同语语汇系统,即便错了,也只能以讹传讹地继续使用;而不能随意更易改变。假如你老兄愣充一回“大尾巴鷹”,声明:根据现实生活与时俱进,将“半斤八两”改成“半斤五两”——准碰钉子,准行不通!
怎么办?只能约定俗成跟着走吧!这就叫:知错不改,有错难纠。
前一篇:为“情妇告倒贪官”叫好!
后一篇:学界密切关注 沈木珠诉李世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