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于满语的汉语词语

(2007-08-23 21:00:01)
标签:

词义探幽

源于

满族语言

汉语词语

分类: 词义探幽

         

 源于满语的汉语词语

                    

                  谭汝为

 




   

由满语进入汉语的词,普通百姓了解它有两条渠道,一是日常生活接触,二是清宫影视作品的传播。前者如满族传统糕点“萨其马”,以及用草填塞制成的皮靴“靰鞡”等,已为人们所熟知。后者如“阿哥、贝勒、格格、福晋、额娘”等称谓,对于广大受众,亦耳熟能详。



    昆虫“蝼蛄”,俗称“喇喇蛄”。


    生活在山坡树丛中的一种蛙类,名为林蛙,其雌性腹内的胶状脂肪块可作营养滋补品,俗称“哈士蟆”。


  喇喇蛄、哈士蟆”之名,都源自满语,为音译词。



    再如“嫫嫫”又作“嬷嬷”,指奶娘;“妞妞”又作“妞儿”,指小女孩。这两个称谓词也源于满语。



    老北京人在反驳对方、表示鄙视时,喜用语气叹词——“姥姥!”这个词儿亦为源于满语的音译词,词义当然不指外祖母,而表示强烈的“不信、不服”的含意,潜台词是“没门儿、少来这套!”



    源于满语的汉语音译词还有——罗嗦、喇忽、骨立、埋汰、扎孤、胳肢、瘆等。例如:



   罗嗦”指说话、办事不利落。


   喇忽”是粗心、疏忽的意思,如:“你这个人呐,太喇忽(lǎhu)啦!”
   骨立gúli)”是称赞物品外形精美。


东北方言“埋汰”是肮脏的意思。


    扎古”是打扮、诊治的意思。


    胳肢”指在别人腋下、脚心等处抓挠,使发痒发笑。


    ”是令人害怕、恐怖的意思,如“这个倒霉玩意儿,看着就瘆(shèn)得慌!”



    有一些源于满语的汉语音译词,徒有音却无固定的词形,例如:


    哆嗦、颤抖,俗称“deidei”,如“冻得直打(dēidei)”。


    衣服不整洁、不修边幅,被称为“lēte”,如“你看,又是这几个lēte 兵!”



    有的词即使有固定词形的词,但用汉语也难以解释其构词理据,如“把势”,也写作“把式”,指精通某种专门技艺的人,如“车把势、花把势、老把势”等;又引申为武术,如“打把势、耍把势、练把势”等。这个词源于满语baksi(义为老师),如再深究其源,系来自古汉语的“博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