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母很关注孩子的学习重视对孩子教育接受了早期教育提高孩子的学习时效和认真的学习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学与不学大不相同
中耀
但现实中,上述因果关系却不能百分之百的实现,特别是生活中有很多同样经历的孩子, 后来的发展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什么呢?
古代文学家韩愈在给儿子的一首诗中这样说: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到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胳成,乃一龙一猪,飞鱼腾达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诗的大意是:两家一同生了孩子,小时候几乎很相似,稍大在一起玩耍,就好象一块儿游的鱼。到十二三岁时,就有了一点差别;到二十岁,差别就更大了,就好像清水沟和污水沟的不同;到三十岁骨骼长成后,却成了一龙一猪根本不同了。一人像鱼那样跃了“龙门”腾达了事业;不能再关照那个没出息像“癞蛤蟆”的朋友,到后来,一个成为马前卒,任人驱使鞭打;另一人当了高官,身居深宅府第……如果问是什么原因?恐怕是学与不学的关系吧!
韩愈的回答是正确的,其差异的根源就在于学与不学。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地思考,可能是这两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同: 一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也能认真学习;而另一家的父母则不太重视对孩子教育,孩子也未能很好地学习,所以就有了一龙一猪的差别,这当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有的父母很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也同样接受了早期教育, 但结果却有很大的不同: 有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超常表现,日后发展也很优秀, 而有的孩子小时候就表现一般, 日后仍是一般化的学生……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然,其真谛还是个学与不学的问题。只不过这学与不学的实质不易被发觉和不被注意。
当然这也还是学习与不学习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哈尔滨市郊区有个叫董志成的孩子,父母离婚后他跟父亲过。父亲是个农民,只能早出晚归辛苦地到处打零工。董志成知道自己学习机会来之不容易,于是自觉的勤奋学习,因为感到学校上课进度太慢,于是他在家自己学习,结果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把小学功课都学完了。后来他又用一年时间把初中的功课也都学完了。以后又读了三年高中,13岁时他以583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述三个例子都生动而深刻地说明: 只有真正认识到学习重要, 对学习有兴趣, 能努力地学习的孩子才可以学得快、学得好、学得多……
很多杰出人物的出色成绩,都是他们勤奋努力取得的。而很多一般化的学生,所以学习成绩上不去,正是因为他们每天松松垮垮、稀松平常、磨磨蹭蹭地浪费时间, 看似学了一两个小时,但实际学习还不到20分钟,这样不认真的学习当然不会取得好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