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是我们此行最为瑰丽的地方。回来后写了一篇游记。就我这懒人,就贴上吧。
在贵州雷山县东北面,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群山环抱之间。从地图上看,它距离黔东南州府凯里并没有多远。西江有1200多户苗族人家,是中国仅有的千户苗寨,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聚集地。这里居住的以黑苗和长裙苗为主。

微醺西江
我们从贵州出发,经过凯里,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路寻找苗寨的身影。绵延的群山里分布着星星点点的苗族小寨,大路边偶尔经过一群放学回家的小孩子,背着背篓的苗族妇女,醉归的苗族老汉,在田间耕作的人们。显然经常造访的游客大巴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侧目,但对于我来说,进入这样一个地区,一切都是风景。
车行至千户苗寨已经是傍晚时分。想进入苗寨免不了要过的是拦路酒这一关,寨口的小伙子吹着芦笙,姑娘们捧着酒杯和苗锦,同行中有人拿出相机边拍照边巧妙地绕到苗族姑娘们的身后了,而我则被灌了几大口当地自酿的米酒(音“biangdang”,传说有38度)。就这样,懵懵懂懂地闯进了美丽的西江苗寨。
酒对于苗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招待宾客无酒不欢。当晚,我们在阿浓苗家品尝了千桌宴,宴席上几个苗族姑娘一字排开,开始唱敬酒歌,一边唱歌一边给我们灌酒,三番五次地灌下来,不胜酒力的我面色绯红,走路也有点飘飘然了。可是不料想,下得楼来,还有一番送客酒,出来后,我是真的找不到北了。

夜幕西江
苗家人的住房依山而建,黑色的屋顶,褐色的木墙。每家每户的大致格局基本相同:一层圈养牲畜,中间一层是人的住所,第三层囤积粮食。当夜幕缓缓降临,群山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有些模糊不清,苗寨房屋的棱角渐渐被融化,千家灯火也点起来了。
夜晚的苗寨有许多可逛之处,但偌大的街道,只有我们这种远道而来的游客走走看看,不免觉得有些冷清。走过一座风雨桥,走进了一家夜宵店,才发现苗寨人的另一番生活景象。一桌穿着简装的苗族妇女们围坐一起,喝酒谈天。其中一个喝到正酣,见我们一群人进来,便拉着其中的人要喝酒,她的几个姐妹们坐在那里抿嘴直笑。原来苗族女子性情也有洒脱奔放的一面。

烟雨西江
留在西江的那天晚上,我们住进了一家叫做“有间客栈”的旅店。房间虽然简单但很安静,清晨醒来,窗外下起了小雨,真应对了那句“贵州天无三日晴”,苗寨又恰在山谷之中,云雾雨水自然更为充沛。
我趁着小雨走到了大街上。清晨人烟稀少,路面湿漉漉的,青石砖上闪着微光。屋檐上挂着水滴,细雨斜斜密织,苗寨弥漫着氤氲的薄雾,远处的山腰,炊烟升起,飘渺无形。整个西江苗寨如同一幅干净的油画,立体而朦胧。
几个苗族年轻女孩迎面走过,盛装打扮,身上的银饰随着步伐发出清越的响声。原来今天是西江千户苗寨开始作为景区收费的第一天,她们是赶去寨口迎接第一个客人的。
我找了一条小路上山,向着有炊烟的地方走去。人们已经开始劳作,在蜿蜒的小道上,你时常能碰见赶着马车的男人,挑起扁担的女人,屋内有在修葺房屋的男人,在做早饭的女人。
一位苗家大姐见我们路过,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家看看,她边烧火边和我们说,早上先是做饭给孩子吃了上学,男人出去忙农活,现在她才开始煮喂马的粮食。他们的房间布置得整洁温馨,窗台上还用灌了水的玻璃瓶插上一朵山茶花。
山间的日子安逸而平和,就像古人笔下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每一个到过西江苗寨的人,心中大约都有和我类似的情愫,就为着这样一处世外桃源,我们都还会再一次回来的吧。

真是太谢谢中青旅联盟给我们安排了这么好的一次旅行。
苗族姑娘的锦鸡舞。

美丽的苗族姑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