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在中国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建筑形式。它的种类很多,以建筑材料来分,有砖塔、木塔、石塔、土塔、玉塔、铁塔、金塔等等。生活中所见的塔,或高或低矗立在江畔、湖边、山头、寺庙。他们的用途,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用于供奉佛像、佛经、收藏佛舍利的佛塔;第二类补全风水,压邪渡魔的镇妖塔。不同的塔,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无论哪种塔,它都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要到长汀旅游,在做旅游攻略时,发现长汀有两座历史悠久,完全可以颠覆人们认知的,很不寻常的怪塔。它们与其他的塔大不相同,塔身深深地扎入地下,呈井形存在。它们从外表看是井,但里面实际上是深深的塔——中国世间罕见,独一无二的阴塔。
长汀为什么要建双阴塔,确切的答案已无从考察。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古时有一位外省人在汀州做官,因朝中某位汀州籍的官员得罪了他。他怀恨在心,便不怀好意地在城关东西两面的山头各建一塔。两塔遥遥相对,似两把利剑镇住了卧龙山的盘龙无法腾飞。后被聪明的汀州人识破,便在与阳塔相对之处建了两座阴塔,以阴制阳,解除了汀州卧龙之缚,保住了风水,使得汀州人才辈出。
双阴塔之一的“府学阴塔”,建于北宋真宗年间。此塔上窄下宽,呈圆锥形,用一层层青砖垒砌而成。“井”口直径1米,“井”身达13.5米,如同一座建筑在地下的宝塔。“井”内终年清泉盈盈,波光粼粼,若向下轻声呼唤,回音震耳。据说,此塔主要是镇文风,镇文风者盛文风也。“府学阴塔”很好找,就在长汀县政府大院内。应该说,福建很多地方政府都是很亲民的,在百姓眼里庄严神圣的县委、县级政府大院,一般都不设岗,百姓可以随便进出。以前去过的连城县是这样,长汀县政府也如此。虽然大门处也设有门卫室,但功能仅收发书报文件而已,人员进出并无人过问。长汀县政府大院不大,不用向人打听,很快就看到了立着“府学阴塔”石碑的一座亭子。一圈绿色植物围着一口孤零零的“井”。“井口”圆形的,被几根钢筋罩着。从“井口”向下望,被一圈野草遮挡,下面是否有水看不真切。“井 ”后是一座亭子,上书“阴塔亭”。亭子中央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了很多字。碑名虽称“府学阴塔”,但说明中还是称为“此井”。说明像似一则环保告示,劝民不要在“井”附近堆放杂物、栽种蔬菜、蓄养鸡豚、搭建花架、浴房粪窖等。或许是位于县府大院也是政府的脸面吧,此处保护较好。
双阴塔另外一座塔,名叫“八卦龙泉”。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此塔呈井型结构,上宽下窄。开口处宽1.72米,全部用大条石板作原料。每层用八块石垒砌,形成八卦形。自上往下,层叠有致,逐级收缩,像一座八角空心石塔,倒插水中,其深16米。与“府学阴塔”的造型正好相反。据说,塔中水与汀江龙潭相通。相传塔底水中藏有蛟龙,常年在喷水吐珠,即使大旱之年也不枯竭,反而更显得甘甜清纯。
按旅游攻略指引,此阴塔在长汀县公安局院内。在百度导航上查找“八卦龙泉”,没有答案。查找长汀县公安局,结果却与县政府相隔“十万八千里”。攻略上明明说两座阴塔相隔仅百余米,可以确定此公安局定非彼公安局。问了好几个当地人,均不知啥叫双阴塔,更别说什么“八卦龙泉”了。
此目标只能暂时放弃,先按图索骥去下一个景点。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长汀城实在太小。过了五六个小时,我又摸回到县政府附近。在瞻仰了“国立厦门大学”旧址后,看不远处有座金碧辉煌的小亭子不知所以,便好奇地一定要去看一看。路过一个院子,看大门巍峨屹立、气度不凡,便多看了两眼。突然我感到一阵意外的惊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要找的长汀县公安局不就在眼前吗?虽然高大的青石砖大门两边都没挂什么牌子,但顶上分明有“长汀县公安局”六个大字。兴奋不已地走了进去,四处寻找阴塔(应该说古井)的下落。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在一处建筑工地旁,看到了一座同样被钢筋罩子盖住的古井。只是这个外围还加装了一圈不锈钢防撞栏杆。过去看了看,问边上正在施工的工人想确认一下,但都是一问摇头三不知。只能求助度娘,自己鉴定。确认过眼神,应该可以肯定就是它。但它的现状不由令我感到一阵悲凉和揪心。全国仅有,世界罕见的阴塔,一座具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文物,如今沦落到如此的境地。当地政府还有没有点保护文物的意识?文物承载着历史,是历史的“化石”。咱们不懂可以学,不懂可以问。不保护文物,咱不破坏行吗?
(阴塔的现状让人揪心)
(原公安局大门外的一口古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