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柏祥
柏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1,638
  • 关注人气: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八章 第一节: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与人的价值开发

(2009-05-07 12:47:51)
标签:

体育

球员

青少年足球

欧洲

杂谈

69

 

  2007年,在中国足协处申办的足球学校共有56所,登记的足球俱乐部一共是497个,注册的青少年球员(即业余球员)数量是13524人,拥有职业合同的职业球员是1792人。2008年的一些数据正在整理中,按照最近几年逐年递减的趋势,上述数字很可能会更加令人震惊。而2000年,中国足协登记在册的足球学校是84所,足球俱乐部是1674个,业余球员是37051人,职业球员是2593人;而7年之间,中国足球在俱乐部和青少年球员数量这一环节上,下降了大约2/3。

 

  事实上,13524人并不是目前我们拥有青少年球员的全部,在学校教委、大体联两个系统中,其实还有几万名青少年球员。但他们为何不在足协的掌控之列?这里面有深刻的背景。

 

  在足协登记的青少年球员,确切一些说是“中国孩子踢球中的正规军”。这个数字来自于足协下属的49个地方协会组织“控制”的少体校、青少年俱乐部和俱乐部梯队,他们在中国足协正式注册,每年参加足协组织的一些青少年比赛。而在其他系统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个怪现象:很多地方省市的球员培养机构,不愿意到足协注册,因为足协在注册管理、资格审查上的严格规定,影响了这些青少年球员的流动、输送和买卖。说到底,严格执行登记措施的中国足协,会影响这些球员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在2008年欧洲杯闯入四强的球队中,俄罗斯有1.45亿人口,注册球员是150万人;土耳其人口6763万,注册球员55万;德国人口8210万,注册球员63万;西班牙人口4050万,注册球员675195人。进入欧洲杯决赛圈的16支球队中,克罗地亚只有466万人,但注册球员也有93800人,荷兰被淘汰了,但这个只有1599万人的欧洲小国,却有105万名注册球员。

 

70

 

  要想让更多的人从事足球运动,必须从经济学角度认识球员价值。

 

  在足校盛行的时代,一个孩子家长每年要承担的培训费用一般在3万元左右(2万学费,1万生活费)。假如一个孩子从10岁开始踢球,到18岁进入一队,并且开始挣钱有职业收入,那也至少需要25万左右的基本投入。这和社会上其他培训行业的学费门槛相比,也许不高,但相比于普通接受教育的孩子,这个门槛就有些高不可攀。

 

  更严重的问题是,孩子从10岁学球到18岁成年,被淘汰的几率在90%以上,真正能进入职业足坛挣钱扬名的孩子凤毛麟角。当孩子的家长意识到这个“投资风险”时,稍有责任心的父母都会退缩。

 

  职业联赛最初几年球市红火,球员被尊为“城市英雄”,名利双收,特别是高额收入刺激了很多家长投资的热情。这种家长望子成龙的逐利性,从古至今都很盛行,但足球学校的泛滥和高门槛,很快让足球这个行业在青少年时代变成了一项“富人运动”。一些有钱的家长为了孩子踢球一掷千金,而自己却过着拮据的生活。

 

  送宝贝女儿张倩文在中国足校练球的张先生,女儿五年学球总的花销是20万,其中有5万是入学时学校要求交纳的“建校费”。而他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干部,为了孩子踢球最终下海经商。让他哭笑不得的是,女儿在成材后的择业现在成了大问题,如果踢足球,女足队员平均收入是1500元,如果去干别的,孩子又没有其他特长。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平均是5000元左右,加上住宿和其他生活费,孩子上大学一年的花费在10000元左右。如果单从教育的家庭成本角度考量,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分别是9422元和2936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四年制的大学本科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而“足球学生”每年的费用是大学生的两至三倍,在校时间一般为5至7年。以平均在校时间6年计,供养一个中专毕业的足校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10.5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34年的纯收入。

 

  而日本,一个家庭月收入平均在38万日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2.5万元;欧洲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家庭月收入在2500欧元左右,也相当于人民币2.5万元。日本孩子在足球俱乐部接受培训和专业指导,每个月缴纳给俱乐部的花费是5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330元,而且俱乐部还在每次训练后给孩子免费配送一瓶牛奶;欧洲孩子到俱乐部培训足球的费用也很低廉,以意大利为例,业余足球俱乐部一般有政府经费支持,这属于社会福利的性质,政府支持孩子多去“参与体验”而不是接受“培训”。他们大约每年花费140欧元左右的培训费(这是意大利的标准,国与国之间很多差异),就可以得到相当正规的足球启蒙教育和基础训练,而且同时能得到相当于同价值的正规装备一套。

 

  用这些数据对照中国的家庭,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孩子踢足球成本高,代价大,投资时间长,投入与产出比例极不协调。一句话,在中国让孩子学足球是要冒巨大风险的。

 

  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以及非洲、欧洲职业球员的组成和比例来看,成长在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踢球成材的几率,远远高于中产和高产阶级。中国不缺少先天的青少年资源,但低收入家庭孩子却很难接受正规的足球教育和培训。目前很多混迹于各俱乐部梯队的后备球员中,一直存在着关系户,他们的踢球天赋不高,只能算是“准职业球员”,因为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才得以在俱乐部生存。而大批刻苦努力又具备相当资质和天赋的足球人才,却早早就被阻挡在高门槛之外。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市场范畴的窄化。这种足球市场概念下,中国足球变得急功近利,作为从事足球运动员的青少年,成为球星挣大钱就是成功,否则就是失败。在这个观点的指导下,球员本身也成为功能单一的产品,除了踢球再无其他特长和谋生的手段。加上投入产出的严重失衡,造成了送孩子去踢球的家长和从事足球运动的青少年都有了一种赌徒的心态,拿自己的一生去博。因此,在足球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在更多的人在这个独木桥上纷纷坠落的时候,大多数就会望而却步,主动退却了。

 

71

 

  同样,要使从事足球运动的人得到人格的尊重,必须从社会学角度来认识球员价值。

 

  作为足球运动员,首先是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例如在巴西,踢球就是寻常技艺,就和在中国会打乒乓球一样。踢球是巴西人的性格,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踢球一样不耽误学习其他技艺,不耽误自己成为一个功能更加丰富,人生选择更加宽泛的社会的人。

 

  造成技能单一,综合素质较差,很容易被主流社会排斥的原因是球员本身被社会的抛弃。在我们国家,孩子一旦踢球,就成了一个彻底的经济动物,早早脱离了社会。评价标准的完全物化,反过来使足球的价值观更加功利。作为孩子,也就不可能把足球当作爱好,快乐地来参与了。

 

  事实上,足球的社会属性是其基本属性,不仅体现在这项运动本身,也体现在球员身上。中国建国之初的足球队员,大多数来自民间,基本没有从小就从事专业训练的队员。就是李霄鹏等职业联赛之初培养的一批球员,也都是在学校上到初中。而现在的青少年球员,从7、8岁就开始封闭的训练,过起了与社会隔离的生活。这样,不仅不利于球员人格的培养,更不利于球员个人社会属性的体现。

 

  球员失去了社会人的基本特点,足球人被严重边缘化。这样,使球员很容易出现排斥社会的心理,在行为上也会出现社交困难,对他人的不信任等等问题。这种行为长期化,在大众的印象里概念化之后,对于社会认识球员将会起到一定的误导作用,造成球员在大家印象中的扭曲。这样,大家就会在无形中出现排斥球员情况,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国足球的良好形象。

 

  所以,球员必须是融入社会的,必须能够体现社会的基本价值需求。所以,球员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社会完成的教育,是不能被省略或者交给其他方式的。过去足球改革中出现这种局面,本身就是功利主义的一种体现。所以,要想推行足球改革,必须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切实加以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