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佩内明德之行追记

(2006-12-20 22:41:26)
  不久前,我以“民间航天大使”的身份应邀参加了德国“航天日”活动。在正式活动开始前,组委会安排所有嘉宾参观了纳粹德国V-2导弹研制基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佩内明德。这次期望之外的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佩内明德位于德国东北角一个半岛的最北端,面向波罗的海,离柏林约200公里。汽车行驶几个小时后,树林后出现了大海,陪同的德国宇航学会官员告诉我,佩内明德就要到了。没多久,我们就驶入了一片空旷的场地,空地后面有一些旧建筑。下车一眼望到的,就是一枚竖立的V-2导弹。这是一枚战后遗留的V-2(A-4),被按照1942年第一枚V-2的样子重新进行了涂装。旁边,还陈列着一枚V-1巡航导弹,以及前东德军队的一些苏制战术导弹。后面的建筑,是佩内明德基地原来研制V-2的设施,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枚实用化火箭诞生的地方。这个地方已经整个改建成了一个博物馆。参观了室外陈列的导弹,一行人进入了旧建筑中最大的一栋楼。原来的发电厂现在已经是室内陈列馆。不过,展出的多为文字、照片、模型和复制品,实物并不多。我记得有一个V-2发动机和一个回收的头锥。整个基地,除了我们之外看不到一个游客,虽然这里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
  同行的有两位俄罗斯宇航员,联盟五号飞行中九死一生的老宇航员沃利诺夫(Volynov)和刚刚从国际空间站上下来不久的沙里波夫(Sharipov)、美国航天分析家兼作家D先生、德国航天之父桑格尔的儿子,现在也是从事航天工作的桑格尔先生,以及德国和欧洲航天界的一些专家。桑格尔先生在美国生活过很久,英文很棒。整个行程的一半多时间,他一直在和我聊天。除了赞扬中国和俄罗斯的航天成就,他对欧洲航天政策有很多抱怨。他认为欧洲航天局官僚作风严重、缺乏远见、在激励青少年和推动商业航天方面尤其欠缺。对他父亲当年提出的航天飞机方案至今仍停留在纸上,他觉得很无奈。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离研制基地不远的发射场。和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样的是,从外面看发射场除了一片树林,什么也看不到。周围严严实实的铁丝网告诉我们这里仍是常人无法出入的军事禁地。在随行人员打开大门后,我们被告知不得离开小路,因为树林中还可能存在二战遗留的地雷和炸弹。发射台其实早已荡然无存,在第一枚V-2火箭起飞的地方,有一块小小的纪念碑,提醒着我们人类第一个送入太空的物体就是从这里起飞的。仅有的痕迹,就是附近导流槽的遗迹。我突然想到,除了钱学森二战结束后肯定来过此地外,我是不是这些年来第一个来到这里的中国人?想到这里,不免有些激动。
  V-2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二战结束后,V-2的技术来到了美国和苏联,随后又通过钱学森和R-2导弹两个分支汇集到了中国。从中国的第一枚现代火箭“东风一号”上,可以清晰地看到V-2的影子。能够来到V-2的发源地,我感到真的很幸运。
 
 
图片:V-2远眺和特写,打开禁区大门、V-2起飞之地
佩内明德之行追记
 
佩内明德之行追记
 
佩内明德之行追记
 
佩内明德之行追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