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0,701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大公报发表:任性过头丢性命

(2015-04-25 12:07:38)
标签:

年羹尧

朱批

皇上

朝乾夕惕

群臣

分类: 史海漫游

任性过头丢性命

作者 王兆贵 

  《雍正王朝》的大戏余音未了,电视连续剧《甄嬛传》《步步惊心》又相继播出,清代名将年羹尧的身世浮沉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年大将军曾屡立战功,先为乾隆所嘉勉,后为雍正所倚重。可这样的荣耀没能维持多久,很快就被削官褫爵,问罪赐死,在大清的天牢中化作一缕青烟消逝了。
  年羹尧原本是雍王府家奴,同进士出身,仕途一路顺风,不到三十岁便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任上恪尽职守,兴利除弊,淡泊自守,不徇私利,康熙对其作为倍加赞赏,寄予厚望。年羹尧更是感恩戴德,竭诚尽忠。十八世纪初,在清廷入藏驱逐准噶尔军的战争中,年羹尧再立新功,被康熙任命为四川总督,兼理巡抚事,不久又升任川陕总督。一七二一年九月,年羹尧采取正面进攻与分化瓦解并用的双重战略,迅速平定了青海郭罗克地方叛乱。第二年冬月,年羹尧受命与延信共同执掌军务。雍正即位后,年羹尧倍受倚重,圣谕有云:“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并告诫云贵川地方官员要听命于年羹尧。自此,年羹尧权势大张,已成为雍正在西部边陲的总代理。雍正元年十月,为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在他坐镇指挥下,筹划周详,戡乱有方,平叛大获全胜,被雍正破格爵封一等公。年大将军之名从此威震西陲,享誉朝野。与此同时,年羹尧还奉诏参与朝政,同隆科多一起,被雍正视为股肱之臣,共同襄理军机要务。
  有道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年羹尧于勋高爵显之际,却不知藏锋自敛,越发倨傲不逊,谁都不放在眼里。一次赴京见驾途中,年羹尧令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等跪道迎送。抵京时,黄缰紫骝,绝驰而行,王公以下,膝地郊迎,而他却安坐马上,看都不屑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问候,他也只是颔首示意。平素里,年羹尧恃宠骄纵得出格。他视同僚为部属,发给督抚的函件称“令谕”;视下属为家臣,馈赠物品时“令北向叩头谢恩”;把宫廷侍卫当奴仆,让他们为其“执鞭坠镫”;把自己混同于皇上,蒙古郡王见他要行跪拜礼;接上谕不奉制迎诏,而是“不行宣读晓谕”。年羹尧进呈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拟予亲自撰序,可年羹尧不待皇上写出,就把自己草就的序言拿来让雍正认可。即便是觐见雍正,他也是劈腿而坐,毫不顾全人臣之礼。雍正让年羹尧的随从将盔甲脱下来轻松轻松,可是没人敢动,直到年羹尧下令,将士们才纷纷卸甲。金口玉牙抵不住年羹尧一声吆喝,雍正能不介意吗?
  雍正即位之初,念年羹尧护航保驾、稳定江山有功,对其十分宽容,甚至还看年羹尧脸色行事,一味地容忍年羹尧的任性。他说谁好雍正就升谁的职;他说谁坏雍正就贬谁的官。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保举之人,吏部、兵部一律优先录用。一时间,大清朝野把这种用人现象戏称为“年选”。以至在大西北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陕甘川官员为骨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年氏集团。那时的雍正,很是欣赏他与年爱卿的莫逆之交,在年羹尧《奏谢自鸣表折》上朱批:“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甚至还动情地表白:“朕实不知道如何疼你,方有颜对神明天地也”。可是,一个人到了势焰熏天、无所顾忌的地步时,麻烦也就接踵而至,就连引年羹尧为恩人、为骄傲的雍正也看不下去了。
  起初,雍正还只是以诫勉的口气提醒他,应当守成如始,终功全节,切忌倚功造过,返恩为仇;要防微杜渐,勿蹈险地,避嫌远疑,免入绝路。并警告说:“你若做的不好,指望朕姑容你,莫想!”继而又发泄对年羹尧的猜忌和不满,并开始疏离年羹尧同其他臣僚的关系。他先后在李维钧、李成龙、王景灏、齐苏勒、高其倬等人奏折上,一再点年羹尧的名,怀疑年羹尧动机不纯,大露作威福、揽权势之景,朕若不防微杜渐,将来必至不能保全。尔等当远之。并明言“朕甚恶之”。由“甚疼之”到“甚恶之”的情感流露表明,雍正与年爱卿的“蜜月”到头了。同时,雍正还暗示群臣揭发年羹尧。他在杨宗仁的奏折上朱批:“年羹尧何如人也?据尔所知,据实奏闻。”皇上话中有话,臣下焉能不懂?于是乎,口诛笔伐者有之,落井下石者亦有之。
  说起来,年羹尧遭谴的导火索并非大逆不道之事,不过是一句表奏措辞。雍正三年三月,天空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奇观,群臣皆以为“祥瑞”,纷纷上表称贺。年羹尧一时疏忽,在贺表中将“朝乾夕惕”误作“夕惕朝乾”,雍正老大不高兴,降旨谴责说“年羹尧平日非粗心办事之人,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观此,则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其谬误之处,断非无心。”这段长达二百多字的朱批,说白了就是年羹尧怀有忤逆不敬之心,该当问罪。自此而后,雍正便处处找茬,并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将年羹尧一贬再贬,直至革去所有职衔,解京问罪。据《清史编年·雍正朝》记载: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结年羹尧案。议政大臣、刑部等衙门题奏年羹尧九十二款大罪,应“立正典刑,以申国法”。奏上,得旨:“年羹尧不臣之心显然,但因丧心病狂、昏愦颠倒之所致。邹鲁乃无知小人,相与谋逆之情虽实,而事迹尚未昭著。朕念年羹尧青海之功,不忍加以极刑,著交步军统领阿齐图,令其自裁。”
  年羹尧缘何由功臣变为罪臣,后世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先是参与了雍正夺位之争,尔后又袒护胤禟等“僭妄非礼”之举,犯了雍正的大忌。也有人说,年羹尧权倾朝野,尾大不掉,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有人认为,年羹尧虽有“功高”之名,却无“震主”之心。雍正曾经说过:“朕之不防年羹尧,非不为也,实有所不必也。”更多的人认为,雍正所以要置年羹尧于死地,主要是因他骄恣过甚,超过了雍正能够容忍的限度,于名份上说不过去,于脸面上看不下来。你上朝不呼万岁,觐见箕踞而坐,朕也不以为忤,怎么能把朕的举措说成是你的意图呢?再者,年羹尧势焰过炽,积怨甚多,一旦皇上见弃,“倒年”声浪自当高涨起来。有道是,行于当行止当止,任性过头把命丢。这年三月,雍正在年羹尧谢恩折上的朱批:可惜朕恩,可惜己才,可惜奇功,可惜千万年声名人物,可惜千载寄逢之君臣遇合。接连五声“可惜”之吁,让年羹尧感到大事不妙,赶紧哀鸣乞罪,但却为时已晚。年羹尧至死都没想到自己必死,也没想明白自己因何而死。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潸然叹曰:数尺白绫索命去,万般荣宠转瞬空。身死不知罪何在,留与后世说亮工。

 

香港大公报发表:任性过头丢性命
  附注:本文发表在《大公报》2015年4月25日大公园副刊,责任编辑孙嘉萍。可能因编校一时疏忽,错将拙作署在宋志坚先生的大名之下,详见该报5月6日更正启事

      (本版四月二十五日所刊《任性過頭丟性命》,將作者王兆貴誤為宋志坚,特此更正,並向兩位作者致歉——編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