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时叙发现的陶渊明第二首轶诗《煌煌灵芝质》
(2012-10-21 17:08:44)
标签:
陶渊明发现诗罗时叙情爱 |
分类: 赏心悦目 |
罗时叙发现的陶渊明第二首轶诗
《煌煌灵芝质》
罗时叙
《煌煌灵芝质》,这是罗时叙发现的陶渊明第二首轶诗。
今首发陶渊明此诗及注释,敬请海内外各位专家和朋友们指教!
煌煌灵芝质:
煌煌灵芝质,光丽何猗猗(3)!
华艳当时显(4),嘉异表神奇(5)。
含英未及秀(6),中夏罹霜萎(7)。
荣耀长幽灭(8),世路永无施(9)。
不悟阴阳运(10),哲人忽来仪(11)。
会浅离别速,皆由灵与祗(12)。
何以赠余亲,金鋺可颐儿(13)。
恩爱从此别,断肠伤肝脾(14)。
今时一别后,何得重会时?
【注释】
(1)《搜神后记》:陶渊明作,共十卷。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三次提及陶渊明作《搜神录》。唐魏徵等《隋书·经籍志二》在干宝《搜神记》之后,著录“《搜神后记》十卷 ,陶潜撰”。此书中故事所提及的地点,是以陶渊明故居寻阳为中心,所辐射的扬州、荆州、江州、豫州为主的;所涉及的人物,是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但因其中有后人增益篇目,此书的真伪引起近代一些学者的质疑。卢充:六朝或隋唐《琱玉集》称其东汉范阳(西汉称范阳县,东汉称范阳侯国,在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境内)人。唐李翰《蒙求》注为汉代人。
(2)煌煌:1.明亮辉耀貌;光彩夺目貌。春秋《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南宋朱熹《朱熹集传》:“煌煌,大明貌。”2.显耀;盛美。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明哲煌煌,旁烛之疆;逊于不虞,以保天命。” 灵芝:1.又名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分布最广的在江西,为拥有数千年药用历史的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2.传说中的瑞草、仙草。东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 三国吴薛综注:“石菌、灵芝,皆海中神山所有神草名,仙之所食者。”此首诗或为陶渊明记录民间传说,或为陶渊明原创。
(3)光丽:华美。东汉刘珍等《东观汉记·刘般传》:“时五校尉官显职閒,府寺宽敞,舆服光丽。”猗猗(yī yī):1.美盛貌。春秋《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猗猗,美盛貌。”东汉班固《西都赋》:“兰茝发色,晔晔猗猗。”唐吕向注:“猗猗,美貌……言草树花色美盛。”2.柔美貌;美好貌。西汉焦赣《易林·坤之巽》:“白驹生芻,猗猗盛姝。赫谊君子,乐以忘忧。”西晋石崇《楚妃叹》:“猗猗樊姬,体道履信。”
(4)华艳:此处指花朵艳丽。东晋葛洪《抱朴子·应嘲》:“非不能属华艳以取悦,非不知抗直言之多吝。”
(5)嘉:名词,古代五礼之一,包括冠、婚、贺庆、飨、宴等的礼仪。此处指婚礼。表:通“幖”。表帜;标志。西周周公旦《周礼·肆师》:“祭之日表。” 战国荀况《荀子·成相》:“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6)含英:花含苞而未放。南朝梁萧统选编、无名氏原编,战国至三国《昭明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南朝宋范晔等《后汉书·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秀:美好、秀丽的景物,引申谓人的容貌姿态,更重于内在的气韵。西汉刘向编、战国屈原等《楚辞·大招》:“ 容则秀雅,稚朱颜只。”
(7)中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后亦指盛夏。西周周公旦《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告振旅之陈。”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罹:受;遭逢;遭遇。唐李朝威《柳毅传》:“远罹构害。”
(8)幽:昏暗;阴暗。西周《尔雅》:“幽,微也。” 西汉刘向编、战国屈原等《楚辞·惜誓》:“方世俗之幽昏兮。”
(9)世路:1.人世间的道路。指人们一生处世行事的历程。南朝宋范晔等《后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体道,篤信安仁,约己博蓺,无坚不钻,以思世路,斯何远矣!”2.指宦途。《后汉书·崔骃传》:“子苟欲勉我以世路,不知其跌而失吾之度也。”3.犹世道,指社会状况。唐房玄龄等《晋书·庾珉传》:“初,洛阳之未陷也,珉为侍中,直于省内,谓同僚许遐曰:‘世路如此,祸难将及,吾当死乎此屋耳!’”此处亦多义。
(10)阴阳:人间和阴间。唐唐晅妻张氏《答夫诗(其一)》:“阴阳徒自隔,聚散两难心。”题解:“晋昌唐晅,娶姑女张氏,颇有令德。开元十八年,晅入洛,妻卒于衞南庄。后数岁,得归,追感陈迹,赋诗悲吟,忽见张氏前来…… 晅以诗赠张氏,氏亦裂带题诗以答。”运:运行;运转;转动。商姬昌《周《易·系辞》:“日、月运行。”战国庄周等《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
(11)哲人:1.智慧卓越超越寻常的人。春秋《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皇穹神察,喆人是恃。” (“喆”同“哲”。)2.明智、贤明的人。东晋桓玄《王孝伯诔》:“川岳降神,哲人是育”。来仪:1.凤凰来舞,仪表非凡;指瑞应、吉祥之兆。商周《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唐孔颖达疏:“簫韶之乐作之九成,以致凤皇来而有容仪也。”西汉孔安国《古文尚书》:“仪﹐有容仪。备乐九奏而致凤皇﹐则余鸟兽不待九而率舞。”西晋成公绥《啸赋》:“百兽率儛而抃(biàn)足﹐凤皇来仪而拊翼。”一说,舜作乐曲“箫韶”,其形制法凤凰之容仪﹐十管参差﹐像凤之翼。2.比喻爱慕之人的来临。南朝齐王融《秋胡行(其七)》:“彼美复来仪,惭颜变欣瞩。”
(12)灵:灵魂。春秋《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 战国《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藏之于灵室。”唐王冰注:“谓灵兰室,黄帝之书府也。”祗(zhī):恭敬。商周《尚书·皋陶谟》:“日尹祗敬六德。” 春秋《诗·商颂·长发》:“上帝是祗。”
(13)鋺(wǎn):同“碗”。颐:保养。商姬昌《周易·序卦》:“颐者,养也。”西汉戴德、戴圣选编,战国《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14)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三国魏曹丕《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