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B_BLOCK_SIZE
1、 DB_BLOCK_SIZE作为数据库的最小操作单位,是在创建数据库的时候指定的,在创建完数据库之后便不可修改。要修改DB_BLOCK_SIZE,需要重建数据库。一般可以将数据EXP出来,然后重建数据库,指定新的DB_BLOCK_SIZE,然后再将数据IMP进数据库。
2、 DB_BLOCK_SIZE一般设置为操作系统块的倍数,即2K,4K,8K,16K或32K,但它的大小一般受数据库用途的影响。对于联机事务,其特点是事务量大,但每个事务处理的数据量小,所以DB_BLOCK_SIZE设置小点就足够了,一般为4K或者8K,设置太大话一次读出的数据有部分是没用的,会拖慢数据库的读写时间,同时增加无必要的IO操作。而对于数据仓库和ERP方面的应用,每个事务处理的数据量很大,所以DB_BLOCK_SIZE一般设置得比较大,一般为8K,16K或者32K,此时如果DB_BLOCK_SIZE小的话,那么I/O自然就多,消耗太大。
3、 大一点的DB_BLOCK_SIZE对索引的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因为DB_BLOCK_SIZE比较大的话,一个DB_BLOCK一次能够索引的行数就比较多。
4、 对于行比较大的话,比如一个DB_BLOCK放不下一行,数据库在读取数据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行链接,从而影响读取性能。此时DB_BLOCK_SIZE大一点的话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