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延桐
谭延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98,068
  • 关注人气:31,2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老的“故事博物馆”

(2020-04-22 17:10:35)
分类: 文学评论

一、最早的志人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有“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等等之分。

“志人小说”,也称之为“清谈小说”或“轶事小说”。志人,很显然,指的是守志隐逸之士。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他的《抱朴子》一书中曾经这样说过:“凡所谓志人者,不必在乎禄位,不必须乎勋伐也。”唐代诗人于鹄在他的《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一诗中也说过:“志人爱幽深,一住五十年。”由此,大体上,便可以得知了:志人,都是一些不凡之人。

“志人小说”中,既有笑话,也有野史,更有逸闻轶事。由《世说新语》所捧给我们的,很显然,是以逸闻轶事为主。

从内容上来说,《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而且是我国的最早的志人小说;从形式上来说,《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之所以说它是“笔记小说”,自然是因为它具有“随手而记”的性质和特性: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比较随意——《世说新语》的特点,大体上来说,有这样几个: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你说它是叙事散文,好像也可以;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你说它是文化随笔,好像也可以;三是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手法,因此而刻画并且突出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言简意赅,言约旨丰。

《世说新语》的内容,是东汉后期到魏晋南北朝期间的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的记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其作者,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亲手所撰写;一种认为,《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所组织的门客所编写。无论是哪一种,感谢刘义庆,这也是肯定的,没有商量的。

《世说新语》,也叫《世说》,或《世说新书》。原本有八卷,遗失后也就只剩下了三卷。全书,分为“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等等共三十六类,一千二百多则。书中所记载的人物,有帝王,有将相,有僧侣,有隐士……共计一千五百多个,均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有些则是来自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有的,如《规箴》、《贤媛》等篇,则是从《史记》、《汉书》中采撷而来的。

因为《世说新语》是独特的,因此,后来也便形成了一种文体,被称之为“世说体”。《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今世说》《明语林》《古今谭概》等等,均是仿《世说新语》的“世说体”之作。

 

二、一定要弄清楚首要的究竟是什么

 

       古人云:“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德与道的地位,由此可见。因此,“德行”,便是放在了《世说新语》的首要位置上的。

       于是,我们也才得以与一个一个的闪烁着德行的光芒的故事猝然相遇。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里锄草,锄着锄着,就见地上出现了一片金子,管宁继续锄草,觉得那片金子跟瓦块、石头并没有什么两样;华歆呢,则把金子捡了起来,然后又扔了出去。

还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读着读着,就见有达官贵人坐着豪华的马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手中的书跑出去看热闹。管宁就割开了席子,和他分开坐了,并且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像管宁那样视黄金为瓦石,像管宁那样心无旁骛,很显然,刘义庆是在这样默默地对我们说的。

再看看《任诞》中的:刘道真年轻的时候,常常到草泽去捕鱼。他擅长用口哨吹小曲儿,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流连忘返的。有一位老妇人,知道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非常地喜欢他的口哨,就杀了一头小猪送给他吃。老妇人见他还没吃饱,就又送上了一头小猪。刘道真吃了一半,就把剩下的一半退给了老妇人……

读着读着,我就不禁在想啊:我怎么就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好事儿呢?难道,是我的思想的口哨吹得不够好吗?就不禁佩服起那位既有慧眼也有情怀的老妇人了。

其实,不仅仅是“德行”里,就连“方正”等等篇章里,也是闪烁着德行的璀璨的光芒的。就比如,“方正”里的:孝武问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意思是说啊,有一次,孝武帝问王爽:“你和你哥哥比起来怎么样?”王爽回答说:“论才华,我比不上哥哥王恭;至于忠孝,我又怎么可以输给他呢!”其弦外之音,自然便是:人,可以没有才华,但不能没有德行;人,可以让才,但不能让德。王爽在才华这一方面虽然比不上他的哥哥,但在德行范畴的“忠孝”这一方面却丝毫也不含糊。由此,我们也便不禁联想到了《资治通鉴》里的那句醒世恒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三、手上有什么决定了生命中有什么

 

人这一生,究竟如何度过,才是好的?就来听听毕茂世是怎么说的吧:“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意思是说啊:一只手拿着蟹螯,一只手拿着酒杯,在酒池里游泳,就足以了结这一辈子了。我的目光之所以结结实实地焊在了毕茂世的这句话上,完完全全是因为,他的这句任诞之语,与我的“佯狂哲学”的精髓,实在是一脉相承。“拍浮酒池中”,最终淹死在酒池中,你以为毕茂世真的愿意这样做啊?典型的佯狂,佯狂,而已啊!

毕茂世在酒池里游泳,我们在时间的海洋里游泳,尽可能地去击起一些浪花,也便不枉此生了。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究竟用我们的两只手来拿什么,是一手拿花一手拿剑,还是一手拿钱包一手拿手机?还是……?手里有什么,生命里就会有什么,没有错的。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佳话

 

       古中国,有非常多的佳话和美谈。刘义庆编织的这个叫做“世说新语”的筐子,就是专门用来装载佳话和美谈的。把我们的手伸进筐子里,手中就总会攥着德行的黄金,或品藻的白银,或规箴的青铜……其中的每一样,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珍惜的。

       就比如:殷中军的佳话……

《世说新语》中,写到殷中军的文字,挺多的。殷中军,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大臣、将领、清谈家殷浩。

“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意思是说啊:有一次,有人问中军将军殷浩:“为什么将要得到官爵就会梦见棺材,将要得到钱财就会梦见粪便?”殷浩回答说:“官爵本来就是腐臭的东西,因此将要得到它时就会梦见棺材和尸体;钱财本来就是粪土,因此将要得到它时就会梦见肮脏的东西。”当时的人听了,都认为这是名言通论。

之所以说它是佳话,是因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殷中军的明朗的态度:根本就不把官位和钱财放在自己的眼中。如此超然,当然是值得提倡的。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意思是说啊:有一次,中军将军殷浩问道:“大自然赋予人类什么样的天性,本来是无心的,可是,为什么世上恰恰好人少,坏人多呢?”在座的人没有谁回答得了。只有丹阳尹刘惔回答说:“这就好比把水倾泻在了地上,水只是四处流淌,绝没有恰好流成方形或圆形的。”当时的人们非常赞赏,认为是名言通论。

殷中军的这一问,自然是颠覆了“好人多,坏人少”这样的一个观念的。就可见,问,也是要会问的。不会问的人,是永远也没法儿去激活倾听者或对话者的一直都处于沉睡状态的那些细胞的。

说话,能体现出自己的智慧,自然也是一种佳话。就比如,殷中军见佛经,云:“理亦应阿堵上。”意思是说,中军将军殷浩看了佛经之后,说:“玄理也应当在这里面。”就可见,殷中军是总能看见什么就能揭示什么的。还比如,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意思是说,中军将军殷浩说:“康伯还没有学到我牙缝里的一点聪明。”这话,乍听狂傲,其实呢,是一点儿也不狂傲的。因此,也才有了如下之说:“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意思是说:中军将军殷浩随便地谈到《四本论》,便如汤池铁城一般,使人找不到任何的可以进攻的机会。汤池铁城,自然是指流着沸水的护城河和铁造的城墙。意思是,非常地坚固。坚固的话语,自然是无懈可击的。

东汉时期,有清议之风;魏晋时期,有清谈之风。很显然,魏晋时期的清谈之风,是对东汉时期的清议之风的一种承袭。清谈,说白了,就是清雅的谈论。是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辩论、问难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性质,是刨根问底。其目的,是对宇宙、世界、生命中的一切问题进行追问。在追问的过程中,让问题得以水落石出。

《世说新语》中的每一个佳话,都是有所折射的。随便抓一个来,就比如此刻我随便抓来的这个“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就是折射了当时的爱读书的风气的。连当时的奴婢都爱读书,就可见,如今的非常多的人,连当时的奴婢也不如。

 

五、强烈的对比

 

《汰侈》里边有个人物,叫周颚,曾经做过吏部尚书,名望很大。年幼时的王羲之因为寡言少语,人们都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异之处来。但当十三岁的王羲之去拜谒周颚时,周颚一眼就看出了他的不同寻常之处,因此,吃饭的时候,周颚就切牛心给他吃。从此,人们才改变了对王羲之的看法的。由此可见,究竟有没有赏识者,是多么地重要。

王羲之被赏识,是《汰侈》中的佳话。丑话,《汰侈》中自然也是有的,就比如:西晋时期的官员、富豪石崇每次宴请,都会让他家的美人去劝酒。如果哪个客人不干杯,他就叫他的家奴把劝酒的美人杀掉。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曾经一同到石崇家赴宴,王导一向不能喝酒,但当美人劝酒时总是勉强喝下,直到大醉。王敦就不一样了,本来能喝的王敦却总是坚持不喝,因此而来观察情况的变化,石崇就命令家奴接连杀了三个美人。王敦依然神色不变,还是不肯喝。王导见此,便责备王敦。王敦很不高兴地说:“他杀的是他自己家里的人,干你什么事!”此类丑话,令人发指!还有比明目张胆地漠视生命更让人愤怒的吗?

 

六、漂亮的用典和漂亮的比喻

 

《世说新语》的用典,也是不得不说的。就比如,“干将[gn jing]莫邪”这个典故,很多人并不陌生——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都是古代传说的十大名剑。刘义庆顺手拈来,便用在了他的《赏誉》中:“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意思是说,陈仲举曾经赞叹说:“像周子居这样的人,确是治国的人才。拿宝剑来打比方,他就是当代的干将。”一典在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漂亮的用典和漂亮的比喻,合二为一了。

《世说新语》中的漂亮的比喻,可谓数不胜数。

这是其一:中书令裴楷评论夏侯太初说:“好像进入朝廷一样恭恭敬敬的,人们无心加强敬意,却不由自主地就会肃然起敬。”另一种说法是:“好像进了宗庙当中,只看见礼器和乐器琳琅满目。”又评论说:“看见钟士季,好像参观武器库,矛戟森森,全是兵器。看见傅兰硕,感觉就像是一片汪洋,浩浩汤汤,无所不有。看见山巨源,就好像登上了山顶往下看,幽深得很。”出自《赏誉》,原文是: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戴。见傅兰硕,汪廧靡所不有。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其中的“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很显然,是《礼记·檀弓下》中的“社稷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句的化用。意指未使人们致敬意而人们却肃然起敬。“肃肃”,是恭敬之意;“廊庙”,是指朝廷;汪廧[qiáng],是指浩大的汪洋。

这是其二:有人问秀才蔡洪:“吴地的世家大族怎么样?”蔡洪回答说:“曾在吴国担任过广州刺史、吴郡太守的吴府君是圣明君主的贤臣,太平盛世的杰出人才。朱永长是执政大臣里面德行最高尚的人,公开选拔的官员中最有声望的人。严仲弼就像深泽中引颈长鸣的白鹤,像空旷的山谷中的白驹。顾彦先像乐器中的琴瑟,花纹中的龙纹。张威伯像寒冬时茁壮的青松,黑夜里四射的光芒。陆士衡、陆士龙兄弟俩是在高空中盘旋的天鹅,是有待敲击的大鼓。所有这些名士,都把大笔当农具,把纸张当良田,把清静无为当劳动,把掌握义理当丰收;把清谈当声誉,把忠恕当珍宝;把著述当刺绣,把精通五经当储藏丝绸;把坚持谦虚当坐草席,把发扬道义礼让当张挂帷幕;把推行仁义当修造房屋,把加强道德修养当构筑大厦。”同样出自《赏誉》,原文是:有问秀才:“吴旧姓何如?”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义。朱永长,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严仲弼,九皋之鸣,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衡、士龙,鸿鹄之裴回,悬鼓之待椎。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着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增帛;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为帷幕;行仁义为室宇,修道德为广宅。”

       有典,有喻,其说,自然也便马上就斑斓起来。

       除了漂亮的用典和漂亮的比喻之外,《世说新语》中的描绘、夸张、对照等等,也是值得一提的。

 

六、语言的舍利子

 

       成语,都是语言的舍利子。

《世说新语》给人类贡献了非常多的成语,比如“望梅止渴”、“管中窥豹”、“鹤立鸡群”、“标新立异”、“渐入佳境”、“一览无余”、“七步成诗”、“难兄难弟”、“栋梁之才”、“志大才疏”、“千岩万壑”、“不舞之鹤”、“肃然起敬”、“蒹葭玉树”、“身无长物”、“面如傅粉”、“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簸之扬之,穅粃在前”等等。仅是这点,我们就应该是对它感激不尽的,“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嘛。

即使是那些没有凝结为成语的,有非常多的,也是非常地概括而且有味道的。就比如, “白旃[zhn]檀非不馥,焉能逆风!”这是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支道林的话,意思是说,白檀香并不是不香,但逆风怎能闻得到它的香呢!”

话语,都是有酵母作用的。“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稍稍一发酵,自然也便有了如下的这些意味深长的句子:世间的香,顺风就能闻得到,逆风就很难闻得到;在上风区域闻不到,在下风区域才能闻得到。而爱的芬芳、知识的芬芳、思想的芬芳、意志的芬芳等等,不管是顺的逆的,远的近的,却都能闻得到。而且,这样的独特的芬芳,总能让人欢喜一生。

是的,只要有一句话是有价值的,饱含着意味的汁液的,就是可以写下来的。就比如《任诞》中的“元褒如北夏门,拉攞[luó]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意思是说,元褒就好比北夏门,断裂了,自己想毁坏,不是一根木头所能支撑得了的。“非一木所能支”,可谓寓意深刻;还比如,也是《任诞》中的:“吾若万里长江,何能不千里一曲”,意思是说,我好比万里长江,怎么能一泻千里也不拐一个弯儿,多好的比喻啊。再比如《术解》中的“君乃复委罪于树木”,意思是说,您竟然能把罪过推给树木。树木何罪之有?竟然让它替丞相王导去遭雷击?里边的情味儿,自是汩汩而出。除此之外,还有——《规箴》里的:“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意思是说,当前缺少好材料,才用你做柱石,你千万不要让人家的栋梁塌下来啊!自然,形象,生动,实在是千年不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刀都认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