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长歌 |
朋友来电,殷殷询问过得怎样。我据实禀报:过得还好,因为在家。
在家的日子,我才真正感觉放下了疲惫的身心,忘记了惹人的烦恼。在家里看阳台的花草;做家人最爱吃的红烧茄子;打开一排排书柜,读我想读的书;去楼下庭院小路与家人散步;观赏池塘里游来游去悠闲自在的鱼儿;在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打开电脑来段游戏,或者躺在卧室里听听空灵的音乐……
在家的日子,我像一只经历了风吹雨打回到老巢的燕子,抚摸着伤痛,忏悔着过失,品味着人生,思考着祸福,感悟着生活,畏惧着生命;享受着“闲搜好句书红叶,忽得新诗寄白云”。
于是,就有了: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虚名浮利堪何求,荣华富贵怎到头。
云闲鹤野逸情在,烟霭淡泊任去留。
……
在家的日子,我很少去挑漂亮衣服穿,从衣柜里找出以前穿过的旧衣,不要时髦只要随意,沉醉在一种毫无浮华的日子里,心象水浸一样清明宁静……
在家的日子,可以天天喝到先生为我们专心炸的豆汁。那用黄豆、黑芝麻、枸杞子、核桃仁等五花八门的原料组合炸出的浆汁,是先生颇为骄傲自得的保健小发明。因各种原料搭配的份量不同,豆汁的颜色时有区别,这次是黄色的,下次是乳白的,再下次又是深灰的,酷似勾兑出来的家常“鸡尾酒”。每每炸好之后,先生用高脚杯,一杯杯送到“顾客”面前,一遍遍叙述着喝豆汁的好处,向仅有的俩消费者营销着得意之作……
在家的日子,我可以随心随意地与老友近邻相邀相聚。与阿燕切磋打拳,24式竞赛套路已经捡回,42式也正在努力温习之中;与王兄夫妇在“毛家饭店”小宴,意外地获得重要信息,某大学城正需要营销管理类教师,而且薪酬比北方要高出一倍(食人间烟火,铜臭味难免)……
在家真好!在家能过着安适而有意趣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一年难得有几日。不安分的我常年奔波在外,在我并不见得喜欢的红尘浊波里,求得一隅安身立足之处。
数年前,我在家里过着一年365天、天天不变的生活,上班下班,两点一线,那时多么向往岛外的五彩斑斓啊。也难怪,那时的海岛刚刚经历了泡沫经济的冲刷,到处是半拉子工程,一片狼藉破败。我工作的那家金融机构,专司“建设性”信贷,更是泡沫经济的重灾区,落下了大堆烂帐呆帐。记得那年的一个早上,突然听到楼下的人说:“椰树全倒下来,把路封住了”,知道是头天的台风刚过。泡沫经济就像台风一样,一阵肆虐,摧毁着一切。于是,当年“十万人才过海峡”变成了“各路人马离岛去”。我也在儿子考上大学的时候,放飞了儿子也放飞了自己。
那时天天在家不知家之珍贵。
这次临回家时,朋友们在京城为我送行。我正面临工作上的一次较大变故,刚刚无奈辞职。他们为安抚我对我尽说好听的话。友人在酒宴上为我总结了好几个“骄傲”:有一个很争气的儿子;有一位忠诚的先生;有着连反对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的工作能力;有着健康的身体;有着正当做事的年纪。
知道这里多有安慰的成分,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些鼓励,一个漂泊者需要自信!一个不善游泳呛了水的人,更需要鼓励打气,否则她再也不敢下水了。何况这些来自朋友的一番好心善意呢。
其实,真正使我骄傲、惬意的是我那温馨如春、室雅如兰的家。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有多少家常场景难以舍弃,而我注定还是个浪者,还要北漂,还要在一些别样的生活里去寻觅那些永久的歌唱。
家,是我漂泊浪迹的港湾。